2003.01.04自由時報
◎邱垂亮
九一一恐怖事件後的世界政局動盪不安,對二○○○年政黨輪替後的阿扁政府不利,台灣民主政治的鞏固發展面臨阻力、挑戰。但一年下來,台灣民主政治穩步前進,雖舉步維艱,還是有所建樹。阿扁政府備受衝擊、挑戰,但有驚無險,大功沒建,小成倒不少。二○○四年大選,阿扁會有苦戰,但看到去年底泛藍陣營自我毀滅症候群發作,泛綠贏得選舉繼續推動民主改革的願景,隱隱可見,可期待。
首先,在根本國家認同危機問題上,一九九九年七月前總統李登輝提出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終於在整整兩年後於二○○二年七、八月,由阿扁傳承接棒,在接任民進黨黨主席時提出台灣要走自己的路,在向世台會東京大會講話時說出海峽兩岸一邊一國的明確國家認同硬話。雖引起美國朋友的一時錯愕,但中國沒試射飛彈;經解說後,美、日等國也已概括接受。數月來,阿扁一再說要走自己的路、要走出台灣的路、台灣和中國一邊一國,國內外也越來越接受這個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
總統夫人吳淑珍去年九月代夫出征的「珍愛民主、親善之旅」,揚長驅入華府,副總統呂秀蓮八月成功突破印尼首都雅加達,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代表阿扁出席墨西哥APEC非正式高峰會議,國防部長湯曜明赴邁阿密參加「二○○二年美台防衛高峰會議」,副部長康寧祥進入華府五角大廈與美國國防部、國務院高層密集會談,雖也有阿扁十二月印尼度假外交的挫敗和UN及WHO入會申請的挫折,但都屬歷史突破性的發展。台灣國家主權地位在國際社會大大提升。
在民主政治鞏固大業上,我對阿扁總統兼民進黨黨主席持反對立場,認為不利民主政治制度建構發展。台灣政治動盪亂源的國會和媒體,李慶安的舔耳烏龍事件、馮滬祥和謝啟大誹謗曾文惠及「新新聞」誹謗呂副總統的有罪定案,多少有所匡正。民主政治四權的分權制衡運行,有進一步權責釐清、磨合和改善。
去年十二月七日北高市長、議會選舉結果,本來國民黨勝得漂亮,親民黨小敗,而有「連宋配」成形之勢。民進黨敗得不難看,勉強穩住搖晃腳步,二○○四年還可一戰。但沒高興幾天,十二月二十五日議長選舉,藍軍就在高雄陰溝裡大翻船,連、宋都搞得灰頭土臉,難看至極。阿扁一句「今天的新科議員,明天可能成階下囚」,迫使十四位民進黨議員,一個也不敢投黑金形象濃厚的朱安雄,反而一再信誓旦旦反黑金,除黑金的國、親兩黨的十七位議員,在重重賄聲賄影烏煙瘴氣下硬是投下朱安雄一票,可謂膽大包天。這十七票不僅把朱安雄推上議長寶座,也把連、宋的總統美夢一夜變成難堪的夢魘。
扁、連、宋都在搶道德高地,展現剷除黑金決心。加上上述國家認同、政黨政治、司法與媒體都朝正面改革方向邁進,這絕對是二○○○年政黨輪替才可能產生的民主化效應。
在全國民意、民聲一片譁然聲中,我們走完二○○二年。台灣的民主政治是正走向鞏固願景,二○○四年大選將是關鍵選舉。阿扁因應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引發的十萬農漁民上街頭示威事件,搖搖擺擺,令人對他的改革決心置疑。他在北高市選後不搞選舉、大改革、拚經濟的抉擇,算聰明;但要落實推動,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他二○○四年競選連任,仍是艱難、但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靠連宋犯錯取勝,不靠自己打拚政績獲民心、得選票,不僅一廂情願,還緣木求魚。
(作者邱垂亮╱台灣心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