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39
美國能 為何台灣不能?
--布希的振興經濟方案對比出台灣誠意有餘魄力不足

 

2003.01.08自由時報

 為了大膽推動共和黨的經濟政綱以及刺激經濟成長,美國總統布希週二在芝加哥公布規模高達十年六千多億美元的「成長與就業」經濟振興方案,主軸為取消納稅人繳納之股利稅,加速執行兩年前通過的所得稅調降,以及提供四百美元的退稅支票給中產階級父母。而為了回應民主黨指責布希只關心富人,白宮預料將延長已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期的失業救濟,並將提供一項一百億美元的方案以援助財政困難的州政府。

 據共和黨估計,這項振興經濟方案可使美國經濟在第一年得到八百億至一千億美元的振興效果,美股將因此上漲十%,消費者支出也將增加。白宮官員更認為,這項方案將可一次達成政治與經濟的雙重目標,一方面提供足夠的經濟振興效果,以推動經濟成長,並使失業率自現今的六%大幅下滑,一方面讓布希得以從容面對二○○四年總統大選。當然,這項方案也將使聯邦預算赤字劇增,預計本會計年度可能擴增到二千五百億美元以上,遠高於去年度的一千五百八十億美元。而這項振興經濟方案傳出後,美國股市果然應聲大漲,顯然在提振投資人的信心上,已發揮了效果。對照起當前台灣,行政院為了搶救失業與擴大內需,向立法院提出「公共服務擴大就業暫行條例」與「擴大公共建設振興經濟條例」兩項法案,希望能以特別預算編列七百億元的處理方式,以提供七萬多個就業機會,讓台灣今年平均失業率降到四點五%以下、經濟成長率達三點五二%,卻引起在野黨質疑此舉是否為總統大選綁樁,以及該採特別預算抑或追加預算方式處理而爭論不休,誠令人有無限的感慨。

 在一九八○年代,日本的經濟實力與表現震驚世人,贏得「日本第一」的美譽,美國幾乎被視為沒落的國家,即將被日本、德國所超越。孰料,一九九○年代之後,由於網路科技與知識經濟的興起,以及蘇聯與東歐共產國家的解體,美國竟然重振雄風,成為舉世獨一無二的超級強權。而美國新經濟的狂熱,更帶動全球股市飆漲,讓不少股市投資人享受虛擬財富的快感。然而,在廿世紀最後一年,建構在「本夢比」之上的高科技產業,市值虛胖至天文數字般的荒謬,以及由於中國等開發中國家龐大而便宜的勞動力投入市場所導致的供過於求現象,終於刺破了新經濟的泡沫,美國經濟又盛極而衰,陷入嚴重的衰退。復以九一一恐怖攻擊,重創世界金融中心,全球因此步入景氣低迷的谷底。然而,值得重視的是,美國人卻在一連串的內外打擊下,喚起了強烈的愛國心,不管是打擊恐怖主義,抑或振興經濟,都是朝野一條心,全民相挺到底,以期強化美國的領導地位。這對崇尚個人主義的美國人,殊屬不易,而且,美國種族問題複雜棘手,但是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超級強權,未始不是源自強烈國家認同所產生的動力。

 反觀台灣,經過民主化與本土化的變革後,並沒有形成一個強固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對內拚經濟大改革,對外團結一致抵抗外來威脅,卻引發更尖銳的內部矛盾與朝野對立,陷在嚴重的內耗之中,使經濟缺乏成長的動力。因此,在台灣經濟衰退之際,無論哪一黨派當政,即使有心提振經濟,其所提出的種種振興經濟方案,恐怕也都會在黨爭中束之高閣,成了一紙空文。坦白說,這正是民進黨執政後,國內政局發展的寫照。民進黨執政之初,不巧遇上國際景氣低迷,振興經濟乃成為施政主軸,雖然執政黨既沒有執政經驗,又欠缺財經人才,但是誠如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所說,「新政府比舊政府好太多,例如工業區兩年免租金的建議,以前在舊政府時講了很久都沒有動作,新政府很快就有回應」,儘管民進黨有改革的誠意,卻受制於政黨惡鬥而鮮少進展。更嚴重的是,在強鄰虎視眈眈之下,部分國人卻在國家認同上出現矛盾,缺乏強烈的愛國心,以致形成台灣經濟日益向中國傾斜,使台灣資金、企業大量外移中國,如此一來,任何的振興經濟方案若不能正視此一危機,注定無法挽救台灣經濟的頹勢。

 台灣的經濟面臨邊緣化與中國化的嚴重衝擊,因此振興經濟的方法,一定要從經濟面與政治面雙管齊下,始能從根救起,開創新局面。在經濟面,執政者一定要有大開大闔的魄力,振興景氣方案規模要大,不惜以赤字預算與舉債擴大公共支出,進行公共建設,對於根留台灣的企業優惠措施要多,更要大膽減稅,以刺激消費;至於在政治上,則必須嚴予分辨兩岸的敵我之別,喚醒國人認清中國的威脅,堅守台灣優先立場,有效規範兩岸的各種交流往來,尤其是台商的投資行為。如此既能恢復台灣產業活力,又杜絕資金失血,台灣經濟始可重見春天。美國是全球經濟火車頭,成長稍見遲緩,美國政府即提出大規模振興經濟方案予以挽救;台灣是淺碟子型經濟,根基淺薄,受到外在的衝擊更大,一旦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更須及時注入活水,才能避免病入膏肓,積重難返。而布希政府振興經濟的決心與魄力,正是民進黨政府師法最好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