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6
華郵記者:手護台灣 觸動我心

 

2004.03.16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十四日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今日以三頁的大篇幅在旅遊版介紹台灣。作者魯絲正好遇到台灣舉行的「牽手護台灣」活動,她感受到心被觸動。

 華郵記者魯絲在這篇圖文並茂的文章中表示,台灣面對中國威脅,就像聖經中大衛勇敢地對抗巨人,令她動容,但最令她感動的還是看到約有百名大學生用英文唱出一九六三年馬丁.路德.金領導民權運動人士向華府進軍時的主題曲「我們一定會勝利(We Shall Overcome)」。她說,這可真觸動了她的心。

 魯絲對台灣的風景、人情味和活力四射的社會給予高度評價,還對KTV文化留下深刻印象,表示不容易被感動的她,真的被台灣感動了,一如台灣推動觀光的口號:「台灣觸動你的心」。

 這篇報導指出,台灣政府積極想要彌補流失到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就業機會,希望能改變美國人對台灣的印象,在過去一年期間派出官員到美國各地開記者會,促銷台灣觀光業。

 魯絲在華府的一場記者會不客氣地問道,「為什麼觀光客應該去台灣,而不是去香港或中國大陸?」她表示,台灣觀光局長蘇成田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回答說,香港可以看到的是經過殖民統治後的中華文化;真正的中華文化應該在中國大陸,不過五十年的共產黨統治、文化大革命和政治干預宗教,已破壞了文化遺產;但在台灣可以找到沒有遭到破壞的傳統中華文化,也可以吃到中國各地的佳餚,還可以看到台灣十族原住民文化。

 魯絲說,適逢台灣總統大選和準備公投之際,她決定去測試一下台灣是不是真的值得觀光客花時間和金錢,還有能不能感動她那顆不易觸動的心。她規劃一個星期的時間環島一周。她表示,一下飛機她就感受到台北這個城市充滿活力,一再地體會到台灣人的友善和濃厚人情味。圓山飯店一名職員下班後,帶她去逛士林夜市、到KTV唱歌,她到故宮參觀了兩次,也對太魯閣風景大加讚賞,表示如果時間有限,觀光客最該去的地方就是太魯閣。

 魯絲告訴讀者,到台灣觀光必須成為台灣的一部分,和台灣人一起生活。除了觀光,魯絲也介紹了台灣面對中國武力威脅、總統大選和公投等政治情勢。

 她說,沒碰到任何人希望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基於不激怒中國,表示維持現狀比較安全,也一再碰到有人向她表達維持自由的意願,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希望成為美國的一州。

 面對台灣的友善,魯絲認為,台灣人喜歡美國人,不過魯絲的女兒認為,台灣人是希望美國人喜歡台灣人。

艾頓:台灣民主還很脆弱 必須捍衛

 

2004.03.16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台北時報副總編輯艾頓昨日舉行「打破神話」新書發表會。英國籍的艾頓指出,他對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民主政治非常憂心,雖然民主政治在台灣是全新的東西,也未曾失敗,但民主其實是很脆弱且危機四伏的,必須加以捍衛,否則隨時可能失敗。台灣人必須透過認清國民黨長期加諸人民的錯誤認知,以建立自信。

 昨日的發表會有總統府資政彭明敏與上百名讀者參加。

 艾頓致詞表示,台灣人長期被國民黨教導台灣是中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個省份,其實台灣在一八九五年之前或許保留了中國文化,但在之後已經不再如此。

 他認為,台灣是中國來的移民組成的國家,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就如同紐西蘭由英國人後裔治理,但它並不是英國的一省。至於「台灣是傳統中國文化的燈塔」,這種說法更是國民黨五十年來灌輸給人民的迷障。

 艾頓指出,一九四五年的台灣已經有自己的文化,那是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混合體。當國民黨在台灣建立政權時,台灣並沒有正式移交給中華民國。國民黨過去一直在台灣建立從中國而來的外來文化,這些都是要強加台灣人民反攻大陸的思維而已。

 艾頓表示,他於八十年代來到台灣,台灣社會普遍存在各種矛盾,台灣自我呈現的方式,與他觀察的台灣,存在巨大差距。台灣實際上是殖民地,雖然國民黨已經沒有祖國可以回歸,但這並不使國民黨從此就不是殖民體制的政權。

 他解釋,因為這個社會具有殖民體制的經典元素,它有強力掌控的非本土菁英階層,對本土的多數族群貫徹自己的文化。他們透過直接鎮壓、教育體系的獨占運作來進行,也經由媒體與文化作為工具。

 艾頓認為,台灣在本土化運動的過程中有一個弱點,視台灣與中國之間是一獨特關係,疏於從世界學習。其實台灣一路走來與許多國家的情況雷同,應該學習他人的經驗,如新加坡、拉脫維亞等,來建立真正的台灣意識與台灣認同。

 他說,當人民開始厭煩於周而復始的政爭,並為煽惑的意識形態所誤導時,民主就可能失敗。一九二○、三○年代的歐洲歷史可以證明這一點。反觀台灣今日極其相似的處境,就可以理解一次與二次大戰期間,民主在歐洲為何會潰不成軍。

 艾頓強調,這個週末,台灣人民正面臨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很簡單但至為重大,這是在進步與反動之間、光明與黑暗之間做抉擇,做為台灣人的友人,他祈禱台灣人民會做出正確決定。

 

「兩岸和平、不要當兵」正是投降者的口號

 

2004.03.16自由時報

彭明敏

 最近,在台北看到一輛公車在鬧區招搖過市,車體側面全部是大彩色廣告,前半有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並列的大照片,兩個都有難以捉摸的莫明表情,後半赫然以引目彩色字體,大寫「兩岸和平、不要當兵」!最初一看,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看,沒有錯,確實是那八個大字。

 世間事情的種種,看過、遇過不少,「少見多怪」已較少發生,但看了那八字競選口號,一股憤慨,由衷冒出,難以相信我們的總統大選竟然墮落到這個地步。這種口號顯然而且純然是想利用一些青年欲逃避國民兵役的怯懦心理弱點,來騙取選票。想起上一次總統大選時,同一些候選人也曾經放出宣傳影片,說如果其對手當選,戰爭不可避免,影片中描寫青年被迫出征,家族流淚哭泣離別的悲哀場面,以厭戰怕死心理來做政治操作。這種作法暗示當兵是最可怕、最危險、最討厭、最好不要做的事情。世上無人不怕戰爭,無人不怕死亡,可是那兩位候選人想利用可以不去當兵做為騙取選票手段,如此貶衊和侮辱國民兵役,不知要將把捍衛國家視為無上光榮的無數職業軍人置於何地?

 在歐美正常民主社會,國家一旦危急時,政府無不呼籲全國人民團結站起來防衛家鄉,青年無不以應召或自願從軍為榮,尤其在美國兩次大戰中,青年男子如果不志願入伍則被視為不愛國的懦夫,為親朋、尤其女友看不起,自己也感覺羞恥。

 目前台灣處境如何?惡鄰佈置五百飛彈,且繼續在增加中,並公開一再恐嚇,假如不接受其條件就要動武,台灣民主及人民主權所受的威脅,莫甚於此。在此國家臨危之際,說什麼「兩岸和平、不要當兵」,其用意何在?使人無法理解。中日戰爭,日軍虎視眈眈,要侵犯中國時,不知國民黨或中共政府有沒有喊出「中日和平、不要當兵」,以博得青年學生歡心?當納粹德國將要侵犯東歐國家時,不知備受威脅的東歐國家政府有沒有喊出「與德和平、不要當兵」口號來爭取青年的支持?在台灣的主權受威脅的時候,想做領導國家的人,竟然喊出這種口號,與所謂「擱置主權爭議」一般,有人謂之「賣台」實不為過。

 在第二次大戰中,德國政府已佔領全歐,隨時可能侵犯英國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不但沒有呼籲「與德和平、不必當兵」,相反,坦率要求國民準備流血犧牲,且誓死要在海上抗戰、在空中抗戰、在海邊抗戰、在市街抗戰、在叢林抗戰、在山上抗戰,絕不屈服。這種氣概,我們那些候選人聽起來恐怕是夢幻世界的囈語了吧!(作者彭明敏╱總統府資政)

 

醫界心聲 拒絕不實言論騙票

 

2004.03.16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