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04自由時報
☉楊青矗
總統大選前,我在自由廣場發表一篇「問君何必武陵回」,提出「在地主義」的觀念,並引用拙著「台詩三百首」(台灣古典詩選台華雙語注音讀本)所收明朝遺老徐孚遠隨鄭成功來台灣即認同台灣,具有「在地主義」認同台灣的一首詩為例做說明。今天欣見國民黨新生代成立「五六七聯盟」提出「在地化憲改」的主張,體現「在地化」的政黨發展路線,承認兩岸分裂狀態,不主張統一。在政府架構方面,則以三權分立的總統制為藍圖,重新定義國土範圍。
這種主張對國民黨來講是「反症」--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完全摧毀其主席連戰所主張的「一中,國土遵照憲法規定」那種白痴夢囈之言。這種主張與民進黨的一邊一國,國土不包括秋海棠,以台澎金馬為主,廢考試及監察二院,三權分立、總統制等,完全相同。「五六七聯盟」並要以此主張跟親民黨及新黨大辯論。
這次民進黨總統選舉,能扳贏二千年國親總和多出三百萬票的一百五十萬票,使連加宋的一加一不等於二,輸給陳水扁,乃台灣主體性的意識已成主流民意。國民黨半世紀的奴化教育,台灣人人人說「我是中國人」,近十年來本土化運動及台灣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已敢大聲喊出「我是台灣人,我愛台灣」,說我是「中國人」的台灣人已經不多了,外省同胞也多數認為他是台灣人了!在這種趨勢發展下,國民黨原來蔣介石的「反攻大陸」統一中國,反攻不成,換蔣經國改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三「眠」主義成為一天睡三次的主義,李登輝總統改為「統一綱領」統一中國。統一綱領也統一不了中國,於是李登輝提出兩國論、戒急用忍,退休後退出國民黨,摔掉國民黨的中國包袱變成台獨運動頭。
李登輝以「統一綱領」來安撫國民黨夢幻的統一主張,努力要使國民黨本土化。連戰拒絕國民黨本土化,敗選後,面對台灣主體意識成為主流民意的選票壓力,新生代提出「在地化」的主張,乃不得不順應選票趨向求生存的做法。
選票的民意趨勢能左右候選人及政黨的政治主張,民進黨有一位立委原是大統派的人士,後來為求當選,他的傳單竟然出現「台灣是我們的母親,台灣是我們唯一的祖國」,他不敢再有「統」的言行出現,結果他連任五屆立委。民進黨黨員反對民進黨台灣主體性主張的朱高正、林正杰、許信良等統派者,退黨後,他們的統派主張都無法使原來支持他們的選民認同,一一落選,退出政壇。台灣人的選票如絕大多數投給有本土意識的候選人,那台灣就不會有國家認同的分歧而吵鬧不休。
其實國民黨立委有好多台獨意識比民進黨強的人,只是在其黨的政策下不敢表現出來,我認識好幾位,與他們聊天時,他們都會在私下「剖腹來相見」,坦率地道出台獨主張。國民黨新生代喊出「在地化」的政策,這些有本土意識的老民意代表必然會大為支持。像連戰那種「一中」的白痴夢囈者,因政策敗選,敗將不可言勇的浪濤下,已無置喙餘地!
「五六七聯盟」認為「本土化」被特定政黨狹隘化而提出「在地化」,這一點我不認同。「在地化」即是「本土化」,本土化並沒有狹隘化。「在地」來自於台語的「在地人」一詞;「在地」兩字拙著「台華雙語辭典」的註解是「當地、本地」。我的「在地主義」的主張乃無論你移民到何處,都要認同當地,把自己當做「在地人」來認同,學習當地的語言,融入當地的風俗習慣。而國民黨統治台灣,乃以殖民地方式統治,認同中國,不認同台灣;學校不教台灣歷史地理,只教中國的,並獨尊「國語」消滅本土各族群母語,使下一代失去母語的說寫能力;貶抑本土文化,國文課收的現代散文,大部分收外省作家,很少收本土作家;以奴化教育教育下一代,不認同台灣而認同要併吞台灣的中國。本土化在摒棄這種奴化教育,發揚台灣本土海洋文化的優質性。
台灣需要國際化,國際化須以台灣各族群的多元文化為根來與國際接軌,無論「本土化」或「在地化」這條台灣主體意識的路是一定要走的。沒有「本土化」或「在地化」就跳到國際化,那就沒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是無根的。
國民黨在地化之後,台灣的國家認同便可砲口一致對外,不至於像上海公報,美國人說海峽兩岸的人都自認是中國人,一個中國,所以他們有所認知,支持一個中國。全台灣人如果都認為台灣一國,中國一國;住在台灣的人都「在地化」認同是台灣人,非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人。至於種族,祖先來自中國的,可改稱華人或漢人。如此一來,選舉就沒有統獨意識之爭,大家都是「本土化」或「在地化」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意識,無論國名是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大家意識相同,以政績的好壞做為政黨的良性競爭,國際上也就會認同台灣是一個正常國家,非中國的一部分。
天佑我台,使國民黨新生代有在地化的理念,謝天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