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5自由時報
■王塗發
最近行政院長游錫?訪問中美洲友邦國家,在多明尼加時,該國將我國特使團座車的識別證標示為「CHINA,
TAIPEI」(中國,台北),令多數國人感到相當錯愕。其實,這種張冠李戴的情形過去也常發生,甚至有的錯將中國的五星旗當作我國的國旗。之所以會如此,乃是我國國號稱為「中華民國」(英文為REPUBLIC
OF CHINA),而不是「台灣」(TAIWAN),且在國際重要活動上又常自稱「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外國人恐怕會認為是「中國的台北」)所致。友邦的這種烏龍事件正足以凸顯「台灣正名」的重要。
筆者參加一些國際會議或學術研討會時,也曾有此經驗。最近一次是在今年五月底至六月初,到德國波昂參加「二○○四國際再生能源會議」。我國的代表團是以「CHINESE
TAIPEI」的名義,而且是以非政府組織(NGO)的身分,而不是以國家代表團的身分,參加該項國際會議。
在五月三十一日,我們到大會辦理報到手續時,才發現筆者與另一位教授因較晚報名致無大會已製好的名牌,只得憑護照當場製發。但是當時拿到名牌一看,代表團的名稱竟然是「CHINA」。筆者立刻告訴註冊人員,我是來自「TAIWAN」,不是「CHINA」,請她改正。她卻一臉茫然的樣子,因為我的護照上明明是印著「REPUBLIC
OF CHINA」的國名,而不是「TAIWAN」。我只好翻開護照,指著出生地「TAIWAN」給她看,她才重新製作一張代表團為「TAIWAN」的名牌給我。另一位教授也就跟著取得印有「TAIWAN」的名牌。結果,全團就有兩張名牌印著「TAIWAN」,其餘的印著「CHINESE
TAIPEI」。此一正名成功的結果,讓我們高興萬分。
然而,高興還不到一天,就變成失望了。次日大會正式開始前,當我們要進入會場時,不知何故,全團都被攔了下來,所有具有代表團身分(有寫Delegate字樣)的名牌都被收回,而換成不具代表團身分(沒有Delegate字樣)的名牌,而且團名也都是CHINESE
TAIPEI,而不再有TAIWAN。我們也只能坐在非代表團的座位上聆聽,且沒有發言權。與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的代表團,只有台灣是這樣坐冷板凳的,這就是台灣的悲哀!
為了避免我國英文名稱(REPUBLIC OF CHINA)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相似,在國際間遭到混淆與誤解,游院長十八日在宏都拉斯國會發表演說時,即以「台灣,ROC」自稱,且連提十五次。這是為台灣正名跨出第一步,但國民黨與親民黨卻批評為庸人自擾。其實,台灣正名的困難,就在於國家認同的問題。雖然台灣正名必遭中國的打壓,但國親不能完全認同台灣,才是台灣未能正名的主要癥結之所在。
台灣製(Made in Taiwan)的產品暢銷全球,台灣的經貿實力居全球將近兩百個國家中的前二十名之內,台灣的人口也比任何一個與我國有邦交的國家多得多,台灣是個主權獨立、愛好自由和平的民主國家,為何國名不能叫做「台灣」?為何非要叫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扯不清的「中華民國」不可?這個問題完全出在自己內部缺乏國家認同的共識。為何我們參加奧運會的代表隊隊名不叫做「台灣」,而要叫做「中華台北」?為何要把「中國隊」稱為「大陸隊」?世界上有一個國家的國名叫做「大陸」的嗎?為何有好多國營事業仍然以「中國」或「CHINA」為名(如中鋼、中油、中船、華航等),而不能改以「台灣」為名?為何台灣各都市的街道大多以中國的地名來命名?為何全國或全台還是被稱為「全省」?台灣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為何?」都是需要正名。
不久前出國參訪,還發現一件更離譜的事。我們發現,在一個無邦交國之駐外代表的辦公室牆上,竟然掛著一幅中國大地圖,而不是台灣大地圖;更荒謬的是,在該中國大地圖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我們站在國際第一線的外交人員都是如此具有大中國意識,而缺乏台灣意識,缺乏對台灣的國家認同,則如何寄望他們能辦好台灣的外交工作呢?
如今游院長叫出「台灣,ROC」,雖已跨出台灣正名的第一步,但「台灣就是台灣」,何必再拖個尾巴∣「ROC」,還讓人以為台灣是個「混亂共和國」(REPUBLIC
OF CONFUSION)或「腐敗共和國」(REPUBLIC OF CORRUPTION)呢?
(作者王塗發╱台灣教授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