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6
新冷戰 美中逐鹿太平洋

 

2004.08.06自由時報


中國積極在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擴充其政軍影響力,而在這場區域權力競逐中,美國是其最大對手,太平洋儼然成為美中新冷戰的戰場。左圖為中國自行研製的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今年三月參與中法海上聯合軍事演習,這場七百人參加的軍演是中國與他國海軍合作舉行過規模最大的演習(美聯社)。右圖為一架參加美泰年度軍演的美國運輸機正要降落美國艾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上,這項演習今年因新加坡、蒙古與菲律賓的加入,規模空前盛大,多達兩萬人參演(歐新社)。

 編譯陳泓達╱特譯

 最新一期遠東經濟評論報導,中國以往或許願在利益獲得尊重的情況下甘於低調,如今經濟日趨茁壯,北京正發動一波新外交攻勢,而美國在亞洲的地位就是其亟欲抗衡的標的。分析家指出,中國正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積極擴張在軍事和戰略事務上的影響力,壓制美國在亞洲權力平衡格局中的角色,太平洋甚至已成為美中新冷戰的戰場,美中爭相於此競逐扈從國和戰略利益。

 報導指出,儘管中國在斡旋北韓核武問題的六方會談上表現積極,但北京提議和東南亞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似已將其企圖稱霸區內的雄心提升到新的層次。

 去年十一月,中國在東南亞國協區域論壇(ARF)會議上首次提議就區域安全事務舉行高級官員會談,即「ARF安全政策會議」,以「開發對話交流的新渠道…進一步增加國防官員間的互信和了解」。東南亞外交官員認為,此議背後的真正動機並不單純。對中國而言,美國在區內安全事務上的影響力難望項背,因此北京試圖開闢「第二軌道」。

 即便二十三個ARF成員國和對話夥伴都收到北京的邀請函,新加坡國防戰略研究所副主任阿查亞仍認為,這意味北京有意利用ARF反映中國的利益。在經濟日趨茁壯的同時,中國的區域運作也受到鄰國矚目。喬治華盛頓大學安全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指出,ARF安全會議是中國審慎籌畫的議案之一,目的在爭取區域領導權。

 近五年來,北京積極和東協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如今更準備運用影響力主導區域議程走向,而美國在亞洲的巨大陰影是令中國感到芒刺在背,亟欲去之而後快的威脅。

 美國現於日本和南韓駐軍,參與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防務,訓練菲律賓部隊,並在新加坡設有海軍基地,在香港享有官兵登岸假的待遇。此外,美國也和印度與巴基斯坦維持軍事聯盟關係,並持續介入阿富汗。全球反恐戰爭讓美國拉近和亞洲的距離。中國雖在區內亦有其軍事聯繫,對美國在亞洲的軍力擴張仍嚴陣以待。讓北京特別懊惱的機制,莫過於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籌組的年度安全論壇「亞洲安全會議」,由於會議地點位於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故被暱稱為「香格里拉對話」。

 新加坡東南亞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盛立軍指出,中國對香格里拉對話並無興趣,北京要的是所有區域安全機制均納入區域領袖掌控,而非西方國家。新加坡軍事分析家指出,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將親自出席今年的亞安會議,議程規劃也以西方國家最關切的核武擴散和恐怖主義問題為主軸。

 此外,中國也在其他方面展現扮演區域領袖角色的雄心。在六月底於新加坡舉行的一場東協︱中國關係研討會上,與會的退役中國軍官和情報官員建議雙方舉行聯合海上軍演,以推動「建立合理的國際秩序」。在北京眼中,和美國的軍事關係顯然並非「合理的國際秩序」。因此,分析家認為,中國之所以厲聲抨擊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七月中訪台,並以暫停雙方交流、擱置自由貿易談判相要脅,原因尚不止於此舉違背「一中原則」,背後還有令北京更為焦慮的發展。

 沈大偉指出,中國注意到,美星軍事和情報合作關係自柯林頓政府後期以來持續增長。星國素不隱瞞樂見美國平衡中國對區內安全事務影響力日增的佈局。沈大偉和阿查亞認為,中國對美星關係密切極為不滿,北京欲藉「修理」新加坡警告其他東協國家勿因循星國舊途。

 太平洋方面,夏威夷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中國專家馬力克指出,中國在此有兩個重大利益:短期內北京企圖「讓台灣在國際社會陷於孤立」。中長期目標則是挑戰並最終取代美國的守護者角色。他表示,中國企圖成為太平洋地區的主要援助國和經貿夥伴,而此舉勢將削弱美國的影響力,以及大洋洲國家和華府的特殊關係。

 分析家指出,中國觀光客和移民便是北京「經濟滲透大洋洲」戰略的一環。近年來,中國移民在太平洋地區經商,儘管人數不多,卻發揮了顛覆當地傳統和經濟型態的效應。另外,中國發展遠洋海軍的戰略也有助於提升其地區利益,雖然太平洋在安全議程上的位階不及於台灣和南沙群島,但北京已汲取日本和其他國家憑藉太平洋島群成就大洋帝國的經驗。況且,雖無證據顯示中國將以戰爭擴張其影響力,但長此以往,北京在太平洋的利益遲早都會和美國爆發衝突。

 去年,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宣佈和台灣建交,中國隨即以吉國違反一中原則為由關閉大使館,並拆撤一九九七年設於首都塔拉瓦的衛星觀測站。該座觀測站是中國唯一的海外觀測站,由於美國在鄰近的馬紹爾群島進行飛彈防禦系統測試,軍事專家素來懷疑,這座衛星觀測站也負有監測任務。

 另有觀察家認為,吉里巴斯觀測站太小,不足以擔當監測美軍飛彈試射的重任,反而是專事海洋研究的「遠望級」衛星追蹤船更管用。中國現有四艘遠望級追蹤船,隸屬於國務院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其中一艘常駐太平洋。

 不過,觀察家指出,失去吉里巴斯觀測站對中國而言畢竟是一大損失,因為北京在太平洋的陸上基地因此化為烏有,無法協調遠望追蹤船的行動。據信中國正在赤道附近尋找新基地,而在承認北京的太平洋國家中,只有諾魯具備和吉里巴斯同樣有利的條件。諾魯於二○○二年七月和台北斷交。


共艦出沒日海域 日媒體分析 中國爭奪海權 視日美為對手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五日報導〕日本「產經新聞」五日發自北京的分析報導指出,中國艦船再三的在日本的「排他性經濟水域」(EEZ)進行海洋調查活動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獲取水洋資源;一是蒐集與台灣問題相關的軍事情報,「在海洋權益爭奪戰上,中國已把日美兩國當成競爭對手」。

 產經新聞這篇報導說,新華社出版的「瞭望」週刊一篇論文強調「日美威脅論」,該文指出:「日本已把中國看成地緣政治的敵人,不但加強日美防衛合作,利用台灣問題伺機挑撥東海與釣魚台的領有權,為在軍事上牽制中國,頻繁的與美國連繫,在西太平洋攜手阻止中國進出海洋。」「瞭望」進一步指出,「日本不法佔領我國(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台」,同時「要求與中國共有大陸棚的權益」,這是「領土權益的侵害」。

 產經新聞的報導強調,中國擴充海軍進出海洋,「在最近數年很明顯的傾向於確保軍事上的優勢」,所蒐集的資料包含對台灣的軍事選項與美國在關島的潛艦相關情報。

 報導指出,中國今後的動向有如下可能:一、進一步調查沖繩島周邊與日中中間線日本海域的資源;二、調查船向東移往小笠原群島,對於日本的調查行動與具體的資源開發行動,「中國可能出面制止」。

 該報並引用北京軍事專家的談話表示,「對於中國的一連串行動目的是在相關國家如果反應遲鈍,則將變成既成事實,中國的目的在此」,日本為了國家利益,「必須要有長期性的戰略」。

 

小心中國以「中華民國」為工具併吞台灣

 

2004.08.06自由時報

 被中國當局封殺多年之後,歌手張惠妹終於在北京舉辦演唱會。中國當局改變態度讓她上台,顯然有某些私底下的運作,阿妹這次在北京做出某種表態,可能就是雙方的默契之一。阿妹著眼於演藝事業,必須遷就北京的政治勒索,實在令人感慨萬千,但這是另一個問題。倒是,圍繞著修理阿妹一事,北京不惜發動國家機器對付台灣歌手,背後到底隱藏何種思維,十分值得拿出來談一談。

 阿妹遭到北京打壓的原因,是四年前在陳總統就職典禮上唱國歌,當然,是唱中華民國的國歌、阿妹的國歌,也就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一首。這首國歌至少在台灣唱了五十年,對生活在台灣的人而言,根本是見怪不怪,以前也沒聽說北京的領導人,曾經因為台灣有人唱國歌而對他下手。中國此舉如果說給外國人聽,保證會叫人笑掉大牙,別人唱自己國家的國歌,干你屁事!

 但仔細想想,又不禁覺得中國的反應,實在也有其脈絡可尋。一九九六年,北京對台試射飛彈、軍演,為的是恫嚇台灣人民選擇它所好的總統候選人,可是台灣人民卻選擇它最討厭的李登輝。二○○○年,北京不敢再大舉施展武力威脅,以免再次引來國際干預,但還是以「沒有好下場」噓聲恫嚇,結果台灣人民非但沒有絲毫膽怯,甚至還促成首次政黨輪替,由北京視為眼中釘的本土政黨執政。

 台灣的選舉是人民的決定,北京只能在一邊狂吠叫囂,證明台灣根本不屬於中國。台灣的民主成就獲得國際的重視,更使北京無法像一九九六年那樣對台武嚇。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除了以「聽其言、觀其行」為由對阿扁冷處理,北京只能拿一個歌手來發洩怒氣。想想也真可悲,北京那些領導人總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彷彿想對台灣怎樣就可怎樣,現在面對台灣人民決定走自己的路,卻只能藉修理一個歌手來消消氣,這跟紙老虎不是沒有兩樣嗎?

 當然,這件事也不光是修理阿妹個人的問題。所謂的唱國歌,發生在阿扁的就職典禮,而令北京無法容忍,才是更深一層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呢,就更值得探討了。近年來,北京四處搞反獨促統,對台灣畫出一道紅線,其打壓台灣的作為變本加厲。它吆喝說,台灣不能改國號,不能改國旗,不能改國歌,不能制憲,不能公投,不能購買防禦武器等等。總之,台灣的民之所欲,北京皆曰不可。然而,一到國際、兩岸場合,有些東西卻又非改不可了,真是有夠奇怪。

 就拿不能改國號、不能改國旗、不能改國歌來說吧。我們國號現在是「中華民國」,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歌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些都不能改,那就表示我們只能繼續用這些現成的東西,沒錯吧?可是,當我們自稱「中華民國」,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高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尤其是在國際、兩岸場合這麼做的時候,北京又改口說,你們不能自稱「中華民國」,不能亮出「青天白日滿地紅」,也不能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不能改,又不准用,這是什麼歪理啊!

 其實,北京用這種歪理的目的,就是要把「中華民國」的符號當作「併吞台灣」的工具。我們的國號、國旗、國歌,在台灣裡面不能改,出了台灣又不准用,在兩岸往來更提都不能提,最後台灣必定是淪為地理名詞,毫無國格尊嚴可言。換句話說,北京是要台灣僵在過去的那套政治象徵符號,以便它能將一個中國原則強加於台灣,如果北京的如意算盤成真的話,台灣在國際上的主權地位必定愈來愈薄弱,最終從國際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說,要反制北京的併吞,絕不是在他畫的紅線裡坐以待斃。北京的白皮書早已明言:中華民國已在一九四九年結束了,既然如此,我們繼續使用它認為已經結束,而且在國際上也無法公開出現的國號、國旗、國歌,不是在玩一場自取滅亡的遊戲嗎?既然中華民國已經結束,所謂的一中各表不是只能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嗎?台灣沿用中華民國體制,不是正好讓北京名正言順地打內戰,把併吞台灣解釋成國內事務嗎?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從未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從制憲、公投到改變國號、國旗、國歌,唯一的依據是二千三百萬人的意志。甚至可以說,我們依據人民意志改國名、國旗、國歌,恰可凸顯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的事實,在國際上戳破北京一個中國的大謊言!

 北京封殺阿妹,表面上是針對阿妹,實際上仍是欺壓台灣。中國意圖併吞台灣,是不分藍綠橘黃的,馬英九赴歐活動據說也受北京杯葛,不啻是對強調一中各表的人當頭棒喝。更進一步來說,包括那些統派仁兄,以及受北京誤導的美國,都應該徹底醒悟、了解,台灣死抱「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尤其是供奉一個中國的牌位,不但無法捍衛中華民國,也無法確保台海永久和平,反倒是為北京併吞台灣開方便之門罷了。幾年來北京給阿妹的排頭,最有啟發之處應是讓大家看清這一點。

 

陳文茜 孫悟空變豬八戒

 

2004.08.06自由時報


 圖文╱彭錦陽

 立委陳文茜在三二○前將政媒兩棲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她既是立委又當媒體主持人,既是無黨籍又參與親民黨團運作,受寵於連宋, 雖曰客卿卻似選戰發號總司令,同時擁有那麼多分身,在政壇呼風喚雨,讓我們聯想到「西遊記」裡吹毛髮變分身,神通廣大的孫悟空。

 只是,陳文茜在三一九之夜強烈指控槍擊案是扁政府自導自演,隨著連宋敗選,不但被泛綠選民大吐口水,還被泛藍陣營暗罵幫倒忙,讓她陷入「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的窘境,而一向身材豐滿的她,在最近沉潛期間越加發福,配上原本就不小的鼻頭與突出的嘴唇、造型有點像「西遊記」裡的豬八戒。

 從孫悟空變為豬八戒,對於自視甚高的陳文茜固然是一大衝擊,然而對於愛看政治八卦的觀眾而言,即將推出的「陳文茜廣場」,她若改以豬八戒戲路演出,或許能大大降低政治對立氣氛,還能添加不少笑果呢!

 

籲請成立福佬語文事務委員會

 

2004.08.06自由時報

李勤岸

 自從成立「客家委員會」、「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以後,客語與原住民語都因為有了專責機構,有了專職人員,有了專款專用,使得原本瀕臨滅絕的語言文化得以開始恢復生機。

 福佬語族雖然說是多數語族,不過在長期國語獨尊的語言政策之下,福佬話與客語、原住民語命運等同,一樣瀕臨滅亡。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的世界語言報告裡面即明列台灣的福佬話、原住民話和客語都是死亡中的語言。

 福佬話至今並無一個專職機構來從事語言復育的工作。教育部屬下的國語推行委員會,雖可多少做點相關工作,可惜層級太低,經費太少,又要以「國語」為主,分散資源,況且委員會工作人員,包括主任委員,全都是兼職。請問,一個無一人專職之單位,如何可能擔負救護一個語言文化的重責大任?

 福佬語族因為是大語族,往往為了避免被扣上「福佬沙文主義」的大帽子,處處刻意去迴避權利的爭取,致使福佬語實際上已是弱勢語言的事實全然被大家忽視。長此以往,很可能,多數語族的弱勢語言福佬話會是台灣最早消失的語言。

 族群平等奠基於語言的平等,族群的和諧根植於相互語言的尊重。值此政府召開「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之際,本盟呼籲政府正視福佬話是弱勢語言的事實,正視福佬語言文化即將在台灣消失的事實,儘速成立「福佬語文事務委員會」,位階與「客委會」、「原民會」平等,直接隸屬行政院。我們期盼此委員會設立以後,得以和「客委會」、「原民會」發揮一樣的功能,台灣福佬話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恢復生機,台灣人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流傳。(作者李勤岸╱世界台灣母語聯盟總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