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1自由時報
■楊青矗
八月二十六日奧運跆拳賽,中華台北得了有史以來第一面金牌,會旗在國旗歌的旋律中緩緩升起時,多數台灣國民心情激動,邊看電視邊流淚,沈君山教授也為之熱淚盈眶,撰文表示「何不以國旗歌取代國歌」,他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也表達此意。他的理由是國歌內容「吾黨所宗,主義是從」,乃一黨之歌;「而國旗歌『炎黃世冑,促進大同』,以民族號召為核心,氣勢磅礡,境界自高一等。」
台灣人為跆拳賽得金牌在升會旗放國旗歌時熱淚盈眶,不能因此就要以國旗歌來代替國歌。數十年來台灣在奧運從未得過金牌,初次得到,在國旗歌伴著會旗升起之時自然心情激動而流淚。我們要檢討的是台灣「曷以赫呢病」(何以那麼笨),七十幾年來才第一次得到金牌;又為何不能以「台灣」,或「中華民國」,或「中華台灣」,或「台灣中華」,偏偏要接受中國的打壓,自我矮化為「中華台北」?國歌雖然是國民黨黨歌,但既然在國民黨統治之下用做國歌而延續下來,不得不用。在未以民主程序更改之前,必須尊重,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唱國歌?而要以國旗歌代替?這是台灣人在國民黨統治之後所延續下來的「衰(ㄙㄨㄝ
ㄒㄧㄠ)」。全民要努力摒棄這種衰運。
陳水扁總統在總統選舉時,提出台灣人對抗中國併吞,牽手護台灣,制定新憲法的運動,贏得過半數的選票而告當選。雖然因中國與美國的壓力,又選票贏得不多,要包容未投票給他的人之想法,就職演說以「憲改」通融。但半數以上的人,認同要制憲。「台灣」這個國家實體,名之為「中華民國」乃國民黨軍事佔領統治下偽稱要統一中國的國名,政黨輪替之後未經民主程序正名為台灣之前,仍要沿用,仍須尊重。以後無論制憲或憲改,或幾階段修憲,終究要正名;疆域以實際統治的台澎金馬為界限,不能涵蓋秋海棠的中國,國旗國歌都須新創,所以不能以國旗歌來代替國歌。
沈君山說「當二○○八年新國歌(國旗歌)的旋律在北京奧運殿堂堂堂響起時,全世界的華人和非華人都可看到有那麼二千三百萬的炎黃世冑如何在萬種困難中奮勇自強,炎黃後裔遍布四海全球,又豈是中南海一二人可主浮沈?」沈君山實在不懂台灣史,也不了解台灣人的血統。要代表「炎黃後裔遍布四海全球」,那是中國人的事,中國十四億人才有資格,台灣人實在沒有資格。因台灣人的漢人血統根據留日漢學家黃文雄的統計只有百分之十七;根據專門研究台灣人血統的沈建德博士的計算只有零點七、八而已;再根據高雄醫學院及馬偕醫院研究者的抽血檢驗研究,台灣人大多是南島語系及越族的血統,漢人的成分不多。
再從歷史來看,荷蘭時代台灣南島語系的平埔族有二十幾萬人,高山族有四、五萬人,漢人只有一萬多人。鄭成功帶二萬五千人來攻佔台灣,在包圍荷蘭人的安平熱蘭遮城期間,因當時台灣已開墾的土地不多,糧食不夠養活鄭成功的二萬五千人,在半飢餓的狀態下,有八千多人受不了飢餓陸續逃回中國降清。施琅征台之後,又將在台漢人驅逐一半回中國。為避免漢人在台搞反清復明,清政府一百九十年長期海禁,不得移民來台灣。
偷渡來台的人都是單身漢,而且台灣遍地瘴癘,他們大都水土不服,未被抓到押回中國的偷渡者,「三留二死五回頭」,留者多數鰥寡而終,幸運者娶平埔女人為妻,得以傳後代,所以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嬤」。在這種情形下,台灣人的後代,由漢人播種傳下的不多,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平埔族漢化,清朝一統治台灣即在各平埔族社設有社學教讀漢文說漢語(福佬話),賜漢姓,造漢姓族譜,致使平埔族全面漢化成漢人,按照虛偽不實的族譜,自認為是中國遷來的漢人。
戰後遷台的外省人漢人佔百分之十二,這些人大約死掉四分之三了,他們娶帶有平埔血統的台灣妻子生的第二代也是「有唐山公,無唐山嬤」,也是有台灣人的平埔族血統。所以台灣人約八成非「炎黃世冑」,切勿硬叫台灣人認炎帝、黃帝為祖先,「烏白認,半路認別人做老爸。」再說,在中國,漢民族幾千年來都是吃不飽,而且多數是文盲的落伍民族,「炎黃世冑」沒有什麼好「臭颺」的!
沈君山又說,二○○八年可以叫張惠妹在北京奧運唱國旗歌為國歌,為張惠妹解套,張惠妹二千年在總統就職典禮上唱一次國歌,被中國禁唱,她在中國電視台的訪問懺悔說,她之後二年不想說話,要看精神科醫生;她一再表示,那是安排好的,非她自願。她開禁後在北京演唱時感動得飆歌也飆淚。一個台灣的歌手,竟然後悔唱國歌,沒有勇氣拒絕敵國的「嗟來之食」,這是台灣之恥,可任由去擁抱中國的市場;觀光局請她為台灣的觀光代言,乃事先簽好之約,事後多數台灣人都覺得丟臉。再請她去北京國歌不能唱,唱代替的國旗歌,更是丟台灣人的臉,台灣的國格在哪裡?尊嚴在哪裡?一個歌手為唱國歌後悔,乃其個人之事,無須換國旗歌為國歌,為其解套。
(作者楊青矗╱國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