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74
台灣如何看待這場戰爭

 

2003.03.01 自由時報

☉葉海煙

 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我們當然反對戰爭。戰爭總難免傷及無辜,而這正是人道主義所不能允許的,這次美伊開打,布希總統也只能說會盡量避免傷及無辜,而無法做出完全合乎公義的保證。確實,這一次的美伊之戰並未事先取得國際間足夠的共識-至少是世界主要的強權一致的背書。顯然美方是還有幾分「理屈」,但在布希自信滿滿的企圖心之下,美國似乎有了「一戰而屈人之兵」的絕對把握,這一方面顯示美國已成為地球上唯一真正的強權,另一方面,則在「反恐」的大旗揮舞之下,美國至少單方面認定他們的戰爭本就具有國際和平秩序所賦予的合法性,特別是布希身上還背負著兩億八千萬美國人的身家性命的安全,他在這個關鍵時刻幾乎完全掌控著美國人自九一一之後仍未消褪的愛國主義,如此手法應已超過了老布希當年的政治家(或稱作「政客」)策略。

 而我們台灣在萬里之外又應如何看待這一場戰爭呢?有立委指責政府不該靠美國這邊站,還有人到外交部抗議我們的外交人員發言不當。這些無濟於事的動作實不足道也,因為我們需要的是實際而有效的因應之道。當然,我們這裡也有不少人反戰,但他們絕大部分都是自主的,都從比較開放的思考方向來陳述反戰的理由。而對岸的中國人卻還有為數甚眾的反戰者仍然只從「反美帝」的老舊意識形態著眼,那種封閉性的思考模式對比我們這裡一些比較溫和的聲音,似乎可以發現我們的民主其實已經有了實質的成效,至少社會上的理性空間已逐漸拓展開來。因此,我們不希望立委們做出錯誤的示範,而竟落入「反美帝」的窠臼,只一味地情緒發飆,忘了自己實際立足台灣,忘了自己的國家是不能不和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維繫住一定程度的友好關係。當然,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若只有口惠而沒有實際的支援行動,似乎也和我們的國家處境不太相干,因為我們的「反恐」是理當有更為實際的考量。

 看來我們若把反戰和反恐連在一起,那麼我們真正該反的是那個把飛彈瞄準台灣的政權│他們縱然和國際恐怖主義沒有實質的牽連,但那迄今不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卻已散佈出相當程度的恐怖氣息,而這當然是兩岸一直無法正常來往的癥結所在。相信兩千三百萬人都不希望戰火會延燒在海峽兩端,而這永遠終結戰爭的信念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對岸有一位學者就曾經向筆者表示:他絕對反對中國攻打台灣,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中國絕對沒有正當的理由攻打台灣。這樣的論調在對岸雖仍不常聽見,但我們相信戰爭一定可以避免,只要恐怖主義銷聲匿跡。不過,我們也不能坐等強權由猛虎搖身變成溫馴的綿羊。我們在這一次美伊之戰中,理應得到如此的啟示:國際間的善意不會莫名地衝著我們而來,而國際間的敵意也不會毫無來由地突然升起,我們是理當自求多福,應該以冷靜的態度與宏觀的角度來解讀國際事端,並必須隨時把自己潛在的對敵與可能的友人做合乎理性的判讀。想來那個藍系立委的激情似乎沒有多少可以合理解釋的成分。(作者葉海煙╱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