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17
醫院若繼續倒閉,是弱勢病患災難的開始

 

2003.01.23自由時報

◎張錦文

 台灣醫院的醫療水準與鄰近國家或先進國家相較,一點也不遜色,事實上,台灣民眾的健康照護在世界上的評比是第二名,僅次於瑞典(GDP九•二%),比美國(GDP十四%,第二十名)、德國(GDP十%,第十六名)、日本(GDP七•二%,第四名)、英國(GDP八%,第十二名)、韓國(第十六名)、法國(GDP九•八%,第六名)等先進國家來得好。但是,台灣醫界雖然用較低的醫療費用(GDP五•四四%,第二名)提供優於先進國家的世界醫療服務水準,除海外僑胞的讚賞外,在國內不但沒有受到肯定,反而一再被指責。事實上,近二、三年來國內的醫院經營政策及環境已令有心經營者愈來愈無奈。北城及崇愛事件僅是冰山一角,醫界的問題是制度面的根本問題,應從治本方向徹底解決,否則,在不久的將來,若沒有即時有效的治本良藥,只是繼續逼迫醫院,讓中大型醫院也無法生存而發生財務問題,甚至開始倒閉時,受害最大的,就是病人。

 台灣能夠實施全民健保,以及在全民健保實施後,能獲得世界肯定,並評比為第二名,事實上是全國醫療團隊每天二十四小時辛苦打拚、群策群力、貢獻專業智慧的成果。然而這樣的成績,不但沒有獲得讚許,反而不斷苛責醫界,對醫界非常不公平。例如:將單一藥價基準產生的藥價差稱之為藥價黑洞;病人湧向醫院的事實,歸罪於沒有實施轉診制度;強制中大型醫院限制門診量,一廂情願地希望病人流向基層診所等,以及用藥品、檢驗、檢查、醫師診療費等部分負擔來抑制病人流向,這些都是不對的責難及措施,因為,這些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方式,根本沒有解決制度面的根本問題,所以,仍然沒有解決病人湧向醫院的問題。

 舉轉診制度為例,本人曾仔細思考為何門診病人喜歡湧向醫院?事實上,醫院的門診病人可歸納為四類:一、需住院手術或治療病人;二、出院後回診病人;三、需檢查或小手術的門診病人;四、傷風感冒的輕病病人。而除了輕病病人外,那一個人身體發生問題會乖乖從診所開始看起?所以,如果實施轉診制度,除了輕病外,要住院、開刀、檢查、檢驗及出院後回診,病人都要直接到醫院掛號看病及付費,如先到診所,反而是浪費醫療資源,並且會延誤病情,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基層醫療水準。放眼看我國的政府高官及訂定或參與醫療政策者,那一個人真正生病會去診所看病!那麼,何苦強求民眾?只要解決制度面的根本問題,例如設立聯合診所,病人自然會選擇去基層診所看病。

 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全民健保匆促上路開辦。至今,已有二百多家醫院關門,初期都是小型的地區醫院,後來中型的地區教學醫院及區域醫院也有苦撐不支而倒閉的實例。

 本來,醫院總額預算是由醫院團體自己做,由於立委的干預,建議由中央健保局繼續承辦,所以,中央健保局變成醫院總額的操盤者,但是,在沒有規劃配套措施及妥善的控制下,引起重大的錯誤,造成醫院總額一百多億(約五%)的醫療費用虧損,這種因中央健保局沒有善盡責任而造成的重大財務負擔,不但是沒有道理,也不應該轉嫁給醫院承受,如果硬要醫院負責,就好像公車司機因駕駛不良而發生車禍,結果這位司機沒有責任,卻要乘客來負責賠償,天底下不應有這種有權無責的機構,虧損的責任亦不應由醫院承擔。

 事實上,本人至今仍不認為台灣已經實施醫院總額預算,因為,除了點值浮動以外,什麼都不動!就連承辦單位也都是健保局自己在做,實施前及實施後之經營方式也都沒變,健保局仍然採用醫療申報審理方法,而令醫院最忿恨不平的,就是這種缺乏專業自主及同儕制約的所謂醫院總額預算,有其名,無其實,健保局仍照以往般核減,現在則是以總額為藉口,點值浮動要求醫院再還給健保局五%的醫療費用,根本是一隻牛剝二次皮,況且,許多醫院的盈餘已不到五%,如果逼醫院拿出這五%,恐怕大、中、小型醫院又要紛紛倒閉了,這將是醫界的大災難。

 現在,社會都在批判醫界,醫界好像過街老鼠。但是大家可知道,被批判的同時,台灣的醫護人員仍全天候、不眠不休地在全國各地緊急救治病人,為病人服務,搶救寶貴的生命。我們的社會,尤其是立法委員和媒體,不但沒有肯定全國醫護人員全天候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地付出,反而處處打擊,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再加上全民健保沒道理的一隻牛剝二次皮,並將其失職轉嫁給全國醫院負擔,那麼,醫界的大災難將很快來臨,大、中、小型的醫院如果繼續倒閉,也將是弱勢病患災難的開始。(作者張錦文╱中華民國醫院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