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56
支持群眾與政治版圖

 

2003.01.12自由時報
◎陳茂雄

 王作榮上汪笨湖的電視節目說,經國先生維護中華民國體制,計畫在維持「統一中國」的前提下,逐漸由「本省人」執政,所以經國先生是推動本土化的人。在李前總統執政時,「外省人」都很支持李前總統,是李前總統分化「省籍」,才會有今日的亂象。

 經國先生執政時期的確吹過一陣「吹台青」之風,任用了一些老住民(本省籍),然而任用部分老住民並不代表就是本土化,否則日本也可以說是本土化了,因為日治時代也照樣任用了不少台籍人士。所謂本土化,並非指是否任用本地人,而是指政權是否由本土產生,日治時代由日本的政權統治台灣,蔣家時代則由中國大陸所產生的政權統治台灣,因為當時執掌立法權的立委以及選舉總統的國代都不是本土所產生,所以在台灣的日本政府與蔣家政權都不是本土政權,事實上這兩個政權都積極在台灣推動「去台灣化」,是標準的殖民統治,至於任用部分台灣人也只算是「以台制台」的手段而已。李前總統相當推崇經國先生,他很謙虛地表示,他的很多治國理念乃來自經國先生,經國先生或許有本土化的規劃,但從未付諸實施,他只對極權統治做些許的鬆綁,但沒有推動本土化。

 王作榮說李前總統分化族群的確太不厚道,新住民(外省籍)的人口只佔百分之十三點五,但佔了絕大部分的重要官員,王作榮若不是具有新住民的身分,相信他沒有當上院長寶座的機會。除了政治民主化之外,李前總統並沒有改變蔣家任用行政官員的模式,他絕對沒有虧待新住民,而是部分存有優越感的新住民不能認同本土所產生的總統。王作榮說「外省人」都支持李前總統是太沒有是非觀念了,別忘了王作榮與李前總統走得很近那一時期曾在立法院被罵「無恥」,這些人若不是為了反李登輝而罵他,難道王作榮真的是「無恥」嗎?

 若王作榮並非「無恥」,那新住民敵視他必定是為了他支持李登輝,誰說「外省人」支持李前總統?台灣已逐漸形成外來勢力與本土勢力對峙的局面,而檯面上政治人物屬外來勢力或是本土勢力乃依其支持群眾的屬性而定,與族群無關,新住民可以成為本土人士,老住民也會變成外來勢力。王作榮批評李前總統變了,事實上李前總統為人始終如一,從未改變,他一向積極追求國家主權自主,政治民主、平等、自由,更由政治民主化而產生本土化政權。在總統任內只有王作榮認為李前總統在改變,那是因為他自己在變反而覺得不變的人有所改變。然而在卸任後則有不少人覺得李前總統有所改變,這也是一種錯覺,李前總統他本人並沒有變,而是支持群眾的轉換,擔任總統期間極右的統派因為族群情結而反李,獨派卻因為支持民進黨而反李,這兩股極左、極右的勢力都反李,使李前總統變成不統不獨的角色。卸下總統職位之後,遇到外來勢力無理的圍剿,激起台灣人的台灣意識,加上獨派人士因為不滿民進黨偏離台獨立場,所以將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使李前總統一下子變成本土人士及台獨人士的精神領袖。

 政治人物的屬性往往不能由自己的宣示來決定,而是由支持群眾以及反對群眾的色彩來定位。除了李前總統外,其他政治人物也都因為支持群眾的改變而轉換了色彩。宋楚瑜一生都在爭取政治版圖,始終如一,可是政治色彩卻有很大的改變,這也是支持群眾的轉換,不是他在變。在選省長之前,他不只被劃歸為本土人士,還是外來勢力恨之入骨的眼中釘,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的支持群眾大都屬本土人士;今日的宋楚瑜雖然積極要扮演本土化人士,可是大家還是將他劃歸為外來勢力的精神領袖,因為極右派外來勢力是他的基本支持者。有宋楚瑜、馬英九在,外來勢力不可能支持連戰,他更被本土勢力所排斥,所以他不是外來勢力,更不是本土勢力,當台灣發生意識形態對立時,連戰的政治版圖因被擠壓而自然消失。

 馬英九很清楚要擴張自己的政治版圖,必須被劃歸為本土人士,所以他希望外來勢力對他暗助,不要明助,也因為如此在市長選舉時,才與親民黨劃清界限。宋楚瑜因為不能介入台北市長選戰,因而被邊緣化,最後被迫以下跪的方法來綁住馬英九。在政壇上宋楚瑜是鬥爭高手,但下一屆總統大選幾乎沒有勝選的機會,因為極右外來勢力的支持使他失去本土化的色彩,而沒有本土化色彩的人是沒有機會當上台灣民選總統。

 有很多台灣老住民自認為存有中國人血統,因而認同由中國來的新住民;而多數新住民存有族群優越感,因而不認同台灣老住民,所以存有族群情結的是新住民,不是老住民。王作榮一直譴責他人存有族群情結,事實上他的族群情結最為嚴重,當他從李前總統那裡爭取政治利益時,就隱藏族群意識,甚至於與外來勢力對罵,當他不能從李前總統那裡獲得政治利益時,就全面顯現出族群情結,是他自己在變,不是李前總統在變,李前總統唯一改變的只是支持群眾的轉變。 (作者陳茂雄╱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