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6 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十四日報導〕美國傳統基金會副會長伍澤爾十四日表示,第二次波灣戰爭顯示布希總統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既然他說過,美國會竭盡所能協助台灣自我防禦,北京最好嚴肅看待布希總統的立場,不要誤判情勢。
對兩岸軍事問題有深入了解的伍澤爾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美伊戰爭凸顯了特種部隊的重要性,解放軍也必然從戰爭中觀察到這一點,所以台灣建立反情報能力以便在解放軍發動攻擊前示警是很重要的。雖然美伊戰爭顯示地面作戰仍是勝負決定性因素,但他認為台灣現階段加強海空軍能力的作法是正確的,並符合台海情勢。
至於美國軍事專家費學禮主張,台灣應發展有限攻擊能力,伍澤爾表示,美國幾乎是台灣唯一的軍事外援,台灣關係法明定美國要協助台灣自我防禦,而不是協助台灣進行攻擊,所以台灣現在改變台灣關係法的立法基石並不是聰明的作法。何況,布希政府說到做到,北京對美國防禦台灣的決心不應懷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資深新聞評論員林和立則在最新發表的文章中指出,部分中國的軍事專家不認為在巴格達發生的巷戰會發生在台灣的大城市,因為他們相信台灣居民缺乏意志力,沒有能力在不舒適的環境下生存,而這是驅退入侵者所必需的。
林和立在詹姆斯鎮基金會的網站上發表文章,分析北京對於美伊戰爭的解讀。他表示,多數解放軍對台灣的侵略想定並不包括派遣兩棲作戰部隊和其他部隊到台灣本島作戰,如果北京要用軍事手段,比較可能的是外科手術式的飛彈攻擊,摧毀民間和軍事目標以使台北的政府屈服。
林和立指出,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在第二次波灣戰爭後,會更相信中國應該利用高科技打贏區域戰爭,未來會投資更多資源在飛彈、太空、電子偵測和資訊戰方面。解放軍也觀察到俄製武器在反制和欺騙美式飛彈與電子系統上,相當有效率。伊拉克這次利用不對稱作戰方式拖延聯軍進入巴格達的速度也令解放軍感到鼓舞,並針對美軍弱點做進一步研究。
他也認為,伊拉克戰爭顯示步兵和其他地面部隊仍然重要,所以解放軍原本要裁減五十萬軍力,主要是步兵的計畫可能會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