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3 自由時報
☉ 張旭成
由於聯合國不能發揮其維護國際安全與和平的功能,美國不得不訴諸軍事行動。儘管安理會十二年來曾通過十多個決議,包括去年十一月的一四四一號決議,命令伊拉克的海珊政權銷毀化學及生物等大眾殺傷性的武器(WMD),但多數的安理會成員卻不願或不能執行要求海珊解除武裝的命令。美國經過長久的外交折衝,在無法讓安理會達成共識之後,忍無可忍地在三月二十日採取解放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美國的行動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嗎?有人不知真相,大罵美英聯軍攻打伊拉克是美國為了控制石油,這種說法太過無知與可笑。
其實美國要解放伊拉克有四個更重要的理由。第一、延續反恐戰爭,要摧毀伊拉克的WMD,防止其提供此類的武器及其他援助給恐怖組織而傷害美國及其他國家;第二、要推翻海珊獨裁政權,終結伊拉克窮兵黷武及其對中東地區的威脅;第三、改造伊拉克的政治體制,扶植親西方的民主政權,擴展民主政治在中東地區的版圖;第四,藉此推動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談與和解,以強化中東的區域安全與和平秩序。
台灣認同這些目標,因此支持美國解放伊拉克。美國也是台灣長期的盟友,從一九五○年六月,第七艦隊將台灣海峽「中立化」,其後並與我國訂立安全互助協定,協防台灣;即使美台斷交之後,美國仍通過「台灣關係法」,對台灣提供防衛所需的武器。一九九六年三月台灣人民第一次直選總統(實質上是向世界宣告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對台文攻武嚇,美國出動第七艦隊加以嚇阻,北京領導人才知難而退。布希總統二○○一年四月公開表示,美國將「竭其所能協助台灣自衛」。友誼不是單行道,而應該是雙向的,因此我國人民與政府表態支持美國解放伊拉克是符合我國利益的。
我們的鄰國,日本、南韓、菲律賓,也都表態支持美國。日本將派遣神盾驅逐艦到印度洋地區支援與配合美國的軍事行動。南韓雖有反美的情緒,但盧武鉉總統仍強烈表示支持美國的行動,也可能派出工兵與軍醫。中國一貫反美,不但未在安理會支持美國的立場,甚至暗示要動用否決權,而在開戰之後則要求美國趕快停止軍事行動。在台灣,有些人跟著北京秧歌起舞而反美反戰,他們的動機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對伊拉克的解放戰爭何時會結束?目前美方的評估是會比原先所預期的要來得長一些,大概會有幾週之久。但不管如何,美國已經開始規劃與籌備推翻海珊之後的伊拉克重建。這個重建工作將由美國主導,有軍事、經濟與政治的層面,將分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首都巴格達解放後,美國軍事司令官將負責解除伊拉克武裝,銷毀WMD及維持秩序。第二階段將設立一個臨時的文人行政機構,這個過渡時期的政府將由退役美軍中將賈納(Jay
Garner)負責;Garner將軍曾在五角大廈負責飛彈防禦工作,三年前「台灣政經戰略文教基金會」曾邀請他到台灣來參加關於飛彈防禦的會議,對台灣非常友善。第三階段,是邁向建立「伊人治伊」的民主體制,先籌組由伊拉克各地區及各種族參與的過渡時期政府,包括庫德族、什葉派回教徒及反對勢力。美國政府早已與Adnan
Pachachi(前伊拉克的外長)及Ahmad Chalabi(「伊拉克民族議會」的領導人)等流亡海外的伊拉克政治人物保持聯繫,他們很可能加入往後由伊拉克人所組成的聯合政府。
台灣如何參與伊拉克的重建?在阿富汗,台灣是應美國的要求提供了人道救濟的援助。民間團體,如慈濟功德會也自動參與人道救濟與醫療協助。對伊拉克的重建,台灣政府應更積極主動,在事先就有所規劃。目前美國政府已接洽其國內幾個大建設公司,要他們投標參與戰後重建的事宜,諸如對電廠與油廠的修護,及港口、道路、橋樑、醫院與學校等公共建設。台灣政府應努力取得這方面的資訊,告知台灣的企業界(如營造與建設公司)參與伊拉克重建的商機。總之,台灣不可以在伊拉克的重建工作中缺席;但台灣不要只被動地提供救濟物資或捐款,而是要主動、積極地參與重建工作,這不但可賺取外匯,也可以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作者張旭成╱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