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2自由時報
莊柏林
應五一一正名運動聯盟執行長王獻極邀請,拜訪外交部陳唐山部長,在一陣絮絮的對談裡,往年的FAPA會長,曾經的台獨意識健將,到哪裡去了?
正名聯盟的要求並不多,包括以台灣之名義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無外交關係國家的駐外單位名稱如何正名化等,所獲得的回應是軟綿綿的。
陳部長的答案,繞著詭異的國際環境,尤其是美國的態度而顯得彈性相當大,他已無昔日的堅持與豪情,他特別提到包道格對台灣定位的關心,以及阿扁總統五二○就職致詞內容。
陳部長是一位實事求是的政治家,在八年台南縣長任內,後五年有連續第一名的雅號,這完全歸功於他的知人善任,用人唯才,並分層負責。他只注意並訂定大原則與大方向,細節由幕僚操勞,這也是他常提起艾森豪統領二百五十萬大軍,只對三人發號施令,竟能順利登陸諾曼第,橫掃歐洲,打敗納粹德國,結束二次大戰。這也是阿扁徵用他擔任最艱巨任務的原因。
台灣的外交困境主要卡在一中原則,自阿扁二○○○年五月二十日執政以來,雖有意改弦易轍,因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對而寸步難行,兼因美國的世界戰略考量,迄仍無法諒解一中一台的政治思維,這也是阿扁政府對充滿敵意的中國委曲求全的理由。所謂弱國無外交,係至理名言,陳部長要如何以台灣的弱國處境,把外交的餅做大,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他特別引述一個努力的方向,以美國允許波多黎各、關島、帛琉,在維持現狀、美國一州或獨立之間做公投選擇,加拿大也允許魁北克獨立公投為例,中國本身的自由民主化,是台灣安全的關鍵,也是台灣獨立公投的要素。在中國共產政權專制獨裁的體制下,那種古中華帝國的霸權思想,是台灣海峽無法平靜的原因,他會與陸委會、海基會聯繫,以另一種思維,讓中國非走向自由民主化的歷史命運。
普世價值的自由民主,係不可抗拒的力量,自蘇聯瓦解後,世界仍維持極權專制者,所剩不多,包括中國、北朝鮮、古巴、利比亞、巴基斯坦、緬甸、越南等,以美國的超強地位,已改變了阿富汗、伊拉克的極權體制,難道中國可抗拒這種世界潮流?
就兩岸的對峙而言,台灣最大的弱點,在於國防建設的困境,台灣無法自己製造先進武器,而在一中原則下,台灣的軍火採購對象,只限於美國,美國動輒大小聲,與此有關。而美國迄今為止,明示反對台灣獨立,如何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也是台灣努力的目標。
台灣經過李登輝十二年的執政,二○○○年的政黨輪替,已完全歸屬名副其實的民主陣營,時間站在台灣這一邊,中國必將面臨政治改革的壓力,自由民主是唯一選項。陳部長的策略,在不挑戰美國及中國目前底線的情況下,應有所作為,暫時的等待,可能是最好的政策。
(作者莊柏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