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1
地區醫院的悲慘命運

 

2004.10.11自由時報

 ■謝文輝

 自從醫改會公布了三十家財團法人醫院財務調查,朋友就常調侃:「理事長,開醫院這麼好賺,你們還要上街頭?」我覺得好心酸!同樣從事醫療工作,還投身在鄉鎮艱困地區,而命運居然差這麼多。

 醫院總額財務困窘人盡皆知,大小醫院大概都只能苦撐來為民眾服務,現在健保局居然還劫貧濟富,把該給地區醫院的還要切一塊給財團法人醫學中心大醫院,讓社區醫療連稀飯都沒得喝,真是天良喪盡。

 九二一大地震後,前十六個小時在外來醫療支援無法進入時,南投縣四個鄉鎮的主要地區醫院承擔起所有緊急救護的責任。草屯佑民醫院在第一個二十四小時,收治了約一千名左右的急診傷患,埔里鎮的埔基、埔榮、南投市南雲,也都有數百名的傷患。當時南投通往竹山的大橋斷了,竹山鎮附近十多萬的民眾,就靠竹山秀傳及慈山醫院守護,埔里基督教醫院的故事在影像及平面媒體的傳播下,也廣為人知。災後的許多後續檢討,醫療救護得到極高的評價,南投縣的實例印證了地區醫院在廣大非都會區的重要功能。

 政府醫療政策長期以來,高喊要重視社區醫療。在醫療網計畫中,還鼓勵社區醫院興建。三年前醫院總額實施時,還明白表示要藉總額支付制度,矯正醫療資源頭重腳輕的錯誤配置,還保護扶持弱勢的地區醫院。SARS衝擊後更是痛定思痛,要落實分層級醫療,減少大醫院的門診輕症。可是實際提供社區醫療主力地區醫院的生存條件,卻是讓人鼻酸。

 民國七十八年以前,公勞保時代,給公立及大型醫院和地區基層醫院的支付是兩套標準,開一個小腿手臂骨折,同樣的專科醫師而薪水可能高兩倍的地區醫院只給一千二百元,而公立及大型醫院就拿八千元,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植入的材料一樣,量少成本更高的地區醫院只給二千元,而公立及大型醫院卻給一萬二千元,攝護腺肥大刮除術,地區醫院只給一千三百元,而公立及大型醫院卻有一萬元,這是實行了三、四十年的勞保支付,這是高喊關愛社區民眾重視社區醫療的政府口是心非的手法,也正是地區醫院長期殘破羸弱的原因。

 兩年來實施的醫院總額,所推的執行架構,不只未對最弱勢的地區醫院給予扶持,還重重的砍了一刀;九十二、九十三年新架構,在健保局內部模擬資料中,明白的顯現,醫學中心與綜合地區醫院兩者服務型態,如果都未做改變,在此總額新架構下,醫學中心的支付還有零點九三,綜合型地區醫院較低的卻只有零點六四。兩者支付的立足點相差廿九%,就是請最擅長經營的長庚團隊來,也只能關門。

 看一看長期守護三一九鄉鎮民眾的地區醫院的悲慘命運,不禁令人唏噓,未被百年大震天災震垮,卻遭健保官僚人禍來滅頂,最可憐的是廣大鄉鎮民眾的醫療照護,今後要靠誰來守護?

(作者謝文輝╱台灣地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藍綠競爭的社會意義

 

2004.10.11自由時報

■徐永明

 整個總統大選的政治重組效應,並沒有停在開票當天的七百萬對七百萬票,反而因著立委選舉的接近,順著總統大選爭議的抗爭,帶進新的反軍購議題而不斷地掏空藍綠對峙的政治板塊,最明顯的趨勢,莫過於國民黨過去五十年所建構的社會保守聯盟的瓦解。

 國民黨作為一個外來政權,除了透過威權侍從的分配體制來進行地方派系的控制之外,在社會各部門也多所建構,首先,透過肥料換穀的低糧價政策,一方面擠壓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成為出口導向的勞動大軍;另一方面,則是由低糧價補貼城市軍公教部門的生活條件,因此這移民來台的百萬軍民,有能力成為台灣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

 再者,透過低學費與高門檻的教育政策,不但再一次補貼軍公教部門的就學成本,也透過大學入學機會的控制,除了對高等教育的意識形態內容進行教化性的監督之外,透過入學機會的篩選與軍公教補貼,建構出一個以省籍過度代表(over-representative)的高教育群體,不但成為了台灣都市中產階級的主要內涵,也造就了藍綠支持在教育背景上的差異,與其說是「聰明一國,笨蛋一國(台大教授林火旺語)」,不如說是「吸血一國,出血一國」。

 這說明了,為何教改與高學費議題會成為總統大選藍綠交鋒的重要議題,因為在台灣教育的確是生產階級的工具,只不過問題不在高學費的成本問題,而在於過去五十年低學費所補貼出來的社會保守聯盟,這個社會組成雖然有著中產階級的外衣,但是深深依賴國家的保護,以台灣內部的教育提供、公共服務與安全財(security goods)為主要市場,與面對全球競爭的出口導向部門有著完全不同的政治性格。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民主化後的台灣會有「懷念蔣經國」的現象,因為蔣氏政權的核心基礎就在於這個保守同盟,會有人感念那一個威權控制的時代也不奇怪,因為這有許多補貼與保護的恩惠在那裡,這不是一個開放競爭的民主社會可以想像的:學校的老師可以免稅,甚至還要保證就業;軍人也可以免稅,甚至還有轉業保護,領第二份薪水;公務人員則是有優厚的退休待遇,動輒成為政治勒索的議題,當然不要提到淘汰與流動的要求,這是一個被環環圈住的鐵桶部門,奠定了黨國長期執政的基礎。

 無怪乎,國民黨失去政權的失落感,也反映在這些社群的危機感,這是兩千年民進黨政府剛上台所面對的社會氣氛,而兩千零四年要復辟的強烈力道也來自於此。因此,整個總統選戰的社會對立面會那麼強,不只是政治人物的操縱而已,大家心知肚明,這是社會性、階級性的對抗,要瓦解的是一個不公義的社會分配體制。

 過去發展學派(developmental)強調學費與糧價的「雙低」政策,對於提供廉價勞動力來進行台灣資本主義的累積是有助益的;但是卻完全忽略了,整個分配的模式作為政治控制重要手段的效果,尤其有明顯的城鄉、部門與省籍的資源動員偏差,而反對運動就是在這樣的階級界線下,有了社會支持的動力,這是省籍表象之外,藍綠競爭的重要的底層意義:階級間公義的需求與平衡。

 至此,民進黨的持續執政必須關照到這個社會改革的面向,不是透過更多的補貼來製造更多的特權部門,而是重新界定公義原則,搗毀社會剝削與國家補貼的層層機制,這才是解放台灣社會力的開始,也才會是台灣面對中國競爭的最大依恃。(作者徐永明╱中研院人文與社會中心助研究員)

我們要立惡法的立法院幹嘛!

 

2004.10.11自由時報

■李南衡

 面對行政部門有意運用所謂的抵抗權杯葛真調會的運作,立法院長王金平十月七日質疑說,即使是惡法,也是法律。在真調會條例釋憲結果尚未確定前,政府應尊重真調會,並讓其依法運作。否則行政部門可以任意抵抗立法院依法通過的法律,那還需要立法院嗎?

 王院長好像說得不錯:行政部門不可以任意抵抗立法院依法通過的法律。

 民主政治本來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理性政治。法國政治學家、啟蒙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的孟德斯鳩,他的名著「法的精神」對後世有很深的影響,他另一本名著「羅馬盛衰原因論」裡有一句話說:「再也沒有比在法律的藉口下、和裝出公正的姿態時所做出的事情,更為殘酷的暴政。」值得立法者深思。

 更何況,真調會條例一經立法院通過,全國譁然:明顯的違憲、侵犯人權。行政院提請覆議又被藍營立委封殺,看起來像是藍營的大勝,其實藍營已經種下禍根而不自知。當然,法律上是否違憲還得等大法官會議解釋才算數。

 依真調會條例產生的真調會,十月四日正式啟動,被推舉為召集委員的前司法院長施啟揚說得很好聽:外界質疑部分條例有違憲之虞者,他主張在真調會運作的同時,透過修法程序把部分遭受爭議的條文修掉,杜絕外界的藉口,清除人民的疑慮。國親兩黨的立法委員都回應說,只要真調會提議,將共同提案處理。你說奇怪不奇怪?如果施啟揚及其他「委員」都認為立法院所立的法就是法、是正確無誤的,即使人民再怎麼疑慮,也只是表示人民是一群「戇百姓」罷了,何必勞煩立委諸公諸婆對該法部分條文「略作調整」呢?而且,王金平院長既然認為惡法亦法,那就讓它成為惡法吧,別費心思去修改。看看真調會如何運作?等大法官會議解釋時,怎麼給立法院「洗面」!看看全國人民怎樣看待藍營的立法委員和王院長,年底立委選舉人民怎麼樣用選票表達抗議?如今,惡法亦法的真調會條例,在未修改前,人民疑慮尚未清除、外界藉口也未杜絕之前,真調會怎麼就運作起來?怎麼就要行政部門配合?又怎麼不怕人民疑慮了呢?

 我們人民為什麼會選出那種立惡法的立法委員?為什麼花大把鈔票養了一大批立法委員來立惡法呢?我們要立惡法的立法院幹嘛!

(作者李南衡╱作家)


名人動作

 

2004.10.11台灣日報彭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