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5台灣日報
◎黃耀明
美國在伊拉克兵力吃緊,眾院台灣連線議員建請布希總統向台灣尋求協助,派遣台灣海軍陸戰隊至伊拉克,加入英美聯軍反恐的行列,具有濃厚的政治的意味,台灣不必當真。借此拉抬台灣國際能見度才是本意。
要求台灣出兵,特別指定海軍陸戰隊,等於肯定我海軍陸戰隊的戰力已合乎美軍訓練水準、可資欣慰。但是卻有貶抑其他兵種戰力水準之嫌。
「海陸仔」受訓過程嚴苛,訓練精良,因而被賦於戍守重要海空基地任務,如各軍港及清泉崗即駐守陸戰隊重兵。不過一旦出兵伊拉克,必須與美軍協同作戰,則戰力將難以發揮,武器裝備性能恍如隔代,反而礙手礙腳。
台灣的地面部隊(含陸戰隊),目前裝備的是越戰的M四八及M六○戰車,而美軍的M一A二已進入數位化。派往伊拉克的陸戰隊勢必進行換裝,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訓練才可能進駐戰場,這筆換裝費用由誰負擔?美國不會自找麻煩。
西班牙與日本皆是先進軍武工業國,尚且只是支援美軍後勤任務。台灣可調動的約一個陸戰旅,乃機動打擊部隊之一,負有反登陸逆襲的重要任務,一旦被調往伊拉克,美軍第七艦隊可能要付出加倍的兵力巡弋台灣海域。
況且美軍目前並非已無增兵能力,駐韓美軍及國內後備部隊,只要徵兵令一下,兵員裝備立刻可開赴伊拉克。
韓戰時期由於戰情受共軍參戰的影響,形成拉鋸,當時蔣介石總統即自動建議由台灣出兵二萬參與聯軍作戰,就沒有獲得美軍的同意。拒絕台灣出兵的理由可能是不想更進一步刺激中國,也可能考慮台灣當時所擁有的武器裝備,必須由美軍全數換裝,緩不濟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中華民國那時候仍是美國邦交國,聯合國一員。
越戰時期台灣再度提出出兵越南助美的構想。一九六二年台灣駐清泉崗的裝甲兵第二師,被指定為援越部隊,箭在弦上,但後來還是不被美軍接受。
以當時裝甲兵方才換裝M四一韓戰時期的輕戰車,投入越戰尚符戰場的需求,但是自走炮卻仍是二戰的M七型,星式引擎的高溫不適於熱帶氣候,走走停停,貿然開赴越南將成為越共火箭彈的標靶,反而會成為累贅。
伊拉克狀況不比越戰惡劣,美軍還不到「飢不擇食」的地步。出兵伊拉克八字沒有一撇,像羅大佑在演唱會為此撕毀美護照以示抗議以及親民黨的台美條件交換說,都是不必要的過度反應。
台灣目前只有裝騎旅的戰鬥直升機及空軍F十六種子教官,具備與美軍聯合作戰的能力,未來四艘紀德級飛彈驅逐艦返國服役後,台灣海軍也將擁有一定程度與美協同作戰的裝備與戰技。只要台灣海空軍能夠守住海峽中線,以及巴士海峽和沖繩到北台灣的海道,就是對美最大的幫忙了!
(作者為椰林文教基金會董事)
.....2004-05-25【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