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4自由時報
鄭自隆
新聞局長在尼加拉瓜公佈我國今年「加入聯合國」廣告圖稿,今年的訴求較之往年明確許多。
今年係台灣第十二度申請加入聯合國,其訴求主題改為較以往強硬的「停止政治隔離」,期待聯合國能夠依其會籍普遍化原則,停止對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的「政治隔離」;由於訴求主題的轉變,配合文宣工作的新聞局在今年廣告也採取和往年截然不同的做法,以強硬、直接的「硬銷」,替代往年低調、迂迴的「軟銷」。
新聞局公佈的兩篇報紙稿,第一篇是「UNFAIR」,訴求聯合國將台灣排除在外是「不公平」,標題就是大字的「UNFAIR」,副標題是「台灣被排除聯合國之外,公平嗎?」將聯合國的UN與公平(Fair)合在一起,變成「不公平」,創意頗見巧思,文案並表示「聯合國是世界大家庭,將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排除在外是不公義行為」。口號是「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LOGO是「Today's
Taiwan , R.O.C.」,以往都是使用中華民國英譯全名,但今年只用縮寫。第二篇是「威權中國不能代表民主台灣」,文案是「中國宣稱在聯合國代替台灣,它怎有此權利?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須要有自己的聲音」。
今年「加入聯合國」廣告是由新聞局國際處負責執行,並邀請外交部、台灣智庫、醫界聯盟的代表,以及傳播學者共同組成委員會參與審查,除創意之外,審查重點在於配合外交政策並能有效傳達我國訴求。
我國自一九九三年以來,即透過友邦提案,首先是希望聯合國大會成立「特別研究委員會」,研究台灣參加聯合國的可行方案。一九九三年廣告是「協力車篇」,以「我國在獲得各項建設成就後,有誠意回饋國際社會,以及中國在國際間處處杯葛台灣之不合理」為主題,以各國人士共乘一部協力車走上坡路,但其中卻有一個座位缺席(台灣)為圖案設計,隱喻若我國參與聯合國必能給予助力,使協力車運行不吃力。
一九九四年的廣告以一幅亮有綠燈的交通號誌為主題,籲請國際組織開放對我國之禁令,容許我國在國際社會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一九九五年為聯合國五十週年,該年廣告以一幅有聯合國圖徽及阿拉伯數字五十的拼圖,但拼圖獨缺一塊台灣而顯得不完整,藉以表現聯合國因未將台灣納入而欠缺全面代表性。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中國對我文攻武嚇,並在台灣海峽舉行軍事演習,為維持台海和平,降低中國敵意,當時外交部長章孝嚴表示,參與聯合國並非我政府首要工作,而減緩辦理相關活動,因此該年沒有進行文宣。
加入聯合國廣告中斷至一九九九年才恢復,該年行政院新聞局擴大舉辦「參與聯合國」宣傳計畫,不同於過去只有平面廣告、專文的刊登,還佐以網站、舉辦徵文比賽以及刊登網路廣告等做法,多元進行宣傳,平面廣告為「芭蕾舞鞋篇」,該幅廣告訴求仍是以台灣希望在國際社會上有發揮的空間作主軸,台灣就像廣告圖片中的芭蕾舞鞋那樣,已經準備好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可是卻被冷落在角落,呼籲國際社會讓我國加入聯合國。原定計畫於聯合國大會開議期間推出該則廣告,但突遇九二一大地震,所有宣傳活動於是宣告停擺。
二○○○年,台灣總統大選並政黨輪替,因此該年新聞局國際宣傳的焦點多集中在台灣民主政治的表現,沒有推出加入聯合國廣告。二○○一年的「參與聯合國」計畫,則是延續一九九四年的「號誌燈」篇的概念,推出一系列以「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待綠燈中」為主題的戶外廣告,希望向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及美國民眾,傳遞台灣人民企盼聯合國敞開大門的心聲。
二○○三年則以「搭上聯合國列車」為宣傳主軸,廣告搭配紐約地鐵票圖樣,於票面上陳述台灣應該被聯合國接納的三大理由,包括台灣是國際社會繁榮和平的貢獻者、負責任的全球公民、擁有二千三百萬人民的民主成熟國家等,說明台灣已具備搭乘聯合國列車的各項條件及準備,期盼國際社會伸手接納。該廣告於聯合國大會期間在聯合國大樓前巴士候車亭刊出,此外,該年還使用廣播廣告與在紐約時報社論版刊出專文廣告。
從上述我國加入聯合國廣告的回顧,可以了解這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艱辛除來自中國蠻橫外,台灣內部無法形成共識也是原因,台灣要進入聯合國是「重返」還是「加入」?由於中華民國國際人格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重返」乃不可能,因此以新會員國資格「加入」是最適當的訴求,但由於國內部分人士國家認同分歧,所以我國對外文宣不用「加入」而用「參與」(participation)。
內部形成共識,並建立台灣主體意識是台灣加入聯合國的第一步,自助而後人助,全體國人應該一起關注;今年我國奧運廣告被雅典籌委會撤刊,國內即有柏泓媒體負責人李世揚先生向新聞局表示,願意贊助一百面公車廣告、一百部機場手推車廣告來刊登這些被撤的廣告,「讓國人評評理」,這就是國民意志力的表現。
(作者鄭自隆╱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