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3
落地不生根

 

2004.04.23自由時報

☉陳茂雄

 這一次總統大選,分成兩大勢力對決,有人認定這是族群的對立,甚至於譴責民進黨撕裂族群,所以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多數新住民(外省人)、原住民、客家族群將民進黨定位為福佬黨,所以支持民進黨的人不多,而福佬人並不是完全支持被稱為福佬黨的民進黨,所以歷年來的選舉民進黨都居劣勢,事實上民進黨才是族群分化真正的受害者。最沒有族群概念的就是福佬人,宋楚瑜雖然在新住民、原住民、客家人方面佔盡優勢,可是若不是有一大群福佬人支持他,他就不可能在台灣參選全國性的公職。

 這次總統大選,福佬人支持民進黨的人增加了,但別忘了客家族群支持民進黨的人也大幅成長,這些人原來支持泛藍營就是族群融合,現在由藍轉綠就變成撕裂族群,不知這是什麼邏輯?這次總統大選民進黨的票源所以增加不少,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來中國政府對台灣的打壓,使台灣人對中國反感,泛藍營又堅持「一個中國」的主張,面對民進黨提出「一邊一國」的訴求時,當然難以對抗,整個選舉過程只牽涉到國家定位問題,與族群無關,是泛藍營沒有抓對主流民意,不是撕裂族群的問題。牽手護台灣的活動的確激發了台灣人對抗中國政府的心聲,並得到中性選民的共鳴,不只沒有族群的問題,整個活動也沒有反連宋的聲音,當時若是連戰與宋楚瑜也參加了牽手護台灣的活動,歷史可能要改寫,因為他們兩人公開支持牽手護台灣,會降低他們的「中國」色彩,其效果遠比吻台灣土地或推動「反扁救台灣」的效果好得多。

 台灣真正的困境並不是「族群」的問題,而是「地域」的問題,中國人「葉落歸根」的觀念太重,種子飄到別的地方時,落地並不生根,現在的中國人如此,以前的中國人也一樣,不像歐洲人有濃厚「落地生根」的習性,移民到一個新地方,就會認同所定居的地方,並建立自己的國家。數百年來中國人移民來台灣,只落地但不生根,不認同台灣這一塊土地,即使與原住民結婚,其後代也自認為是「唐山人」,不是「台灣人」,祖先的牌位與墓碑都刻著中國祖居的地名,也有很多地區還保留「撿骨」的習性,準備將祖先的遺骨帶回唐山,這種行為與兩蔣的靈柩不下葬的道理一樣,只有「葉落歸根」的觀念,沒有「落地生根」的習性。

 台灣老住民移民來台灣已歷經數百年,不可能再回唐山,可是仍然不能完全認同台灣,因而變成一群不回「唐山」的「唐山人」,既然要永遠留在台灣,當然不能不生根,但只長鬚根,沒有主根,因而沒有動過腦筋在台灣建立一個國家。日本屬外來政權,不回唐山的唐山人當然不會將日本當作自己的國家,只想要過著比較好的生活,心中沒有國家觀念。終戰後中國國民黨佔領台灣,絕大多數不回唐山的唐山人興高采烈的迎接新政權,當時他們認為已經回歸祖國的懷抱,可是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之後,這一群不回唐山的唐山人大失所望,因為新政權並沒有將這一群人當作自己的人。

 中國國民黨佔領台灣的時候,台灣老住民與新住民已相隔五十年,生活的背景完全不同。在日本統治末期,台灣已有相當安定的社會,多數台灣人沒有國家觀念,所以與日本人還能和平相處,當時的台灣已進入制度化的社會。新住民則完全不同,他們在大陸是過著鬥爭的生活,這種環境很容易扭曲人性,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感。中國國民黨就是對台灣老住民缺乏信任感,不知道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一群順民,誤以為台灣人與「共匪」一樣,不強加看管就會作怪,所以利用戶籍資料實施族群隔離。在這種環境下,有些不回唐山的唐山人體會到,自己終究不是真正的唐山人,因而逐漸長出主根,這是產生台灣意識的第一步。

 新住民來到台灣之後,有些人快速長出主根,認同台灣,尤其是「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不僅認同台灣,還強烈主張台獨。可是多數新住民不僅長不出主根,連鬚根也沒有,他們像一棵躺在地上的種子,只落地,不生根,但他們又不願意「葉落歸根」回歸祖國,因為他們不願意面對「共匪」的統治,所以,他們比老住民還可憐,老住民至少還有鬚根,會將自己固定在台灣,他們連鬚根都沒有,不知何處是自己的家,唯一讓他們感到安慰的是,台灣由中國法統勢力統治,所以暫時將台灣當作中國。李前總統執政之後,他們連這一點安慰都消失了,因為台灣的政權逐漸本土化,他們變成飄浮在空中的種子,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家,因而抗拒政權本土化,強烈的反李登輝。新住民強烈的反應,使台灣老住民更體會到,自己不是中國人,長出主根的人因而愈來愈多。

 任何族群,只要長出主根就會完全認同台灣,台灣有人民、土地、政府、主權,當然就是一個國家,所以長出主根的人,就會認同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有鬚根的人,則缺乏國家觀念,依利益與政治人物結合,有的與沒有根的種子結盟,有的與長出主根的團體合作。剛開始認同台灣是一個國家的人比較少,可是台灣人十多年來受到中國政府的打壓,對中國反感的人愈來愈多,這些人都產生了主根。

  台灣「落地生根」的人愈來愈多,民進黨「一邊一國」的主張正好吸收這些票源,所以實力大漲,它只有對台灣的認同問題,與族群無關,新住民有人長出強壯的主根,有些老住民卻連鬚根都沒有。

 (作者陳茂雄╱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台灣語言政策的前景

 

☉張淑芬

 台灣經過一場慘烈的總統大選之後,陳水扁總統獲得連任。選舉既已結束,我們期望早日弭平選舉恩怨,互棄前嫌,台灣政局能快點穩定下來,共同邁向充滿希望的前景。

 從這次總統大選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台灣意識抬頭,以台灣為主體的理念已經形成主流意識。我們台灣文化工作者非常歡喜,這也是未來應該走的一條尊重本土文化的正確路線。在陳水扁總統繼續執政下,我們期望台灣文化政策受到重視、真正落實。

 長期以來,台灣人在國民黨大中國霸權高壓教育之下,造成站在台灣土地上,心卻向著中國,國家認同嚴重扭曲!一個台灣土生土長的人口口聲聲說他是中國人,不是既荒謬又可悲嗎?難道美國的國民教育會教他們的小孩說「我是英國人」嗎?為了能導正根源、真正解決問題,我們要求扁政府的教育方向要落實台灣本土化、去大中國思想,認真推動台灣文化,讓我們的小孩了解台灣的歷史、山川地理、音樂美術,使本土文化能世世代代在台灣扎根。

 要落實本土化就必須以這塊土地的語言為基礎,本土文化的教育重心就是母語文化,語言絕對不只是溝通工具,語言更代表一個民族的思想、智慧,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台灣的大大小小選舉中,造勢最強而有力的句子,就是用台語喊出的「當選(tong soan)」!不論任何族群都講得很順口,也只有用這句才能表達心中的熱情支持,這其中所反映出來的語言情感清楚地告訴我們:「只有認同生活土地的語言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台灣列為母語即將消失地區,此一嚴重警訊請陳水扁總統一定要正視,為了搶救台灣的母語,扁政府應積極推動保護母語教育政策,讓本土化教育從根本做起,大幅降低教科書中國文化比率,建立以台灣文化為主體的國民教育主軸,這樣才能抵抗中國文化霸權五十多年來對台灣母語、台灣歷史、台灣文化的排斥與摧殘!

 世界台灣母語聯盟對扁政府提出幾項建議,我們期望這些意見能引導台灣的母語政策走向正確的道路:

 一、宣佈官方語言的制定與實行的時間表;現行各級學校的「國語」、「國文」課程名稱一律正名為華語、華文。(建構台灣主體性且多語多文的語言政策與文化環境,從「正名」開始)

 二、成立中央級的「台灣語文委員會」,專職負責原住民語、Hakka(客家)台語、Holo(福佬)台灣國家語言的復育計畫與執行,包含推動成立各語族的公共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紙等大眾媒體,以及鼓勵台灣各族母語的創作、推廣、保存與研究。(落實政策必須成立專責機關擬定短、中、長期計畫具體執行)

 三、在各級公務及民意機關設置同步翻譯系統,以保障人民在公共場所有自由使用台灣母語發言的權利。(積極保障人民母語使用權的基礎設施)

 四、公務人員的任用應依其職務之需要適當地加考原住民語、Hakka台語或Holo台語。(落實公僕服務人民的第一步)

 五、台灣母語必須有系統地列入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學的必修課程。(台灣母語是台灣文化的母體,必須在各級學程系統化地授課)

 六、培訓中、小學師資的教育學程必須把台灣語文及台灣史地列入必修;母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應有適當的進修管道,任用考試成為未來的正式教師。(中小學師資應具備台灣語文及史地常識,以培育對台灣有實際認知的下一代;母語教學支援人員均通過語言專業認證,政府應提供管道, 讓他們有機會成為正式教師)(作者張淑芬╱世界台灣母語聯盟新聞部召集人)

美官員:中國若企圖犯台 美勢將捲入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凱利(James Kelly) 美國時間二十一日在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所舉行的「台灣關係法:未來二十五年」聽證會中對台政策重申,「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自由時報資料照片,歐通社)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二十一日報導〕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凱利(James Kelly)與國防部助理部長羅德曼(Peter W. Rodman)今天在美國國會都表示,反對台灣關係法做任何的修改,不過羅德曼強調,要做到有效嚇阻,不讓中國對武力犯台問題做出誤判,就不能有任何的模糊。

 台灣關係法今年屆滿二十五週年,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今天舉行一場「台灣關係法:未來二十五年」聽證會。

 艾克曼議員質詢,布希總統三年前表示會竭盡所能時,是否意味著美國會為台灣而戰,台灣人民是否會意會成無論台灣做什麼,美國都會支持?凱利表示,如果台灣這樣想就是誤解,但最重要的訊息是告訴中國,美國認真看待台灣關係法。

 羅德曼表示,布希這句話應是對台灣關係法的再確認。不過羅德曼也指出,美國明確表示,中國若企圖動武,無可避免地會將美國捲入。他說,台灣關係法規定美國政府要做到兩件事,一是協助台灣進行防衛,二是美國必須維持實力,在台灣遭遇武力攻擊時足以對抗。過去十年來台灣演進成真正的多黨制民主,證明了美國對台灣國防承諾的重要性,也加強了美國協助台灣民主成長和發展的決心。

 他提出三個理由,說明中國對台動武會將美國捲入︰第一、台灣關係法有更廣的意涵。美國盟友都會仔細看待美國如何實踐其承諾。第二、中國知道試圖用武力強將台灣人民納入控制,不只會破壞在三公報中所立下的美中關係基礎,全世界也會認為這違反了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國際標準。第三、中國如何處理與台灣的關係,將會讓世界更加了解實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國,未來會如何使用其越來越強大的力量。這個基本的問題說明了中國試射飛彈為台海帶來「迷你危機」時,國際間為何會有強烈的反應。這仍是中國所有鄰邦心中的重要問題。

 羅德曼表示,台灣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不只對兩岸很關鍵,對國際秩序同樣重要。美台國防合作符合台灣關係法中所規定的義務,也是在回應北京在台灣對岸快速軍事擴張所帶來的嚴重安全挑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實力增強,包括企圖妨礙美國介入的作法,都顯示出美國和台灣有必要加強合作,來改善台灣自我防禦的能力,同時在萬一中國的行動對美國造成危機時,減少美軍面臨的危險。


美:不反對和平改變兩岸現狀

 〔編譯張其賢/路透新加坡二十二日電〕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戴利二十二日表示,華府不反對兩岸以相互同意的和平方式改變兩岸現狀。分析家認為,美國藉此暗示兩岸重開談判,以緩和兩岸可能出現的緊張形勢。

 戴利二十二日在新加坡一場國際安全會議發表演說,並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做上述表示。戴利說:「我們已準備好看到(台海)現狀有所改變。我們希望它出於各方的同意而和平發生。」戴利後來補充表示:「這是台北與北京方面的人民都要認真思考的事,不過它確實加強了我所說的重點,那就是美國的政策並非僅僅是堅持現狀。」

 戴利說,「我們不支持台獨,並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對北京來說,這意味不得使用武力或壓迫手段對付台灣」;「對台灣來說,這意味在所有觸及兩岸關係的領域上審慎以對,避免鼓吹或似乎鼓吹獨立的挑釁姿態」。

 分析家認為,戴利的上述說法十分直接,頗不尋常。加拿大卑詩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伊凡斯表示,這是他聽過美國高層官員就「美國政府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之立場所做出的「最直接聲明」。他表示,這項立場在過去是以「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這種較為模糊的措辭說出。

 華府智庫「國際暨戰略研究中心」的夏威夷分支機構「國際暨戰略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總裁柯羅夫表示,戴利重申了美國反對台灣獨立的一貫政策,但他這次的話其實在暗示「我們很渴望看到雙方達成某種妥協,不管這種妥協為何,我們都會加以支持」。

 柯羅夫說,他認為戴利的說法「很有意思」,那就是告訴外界:「不要把我的話解讀成我們反對改變現狀或我們贊成保持現狀。我們只希望任何改變都出於協商」。他表示,美國的上述新態度不僅和一年前有所不同,甚至和一個月前都不相同。

 據了解,陳水扁總統關於採行新憲及其他措施的言論,已引起布希政府越來越高的警覺。這些動作被中國視為台灣走向完全獨立之舉。分析家認為,戴利的說法似乎顯示美國有意看到兩岸復談,以降低陳總統走向獨立之舉,和中國動武威脅所引發的緊張形勢。

 

政院:美不容中國壟斷兩岸關係解釋權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美國亞太助卿凱利與相關官員在台灣關係法聽證會的發言,行政院指出,美方不支持片面改變美國定義下的台海現狀,這主要是指中國的武力威脅。美國擔心的重點不在台灣的民主發展,而是會不會被中國扭曲成台獨,做為武力犯台的藉口,因此,美國也不容許中國壟斷兩岸關係的解釋權。

 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表示,凱利助卿等人的談話對台灣相當正面、友好,包括支持台灣以觀察員的身分加入WHA,讚揚台灣的民主法治成就,並將持續軍售台灣等,政府對此表達感謝。雖說美國的兩岸政策並未改變,但卻更為明確,我們應該正確解讀其談話,不宜做過度衍生或扭曲,像有媒體將凱利的談話引導為「台獨將致毀滅性後果」,便是未了解談話脈絡,令人遺憾。

 林佳龍指出,台海問題的關鍵在於北京不放棄武力犯台,以及對台灣的武力威脅,陳總統在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中所提出「一個原則」及「四大議題」的兩岸關係政策,便非常具體且具建設性,他呼籲中國在大選後應誠懇面對台灣民意,共謀兩岸人民的利益。

 針對凱利的談話,林佳龍分析有五個重點:

 一、台美關係是互惠發展的,表現在經濟領域、全球戰略等各個面向;台灣是美國的好友,可以信任美國的支持,而台灣也會尊重美國在台海及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

 二、美國會堅持在台灣關係法及三公報的基礎上發展台美關係,美國不支持台獨,更不支持中國片面改變美國定義下的台海現狀。

 三、美國有關維持現狀的詮釋,是認為北京方面不能對台使用武力,即使威脅使用武力也構成改變現狀,台北方面則應審慎處理所有與兩岸有關的問題。

 四、美國仍將依據台灣關係法,出售防禦性武器給台灣,維持台灣適當的防禦能力,並加強美台安全合作。

 五、任何對台灣使用武力的行動,美國都會嚴重關切,而且美國有決心保持對抗這些威脅的能力,維持台灣的安全與發展。

 他強調,美方關注焦點不在台獨與否,從美國贊成台灣民主表現中可看出,美國也認知到台灣國家認同的發展。對所謂的「現狀」,他說,美國關切台海現狀不容單方改變,必須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只要符合這些原則,美國對以和平方式達成改變現狀,並不排除。所以,兩岸問題關鍵在中國是否放棄犯台,因為這是非和平方式;相反地,台灣民主發展包括公投與新憲,都是和平方法,否則,若公投與制憲是片面改變現狀,那先前國會改選與總統直選難道也是改變現狀嗎?


陳唐山:現狀認知有異 台美可溝通

 〔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針對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凱利日前在國會作證時對台海局勢的相關看法,外交部長陳唐山昨日評論表示,雖然台美之間對於「現狀」(s巨百它。)的定義有所不同,但仍可透過務實溝通,縮小彼此認知差距。

 外交部政務次長高英茂則指出,凱利重申八一七公報簽署後美方對台的「六項保證」,在過去從未見諸美國官方文書,甚至被認為有爭議,這次凱利在證詞中則明確點出,顯示美方仍將履行協助台灣防衛的承諾。

 此外,陳唐山表示,外交部會盡力彌補過去一段時間因公投等問題造成的台美之間誤會,他個人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不論過去在野立場

 為何,現在擔任外長,就會讓美國了解台灣的國家利益是結合在美國國家利益之下,台灣與美國、日本等國的國家利益,必須被視為「命運共同體」。

 陳唐山說,台灣現狀處於「動態平衡」,現狀的定義隨時不斷改變,任何人都不能忽略民意走向,目前台海現狀與台美斷交之際已經大不相同,美國對於台海現狀的定義是基於全球及區域穩定,不希望有地區性的事件發生,但台灣必須考量主權完整、國家利益的問題,因此雙方仍須就落差進行溝通。

 高英茂則指出,根據美方在副總統錢尼訪中後向我方的簡報,美國對台政策並無改變。

 他認為,凱利的證詞並不能被解讀為美國在對台軍售上態度出現了變化,雖然凱利認為如果中國對台武力減少,台灣的軍售需求將相對降低,但目前中國並未降低對台武力威脅,因此,在這個前提不存在的情況下,美方也不會減少對台軍售。

 高英茂並分析,凱利證詞中強調雷根總統對台提出的「六項保證」,特別值得台灣注意,因為保證中強調軍售是美國既定政策,視台灣需要而定,不會與中國諮商決定,美方也不會威迫台灣與中國談判。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針對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在美國國會重申對台政策談話,長期關心台灣國家定位的考試院長姚嘉文昨天表示,凱利重申「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的說法,形同佐證美國的基本立場,就是也認為台灣不屬於中國。

 姚嘉文強調,台灣主權獨立,與中國互不隸屬是事實現狀,台灣根據事實現狀,推動制憲,完全符合美國基本立場。

 姚嘉文表示,如果反覆省思凱利談話全文,其實有利於台灣。他說,美國的基本立場就是「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美國定義的現狀,與台灣定義的現狀基本立場一致,台灣根據現狀制新憲,應該符合美國的基本立場。

 姚嘉文認為,未來台灣制定新憲時,應該宣示國土範圍為台、澎、金、馬地區,也就是呈現民進黨桃園決議文「我國事實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及外蒙古,我們未來憲政體制及內政、外交政策,應建立在事實領土範圍之上。」

 不過,他也不排除以比較低調的方式制定新憲,例如完全不碰觸國土、國號問題,僅處理政府組織的部分,將五權改為三權,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與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