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2自由時報
■巴黎章
中共即將於九月召開十六屆四中全會,根據草擬完成的報告,政治改革和推動黨內民主將是會議焦點。中國國內外的觀察家更關注的是江澤民與胡錦濤幾近白熱化的權鬥,江澤民是否卸任中央軍委主席,將權力完全移交給胡錦濤黨總書記和國家主席。
不少人都認為江澤民對胡錦濤的接班並不是十分熱中,反而積極培養自己的「上海幫」勢力。現在中共雖然是以胡為重心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執政,實際上中國政壇上卻出現江澤民、胡錦濤「兩個中央」,形成「二元領導結構」的獨特政治現象,反映了北京的激烈政治鬥爭。
胡錦濤顯然以改革者自居,欲藉推動改革來對付守舊與既得利益勢力。七月中旬在「人民日報」頭版以「任仲平」署名發表的題為「再幹一個二十年」評論員文章,就強調當今中國「改革發展正處於關鍵時刻」、「改革越是向前推進,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複雜,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文章大聲疾呼「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號召全黨,要充分認識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意義,堅持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
中共內部的權鬥也延伸到鄧小平的百歲冥誕,不同派系都想榨取和利用老鄧的「剩餘價值」。在黨中央委員會所出版的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專輯中,前總理李鵬為文讚揚「鄧小平身體力行,為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做出了榜樣,讓中國政治走出重要的一步,使大批年輕人才,經過實踐的鍛鍊和考驗脫穎而出」。「新華社」也在專文中提到「鄧在一九八九年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以鄧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向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過渡」,強調鄧小平的「急流勇退」,對黨和國的穩定過程起了關鍵作用。
這些報導褒鄧貶江勸退意味明顯,影射江在兩年前先後辭去總書記與國家主席職務後,仍保有中央軍委主席一職,繼續大權在握,因此以古諷今,要江以鄧小平為榜樣交出軍權。中央電視台也以報導鄧小平退休後的生活,暗示江該退休了,要是堅持不退,胡、江兩個領導中心共存的局面,會讓中國繼續在原地踏步。
由於江澤民甫於六月二十日才提拔十五位上將,大多數是他親信,包括中央警衛局局長由喜貴,以鞏固他在軍中的地位,他在下月的四中全會交出中央軍委主席棒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據美國資深官員透露,江澤民在七月上旬接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絲時曾表示,目前已將「愈來愈多的權力」交卸給胡錦濤,言下之意是江仍掌控外交與國安大權。
最明顯的例子包括所謂中國的「和平崛起」戰略構想。為了消弭國際社會尤其美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疑慮與不安,胡錦濤智囊鄭必堅上書中央提出「和平崛起」概念,得到胡的認同,並由總理溫家寶在去年十二月在哈佛大學演講時向美國推銷。嗣後,胡錦濤及多位領導人多次在國際場合使用此一概念,「和平崛起」似已成為北京的新戰略思維。據了解,雖然國際社會對「和平崛起」反應很正面,陳水扁總統今年五二○就職演說時也加以回應,但卻受到江澤民大力反對。「和平崛起」是國際外交與安全大戰略,江認為他才有那種權威與智慧制定,還輪不到胡;江並聲言要達成統一目標,不能手軟,「對台勢必一戰」,因此「和平崛起」不合對台政策需要。據「紐約時報」報導,因江與軍系強力反對,「和平崛起」已變成中共黨內權鬥的犧牲品,從北京官方談話中消失。
江胡的鬥爭也反映「先富國」或「先強兵」的辯論。七月中胡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國防建設;胡說「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依託,經濟建設搞不上去,國防建設就無從談起,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建設搞不上去,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就難以保障」。觀察家認為胡的表態是對江的重大讓步,也違背鄧小平以前所定下的「軍隊建設要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方針。江主張解放軍應更加現代化,應配備最新科技以贏得戰略性科技戰爭。在江的影響下,中國軍事預算將大幅增加,意味著「先強兵」才是中共的「首要課題」。
胡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是鄧小平欽定的隔代接班人;在慶祝老鄧百年冥誕時,他大力標榜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並高舉鄧的和平、發展、合作的外交政策旗幟,直接挑戰江及解放軍中鷹派的立場。
中國是人治的政治,目前看來江並沒有辭去軍委主席的打算,仍繼續掌握大權,決定中國的外交與國防政策,權力凌駕於黨中央之上。胡江兩人的權力衝突與鬥爭的戲碼,如何在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舞台上演出,吾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