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2自由時報
陳茂雄
「腐化」就是權力的產物,任何政黨只要抓到權力,跟著而來的就是腐化,國民黨如此,民進黨也如此,然而台灣人卻能接受腐化,「腐化」對政治人物的政治勢力並無多大影響,這也是台灣可悲的地方。連戰與宋楚瑜家族並無經營企業,卻有龐大的財產,財產如何產生,沒有人能提出合理的解釋,而且他們在國外大量置產,子女也送往國外,在這種情況下,是否適合擔任國家元首、副元首令人質疑,可是還有那麼多的人支持,泛綠營因而批評泛藍營不明是非,可是,若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假如陳水扁也有連宋的情況,其支持者是否就會唾棄陳水扁?
台灣的選舉,反腐化及公共政策從來就未扮演過主流民意,台灣的主流民意是隨時間而改變。終戰後第一階段,由於台灣人扮演弱勢族群,所以多數人只求溫飽,沒有那份心思想到「民主」的問題,當然無所謂主流民意。第二階段台灣出現經濟奇蹟,那時候台灣人只想過著較富裕的生活,存有政治理念的人不多,所以追求「安定」就變成當時台灣的主流民意,那時候中國國民黨正好抓到主流民意。新黨自認為是中國正統,所以被歸類為外來勢力,民進黨是本土所產生的政黨,又有反中國統治的主張,所以被定位為本土化的政黨,而中國國民黨則扮演模糊化的政黨,其特色是在國家定位方面採取模糊化,只求安定,不談國家定位,那時候「安定牌」就變成中國國民黨的法寶,在台灣第一次由人民直選總統時,也因為主流民意偏向國民黨的「安定牌」,李前總統才獲得絕對多數選民支持。
本來中國國民黨可以依其堅強的組織以及「安定牌」繼續執政一段時間,然而因為宋楚瑜的窩裡反,才使民進黨有執政的機會,可是依民進黨的實力,還不足以在二○○四年再度贏得總統選戰。本來今年中國國民黨再度執政的機會相當大,可惜他們沒有穩住「安定牌」,反而刺激意識形態的對立。連宋合形成藍綠對決,因中國法統勢力是泛藍營的基本支持者,所以泛藍營就脫不掉「中國代言人」的角色,而民進黨因為有台獨運動人士的支持,很自然就變成「台灣代言人」,那時候藍綠對決就等於台灣人與中國人的決戰,哪一方會獲勝,端看主流民意的變動,由選舉結果可看出主流民意站在台灣意識這一邊。影響主流民意最重要的因素是十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打壓,使台灣人對中國反感,尤其是在中國肺炎(SARS)流行期間,台灣人對中國的反感達到最高峰,所以主流民意傾向台灣意識。
民進黨的組織薄弱,又面對經濟不景氣,依政壇上的慣例,民進黨下野是很正常的事,可是選舉結果民進黨的選票大量成長,其原因是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對立沖淡經濟以及其他民生問題。中國國民黨由國家定位模糊化的「安定牌」一下子變成「中國代言人」,主要的原因除了連戰與提拔他的李前總統決裂摧毀了安定牌的凝聚力外,重用民進黨的失意政客也是重要因素,這些失意政客以前在民進黨時對中國國民黨的打擊的確發揮很大的威力,可是跳到泛藍營裡來打擊民進黨卻得到反效果。以前中國國民黨的確對不起台灣人,所以對中國國民黨尖銳的攻擊可以取得台灣人的共鳴,可是民進黨並沒有對不起台灣人的地方,這些失意政客到了泛藍營裡攻擊民進黨純粹是他們私人的恩怨,與台灣人無關,他們「恨」的表現不只引不起民眾的共鳴,還刺激意識形態的對立,使中國國民黨背離主流民意。
中國國民黨除了估錯了主流民意外,不懂得突破民進黨的盲點也是其難翻身的重要原因。民進黨的鐵票區是福老族群,客家族群就變成民進黨突破的重點,所以其政策是拉攏客家族群,忽略福老族群,例如這次總統大選後,民進黨對少輸的客家族群論功行賞,對大贏的福老族群卻不聞不問,在客家地區大量造鎮,福老族群只有乾瞪眼的份。
中國國民黨應該利用民進黨忽略福老族群的機會為福老人叫屈,進而拓展福老族群票源,例如提出有客家電視台,為何沒有福老電視台?有客家文物館,為何沒有福老文物館等問題。可惜中國國民黨忘了自己已下野,還是跟以前一樣,將重點放在「關鍵少數」,拉攏少數人族群,抵制多數人族群,沒有想到今日的執政黨已在客家族群撒了一大把公家資源,斷了中國國民黨在客家族群的根,可笑的中國國民黨還繼續討好客家,抵制福老,不懂得快速在福老族群建立橋頭堡。
福老族群所以變成民進黨的鐵票區,不是他們喜歡民進黨,而是他們沒有選擇。多數福老人具有強烈的台灣意識,泛藍營又偏離台灣意識,所以不得不支持民進黨,中國國民黨或許還不清楚多數福老人支持的不是陳水扁,而是台灣。二○○○年總統大選前中國法統勢力勸連戰不要走「台灣」路線,因為走「台灣」路線爭不過民進黨,以前的確如此,當時民進黨在野,很容易以鮮明的國家定位擊垮中國國民黨國家定位的模糊化,今日豬羊變色,反而是民進黨的國家定位模糊化,中國國民黨大可喧賓奪主的搶佔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
況且民進黨公職人員提名制度民調佔七成,因而有很多人的政治主張極端討好泛藍營,以便在民調時獲得泛藍營的支持,這次立委的提名就有不少人因泛藍營的支持而上榜。甚至於有人為了二○○八年的總統提名已積極討好泛藍營,隨著泛藍營的歌聲起舞。這些都是中國國民黨的機會,利用民進黨政治主張模糊化的機會搶攻台灣意識,讓台灣意識強烈的台灣人有更佳的選擇,如此逼民進黨下野並非難事。
(作者陳茂雄╱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