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1
撕裂族群和諧的「吳鳳說」

 

2004.04.21自由時報

☉宋賢明

 聽聞沈富雄委員強調自己是為了台灣族群和諧而惹來撻伐,是一種有如吳鳳捨生取義的表現,身為台灣原住民的我,聞之眉頭緊皺,因為在鄒族心中,吳鳳是個奸商,是個入侵者,就歷史角度來看這是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國際事件」。

 據沈委員的言論,其實可以看見整個台灣社會一直以來對原住民族的不公,當初原運人士拉倒吳鳳像、要求更改鄉鎮名稱,為的就是抗議國民政府沿用日本政府為統治政權正當性、「教化」原住民而捏造的吳鳳故事,這個故事醜化了台灣原住民族,特別是鄒族,其尊嚴更受到嚴重打擊。經過抗爭之後,雖然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教科書中的吳鳳故事也悄悄撤下,然而台灣社會的視聽仍未導正,捏造的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仍深印在許多人心中,甚至將其神格化,所以嘉義的吳鳳廟一座一座地落成,而沈富雄委員引用該故事時的驕傲態度更印證了台灣社會一直存在的漢民族沙文主義。

 去年,鄒族為了鄒族頭目遭到司法迫害以及吳鳳廟落成而有陳情抗議的行動,然而有學者將吳鳳歷史事件合理化,並以「族群和諧」為由將當前的族群不和諧狀態粉飾成假的平等和諧,再者,政治的紛亂以及新聞八掛化也讓原住民族議題受到漠視,連豬會看家的新聞都能報導,原住民族的人權難道不如阿貓阿狗嗎?

 沈富雄委員的「殺身成仁」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引用捏造的吳鳳故事卻是嚴重的不當,他的大仁大義隱含著原住民族的不仁不義之意,對台灣原住民族是一種再度的傷害,族群指的應該不是只有閩客與外省族群,更應該包括漢民族與台灣原住民諸族吧!阿扁總統簽署的「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當中,清楚寫道台灣政府應當透過各種教育管道(包括社會教育),使台灣人民認識並尊重原住民族,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的傷痛歷史不了解,沈委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當前仍有許許多多傳統領域權益遭政府、商賈侵略的事件有待社會正義的援助,愛台灣的確不是某黨某派的專利,然而台灣不是個人商品,呼籲台灣政府與民間社會重新認識台灣的歷史,尊重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存權利與尊嚴,族群間的和諧不在於粉飾太平,而是在於對歷史的正視與反省,你們說的二二八事件,更早還有大港口事件等等呢!(作者宋賢明╱阿美族,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生、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常務監事)

......2004-04-21自由時報

愛美國、愛中國、愛台灣

 

2004.04.21自由時報

☉林清富

 我們不常聽到美國人以「愛美國」為選舉口號,但是應該看過好萊塢電影,當一群勇敢的美國人被敵人俘虜,在敵人的勢力範圍中,「愛美國」自然地成為他們不願屈服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強大的美國勢力範圍內,「愛美國」當然不需常掛在嘴邊,但當美國處於劣勢時,「愛美國」就是激勵美國人心的重要口號。如九一一之後,「愛美國」口號也變得很平常。

 中國人更是經常呼籲「愛中國」,不管是在國外或中國境內,「愛中國」到處聽得到,而且從二十世紀初喊到二十一世紀初,這表示中國還不夠強盛,所以必須以「愛中國」來凝聚中國人。

 台灣難道比美國強盛,影響力難道超過中國?為什麼美國人喊「愛美國」,中國人喊「愛中國」,不會讓人奇怪,但台灣人說「愛台灣」卻被批評?

 真正該深入思考的是,「愛台灣」不僅是口號,而且是行動。有人「愛台灣」,說是在台灣買不起房子,卻在美國買了好幾棟;有人「愛台灣」,卻叫子女當美國人,自己在台灣選正副總統;有人「愛台灣」,人明明住在台灣,卻把子女送去「美國學校」,不屑唸台灣的學校;有人「愛台灣」,女兒不用考試就可以上台大或其他國立大學,他卻要女兒去美國唸大學;有人「愛台灣」,但有好朋友掏空台灣近千億被通緝,逃去大陸大大投資,這個人卻不敢公開呼籲掏空台灣的好朋友回來投案;對這些人而言,「愛台灣」實在是大包袱,因為喊得出來,做不出來,不如不喊。他們不喊,卻不讓做得到的人喊,實在奇怪。

 沈富雄說,「愛台灣」的人超過百分之九十,我絕對相信,因為可以在美國置產數棟房子,讓子女從小就唸美國學校,有「陳由豪」這種好朋友的人,絕對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但是為什麼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卻要求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不要再談「愛台灣」?

 同樣地,對於陳總統,我們要更嚴格要求你,因為你是總統。有人辛苦當兵,你的孩子卻開積架服役,你的夫人進出股市,也應該瞭解瓜田李下,必須迴避。你應該更大力提倡「愛台灣」,除了口號,還要有更好的行動。對於民進黨和其他政黨,我們也同樣呼籲,大力提倡「愛台灣」,而且要求黨員表現實際行動,但不是「趴」、「跪」、「吻」土地的作秀動作。

 「愛台灣」確實不是陳總統和民進黨的專利,也不該是他們的專利。但不是叫民進黨不再談「愛台灣」,而是呼籲更多人「愛台灣」。當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強國時,或許「愛台灣」不再是那麼重要。對於沈富雄先生和他的同類,實在只能對他們搖頭。(作者林清富╱台大電機系教授)

......2004-04-21自由時報

名人開口

 

2004.04.21台灣日報

......2004-04-21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