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2
台美中三方軍演的政治角力

 

2004.08.02自由時報

廖宏祥

 台美中三方相繼在七月間進行各種軍事演習,這不但牽動著西太平洋全區地緣政治的神經,更因為台海是目前亞太地區國際情勢的三大熱點之一,因此這一系列的軍演格外受到世人與觀察家們的矚目。

 論究這些軍事演習背後的意義,主要是由於台灣與中國對峙情勢升高的警訊,亦是美國與中國在反恐合作告一段落後,繼續雙方在亞太地區競逐霸權的遊戲。欲觀察此一動向的影響,我們應從軍事角度切入,進而以國際權力政治與全球戰略的架構進行分析,釐清台灣在這場大競逐中將面臨的態勢與威脅,並呼籲國人嚴正看待不利於台灣的國際現實與危機處境。

 首先,就台灣剛結束的軍演而言,在漢光二十號演習中,國軍所展現的精良訓練與戰技,筆者予以最大的肯定。對於此次軍演的批評(如戰備道的易損性與掛彈加油等技術層面的質疑)固然有理,但畢竟瑕不掩瑜,不能一筆抹殺國軍的辛勞與幻象機的戰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政黨輪替後,陳總統與國防部所揭示的境外決戰等空權觀念,已經逐步落實在下一階段的軍事革新當中,由這次幻象軍機的操演即可以見到端倪。

 其次,在中國軍演方面,有別於歷次的東山島演習,中國解放軍在戰略上顯然開始著重於制空權。此次演習幾乎動用所有先進武器,包括蘇愷二十七戰機、FBC-1「飛豹」中程戰鬥轟炸機、直—九武裝直升機、「現代」級戰艦、「基洛」級潛艇、東風—十五戰術彈道導彈等,而蘇愷二十七戰機也將搭載KN59M空對地導彈,掩護坦克部隊進行登陸作戰。當中所釋放出的意義,即在於對台聯合作戰的新思維,透過陸海空三軍及二砲部隊的協同演練,將提升解放軍整體的作戰能力,國軍不可小覷此等趨勢的發展。

 此外,相較於台灣軍演多偏重於尚未取得的新武器,解放軍則較為務實,不但以現有武器為演習基礎,更能模擬實際作戰的情況。今年適值美國總統大選年,中國大舉展示軍力,不免有對美國示威之意,更企圖影響美國政治的走向。眾所皆知,華府一向存在親中的「紅隊」,這些人在總統大選年當然會有所動作,他們勢必會結合民主黨內反對友台的勢力,操控民主黨勝選後未來四年的中國政策。如果此計得逞,對台灣的處境可以說相當不利,這值得我國政府深思對策。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於亞太地區的軍演,仍是以中國為假想敵。在伊拉克戰爭告一段落之後,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控制,已經成為政治而非軍事問題,所以美國勢必會將注意力拉回亞太地區,特別是台海與北韓問題。北韓核武問題雖暫時無法解決,但美國已將此麻煩透過六方會談,丟給相關各國共同解決,只要北韓勒索到足夠的援助,朝鮮半島一時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但台灣在今年總統大選結束後,陳水扁政府所代表的台灣人意識,已經在島內取得過半的認同,民族主義的強化與公投機制的啟動,即將在未來的十年內影響亞太地區的國際政治。

 因此,美方軍演固然是例行活動,但自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於七月初放話,表示要在二十年內武力犯台後,美方隨即進行名為「龍的閃電」的危機模擬演習,再加上美方於「夏季脈動」演習中,分別派出七艘航空母艦,從波斯灣、印度洋、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各方位,形成包圍中國的態勢,其嚇阻中國蠢動之意不言可喻。吾人當然不能完全寄望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但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或是民主陣線考量,台灣都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為重要的盟友之一。在中國逐漸崛起而成為區域霸權的今天,台美關係應當更加強化,以因應未來東亞地區可能發生的變故,共同維護台美兩國的利益,及本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作者廖宏祥╱前三軍大學戰爭學院講座教授)

 

實質外交部長陳唐山

 

2004.08.02自由時報

莊柏林

 應五一一正名運動聯盟執行長王獻極邀請,拜訪外交部陳唐山部長,在一陣絮絮的對談裡,往年的FAPA會長,曾經的台獨意識健將,到哪裡去了?

 正名聯盟的要求並不多,包括以台灣之名義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無外交關係國家的駐外單位名稱如何正名化等,所獲得的回應是軟綿綿的。

 陳部長的答案,繞著詭異的國際環境,尤其是美國的態度而顯得彈性相當大,他已無昔日的堅持與豪情,他特別提到包道格對台灣定位的關心,以及阿扁總統五二○就職致詞內容。

 陳部長是一位實事求是的政治家,在八年台南縣長任內,後五年有連續第一名的雅號,這完全歸功於他的知人善任,用人唯才,並分層負責。他只注意並訂定大原則與大方向,細節由幕僚操勞,這也是他常提起艾森豪統領二百五十萬大軍,只對三人發號施令,竟能順利登陸諾曼第,橫掃歐洲,打敗納粹德國,結束二次大戰。這也是阿扁徵用他擔任最艱巨任務的原因。

 台灣的外交困境主要卡在一中原則,自阿扁二○○○年五月二十日執政以來,雖有意改弦易轍,因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對而寸步難行,兼因美國的世界戰略考量,迄仍無法諒解一中一台的政治思維,這也是阿扁政府對充滿敵意的中國委曲求全的理由。所謂弱國無外交,係至理名言,陳部長要如何以台灣的弱國處境,把外交的餅做大,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他特別引述一個努力的方向,以美國允許波多黎各、關島、帛琉,在維持現狀、美國一州或獨立之間做公投選擇,加拿大也允許魁北克獨立公投為例,中國本身的自由民主化,是台灣安全的關鍵,也是台灣獨立公投的要素。在中國共產政權專制獨裁的體制下,那種古中華帝國的霸權思想,是台灣海峽無法平靜的原因,他會與陸委會、海基會聯繫,以另一種思維,讓中國非走向自由民主化的歷史命運。

 普世價值的自由民主,係不可抗拒的力量,自蘇聯瓦解後,世界仍維持極權專制者,所剩不多,包括中國、北朝鮮、古巴、利比亞、巴基斯坦、緬甸、越南等,以美國的超強地位,已改變了阿富汗、伊拉克的極權體制,難道中國可抗拒這種世界潮流?

 就兩岸的對峙而言,台灣最大的弱點,在於國防建設的困境,台灣無法自己製造先進武器,而在一中原則下,台灣的軍火採購對象,只限於美國,美國動輒大小聲,與此有關。而美國迄今為止,明示反對台灣獨立,如何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也是台灣努力的目標。

 台灣經過李登輝十二年的執政,二○○○年的政黨輪替,已完全歸屬名副其實的民主陣營,時間站在台灣這一邊,中國必將面臨政治改革的壓力,自由民主是唯一選項。陳部長的策略,在不挑戰美國及中國目前底線的情況下,應有所作為,暫時的等待,可能是最好的政策。
(作者莊柏林╱律師)

 

兩岸緊張東南亞各國也緊張,新加坡海峽時報指至少三國要美國表態「中國若攻台美方將軍事干預」。

 

2004.08.02台灣日報

 (中央社台北1日電)近來兩岸關係緊張,使得不少亞洲國家擔心兩岸衝突破壞亞洲和平穩定,希望即使台灣宣布獨立,北京也不要動武。最少三個東南亞國家要求美國明確表態,「中國若攻台,美方將軍事干預」。

 新加坡海峽時報昨天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一些亞洲國家近期正悄悄透過外交管道,敦促北京領導人堅持用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即使台灣正式宣布獨立,也不要動武。報導指出,這些亞洲國家擔心,兩岸一旦發生戰爭,會破壞亞洲的政治和經濟的穩定。

 消息人士並指出,中國領導人發現起碼有三個國家已要求華府明確發出信號:「如果北京武力攻台,美國將會武力干預」,他們希望此舉能阻止北京對台動武。

 新加坡海峽時報並指出,美國其實已向北京作出相關表態,白宮安全顧問萊斯7月上旬訪問中國時,就曾向中方指出,台灣和北韓一樣,是亞洲的危機引爆點。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和江澤民則明確回應,中國會儘量尋求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會放棄武力作為最後手段。

 報導指出,北京理解亞洲國家維持亞洲穩定與和平的願望,但又擔心這些國家會成為台獨的「軟盾牌」。 .....2004-08-02【台灣日報】

台灣媒體登日艦中國抗議無效,與日本平民登旗風艦出海本報記者與艦長合照採訪不受影響。

 

2004.08.02台灣日報


日本周遭有事範圍擴及台灣海峽的定義,隨著台海局勢緊張,而日益明確。圖為海上自衛隊飛彈驅逐艦在日本海上進行操演,並有柴油動力潛艇加入演練。這是台灣媒體難得少數攝取到的鏡頭。
第61護衛隊古玄司令(右)與本報記者林朝億合照留念。(林朝億提供)

(記者林朝億∮東京報導)台灣媒體首度登上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訪問,觀察日本海上軍事演練活動,雖然這次訪問,日本防衛廳曾遭到中國的抗議,不過,整體而言,整個台灣媒體的採訪過程,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近年來,台日間非官方軍事交流日益增加。包括我國安會高層邱義仁、林佳龍等人,都曾在過去幾年內,登上日本飛彈驅逐艦或是神盾艦。不過,國內媒體登上日本軍艦進行訪問,則還是首例。

 包括台灣日報、中央社、嘉視及東森四家台灣媒體,日前在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黃昭堂與日本友人協助下,於7月30、31兩日,陸續參觀日本陸上、海上自衛隊的演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防衛廳為紀念自衛隊成立50週年,招待日本各界體驗乘艦之旅的「2004海洋嘉年華」,於7月31日在靜岡縣清水港碼頭舉行。

 尤其是,當台灣媒體登上日本編號171號的旗風護衛艦之際,台灣日報與中央社記者,則於甲板上巧遇艦隊司令古玄准將,雙雙合照留念。顯示,這次中國抗議,對於一行人登艦活動,完全沒有效果。

 台灣媒體登上的旗風艦,由三菱重工(長崎)建造,於1986年下水,服役時間已有18年,全長150公尺,排水量4千6百噸,士官兵合計240名,屬於日本第三代主力護衛艦。船上配備2門5吋艦砲、2門方陣機砲、日本自製防空飛彈、MK44魚雷以及3管連發日製短程魚雷,艦上並可搭載反潛直昇機,乃是除了4艘美製神盾艦外,日本海上防衛隊的主力。編制上屬於駐紮於橫須賀軍港的第1護衛隊群。此次,台灣媒體則是與其餘400名日本平民,一起登船出海參觀演習。 .....2004-08-02【台灣日報】

護台大聯盟 拼理想不拼選票

 

2004.08.02自由時報

 

保護台灣大聯盟熱鬧成軍

 

2004.08.02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