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8 自由時報
編譯陳宜君╱特譯

伊拉克回教什葉派長老阿巴斯日前佔領庫特的市政廳,並聲稱當地民眾推舉他出任地方領導人趁機卡位。不過,美軍亦聲稱該城目前仍在美方掌控下。圖為阿巴斯的數百位支持者十六日看見外國記者前來採訪時,高呼歡迎。(美聯社) |
在伊拉克若干地區,長期遭宗教迫害的回教什葉派已取代以總統海珊為首的遜尼派主流,成為該國的新領導階層,如在什葉派聖城納查夫與卡巴拉,該派長老均已自組政府,並頒布法令。另一位長老阿巴斯亦佔據庫特的市政廳,並聲稱獲民眾推舉出任地方領導人。數百位阿巴斯的支持者甚至在市政廳外紮營,每當自稱亦掌控庫特的美軍經過,就會發出抗議聲。
過去數週來,什葉派長老們迅速填補海珊垮台後的權力空缺,自行指派地方首長、實施宵禁,並提供民眾所需的保護、工作、衛生照顧與財物資助。但什葉派迅速掌控權力,可能在戰爭落幕與海珊政權崩潰後導致的社會與政治體系均極脆弱的伊拉克引發反彈,也可能激怒遜尼派展開報復,甚至造成什葉派權力分配不均的內訌。
什葉派的長老不信任幫助伊人推翻海珊的美國人,對長年流亡海外、現陸續返國的反對派領袖缺乏信心,更質疑西式民主價值觀是否適用於伊拉克。此外,他們似乎也不願把權力交給並非其屬意的中央政府。
海珊垮台後,伊拉克各地都出現爭權奪利的緊張情況,庫特尤其明顯。阿巴斯自稱獲得當地民眾推選,並希望伊國其他地區都效法庫特。不過,美方並不希望如此。美軍十五日試圖派遣二十名陸戰隊員進入庫特市政廳,但在廳外看到逾一千民眾聚集後,決定放棄。美國指稱,有伊朗撐腰的阿巴斯其實只獲得約一成庫特民眾支持。
美軍情治官員表示,什葉派長老希望以宗教律法治理地方,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可能受外國力量左右。阿巴斯則表示,他無意和美國人作對,只要美方能「實踐其承諾的民主與解放」。
全伊兩千四百萬人口中,什葉派教徒佔六十%,但在政治上向來遭遜尼派主流排擠。指控海珊執政期間遂行宗教迫害的什葉派獲知海珊政權垮台後,莫不歡欣鼓舞,並首度公然舉行傳統宗教儀式。該教派許多信徒帶著紀念教派最崇高聖人之一的胡笙(al-Hussein)的黑色旗幟,不遠千里步行至納查夫與卡巴拉朝聖。
僅限什葉派領導階層參加的宗教學校al-Hawza al-Ilmiya,可能是目前伊拉克境內僅次於美軍的力量。該教派本週頒布的法令更進一步強化此宗教學校的力量。
卡巴拉的什葉派高層在胡笙清真寺外牆張貼法令,要求該城的什葉派信徒未經准許不得發動遊行或加入政黨,且全面禁止接受新聞媒體採訪;「若有事故發生,勿擅自行動,靜待al-Hawza的指示」。
(取材自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