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1
總統府高層︰推動正名 不受內閣異動影響

 

2005.02.11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總統府高層官員昨日指出,正名的推動絕對不會因為內閣改組人事有所替嬗而人去政息,因為總統依舊是陳總統同一人,沒有「人去」自然沒有「政息」的問題。

 行政院秘書長李應元也透露,謝長廷院長已經交代所屬研擬,任內將以舉辦各種活動的方式來凸顯台灣的國家認同,以及國際對台灣主體性的認識,這項龐大的工程將以潛移默化的作為將「台灣」深植人心,解決台灣內部存在的認同問題。

 轉任總統府秘書長的游錫?昨日指出,他在交棒前已經提出十二大項正名推動重點工作,在國外部分包括條約、規則、外館、NGO;內部包括法規、國營事業、國營事業轉投資、財團法人與其他等,這些都已經由各部會上路推行,剩下的不是做不做的爭論,而是追蹤考核的問題。

 府內高層強調,陳總統與游院長有高度共識,正名是一定要做的事,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角色要分開,民間的聲音愈大,能夠突破五十%,就能解除政府受到的限制,在此之前,政府就要更有手腕去進行,才能克竟其功。

 總統府高層表示,游內閣推動正名當初是奉陳總統的指示,現在總統仍是同一人,稱謝內閣上台就人去政息這是不公平的。陳總統初一在台南講話強調不會因為政黨和解就放棄理想,也將堅持台灣的主體性,就是公開的保證。

 行政院決策官員說明,謝長廷院長講得很清楚,是政府不會「強制」推動正名,並不是凡是正名就不做,有些能做、必須做、否則就會造成混淆、明顯影響競爭力的部分,當然要持續推動,有些具有爭議,則需要時間擴大共識。

 行政院官員也指出,謝院長在高雄市長任內積極推動我於世界調酒協會以台灣之名加入,以及新近成立的導盲犬協會其名稱也是台灣,亦是謝默默耕耘的結果,尤其二○○九年即將在高雄舉辦的世界大學運動會,謝揆認為是彰顯台灣認同的最佳機會,因此今後他有一個構想,就是以多辦活動的方式帶動台灣的尊榮感,藉以提升國家認同,做法與過去有所不同,但目標與方向是一致的。

 

北韓 首次承認擁有核武

 

2005.02.11自由時報

 〔編譯陳成良╱綜合十日外電報導〕北韓官方十日發表重大談話,首度承認該國已擁有核武,但強調只用於自衛,防範美國發動襲擊;北韓同時宣佈,由於美國布希政府迄今不改變對北韓的敵對政策,平壤當局決定無限期停止參加化解朝鮮半島核子爭端的六邊會談。

 北韓中央通訊社引述外交部的聲明說,「我們已經製造核武用於自衛,以對付布希政府越來越不掩飾的孤立和窒息(朝鮮人民共和國)政策。」這份聲明中說,北韓的「核武將用於任何情況下自衛的核子嚇阻力量」,「目前的現實狀況證明,只有強而有力的力量,才能確保正義和真理。」

 北韓外交部並在聲明中指控美國密謀推翻北韓政府,並揚言將進一步強化其核武發展。

 這是北韓政府首度對外公開擁有核武,過去北韓都宣稱「有能力」製造核武。美國相信北韓已經擁有一兩枚粗製的核武,並且可能已在寧邊核子設施區對廢核燃料棒進行再處理,取得足以製造六枚核武的鈽元素。

 美國國務卿萊絲在北韓發表強硬談話後表示,北韓如退出六邊會談,只會使其國際孤立形勢更加惡化。萊絲說,華府將研究北韓的聲明內容,並與盟邦協商,她強調,布希總統已表明,美國無意攻擊北韓,平壤沒有理由認為自己需坐擁核武,以防範美國攻擊。

 在東京,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儘管北韓揚言無限期中斷會談,日本仍將繼續促成六邊會談重新召開。他強調,北韓應該放棄發展核武,早日重返六邊會談,這樣才符合北韓本身的利益。

 稍早,負責武器管制事務的美國國務次卿波頓在東京警告說,北韓願意出售核武材料給其他國家,構成「全球性威脅」。他並表示,美國相信,針對北韓的核子野心所舉行的會談陷入僵局期間,北韓仍繼續發展其武器計劃,不過美國並未設定要求北韓返回談判桌的最後期限。

 北韓這項宣佈正值布希政府第二個任期剛展開之際,布希在上月第二個任期初始的國情咨文中,僅簡短提到北韓,表示華府「正與亞洲各國政府密切合作,說服北韓放棄核武野心」,這與他在第一個任期二○○○年時,將北韓與伊拉克、伊朗列為「邪惡軸心」的強硬態度有明顯落差,一度讓國際社會認為,六邊會談復談有望。不過北韓認為,布希在就職演說中一再強調散播自由,是要在全世界點燃戰爭的火苗﹔而新任國務卿萊絲在參議院提名審查會上,將北韓形容成「專制前哨站」,也激怒北韓。

 北韓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布希連任後所作的就職演說和國情咨文,以及美國國務卿在國會聽證會上的講話,表明美國政府將採取不與北韓「共存」的政策。在過去布希執政的四年之中,北韓已經表現出最大限度的容忍和耐心,北韓不會也不需要再這樣忍受四年。美國想顛覆北韓政治制度的企圖,迫使北韓決心「採取措施,增強核子軍火」,以「保衛北韓人民自己選擇的意識形態、制度、自由和民主」。

 

美置歐核武 將移轉北約盟邦

 

2005.02.11自由時報

 〔編譯羅彥傑╱法新社華盛頓十日電〕根據一份在華府公布的權威性報告,美國核武策略主張為了預防歐洲發生大規模衝突,應該將核武移轉給本身沒有這一類武器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邦。不過專家認為,美國此舉有規避國際法規範之嫌。

 這項研究是由國家安全與環境智庫「自然資源防禦議壇」所進行,主要是以解密的官方文件做為基礎,提供美國自冷戰結束十多年來配置歐洲的核武以及相關配置原則的詳細分析。

 然而,這份文件在九日首次透露詳細的核彈頭數目,根據美國與北約的作戰計畫,這些核彈頭是要移轉給美國的無核盟邦使用,透過這些盟邦的戰機來投射打擊目標。

 報告指出,如果歐洲境內爆發戰爭,包括比利時、荷蘭、土耳其、德國與義大利等國的空軍將負責投遞多達一百八十枚的核彈。

 而美國自一九九一年底蘇聯垮台後,即在歐洲放置四百八十枚核彈頭,上述的核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根據這項研究,這些核武軍火目前被存放在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與英國境內的八處空軍基地。報告說,美國的核武策略主張,美國應保留剩下的三百枚核彈頭,由F-15與F-16戰機負責投遞。

 自然資源防禦議壇堅稱,美國的這項安排其實是要規避國際法的規範,因為在「禁止核子擴散條約」禁止擁有核武國家將核武移交給非核武國家,而且也禁止非核武國家取得這一類的武器。

 自然資源防禦議壇也駁斥所謂倘若戰爭爆發,禁止核子擴散條約即失效的說法。該組織認為,在承平時期進行一百八十枚核彈的籌備工作,以及讓非核武國家取得能進行核戰的工具,與今日國際間尋求與其他國家不去設法取得核武的努力,根本就是背道而馳。

美國務院重申 反對輸中武器

 

2005.02.11自由時報

 〔編譯陳宜君╱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萊絲九日訪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位於布魯塞爾的總部時暗示,針對歐洲聯盟計劃對中國解除自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學運事件後實施的武器禁運一事,華府勉強接受此禁令將在數月內解除的事實,並理解歐洲已把美方提出的安全顧慮認真納入考量。不過美國國務院同一天發表聲明指出,美國和日本在反對歐盟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問題上,立場完全一致。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萊絲的前述談話是尋求緩和美歐之間在此問題上日益嚴重的歧見,但可能和美國國防部的鷹派人士立場相左。美國堅稱,解除武器禁運將讓中國有機會取得高級軍事科技,導致中國對台灣採取更好戰的態度,造成台灣海峽情勢不穩定;而且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中國可能以歐製武器攻擊美軍。另外,美國也擔心解除武器禁運會對人權紀錄欠佳的中國釋出錯誤訊息,所以堅持反對立場。

 萊絲九日與北約會員國外長舉行會談後,在記者會上表示,美歐還在討論如何因應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問題,但已獲得豐碩成果,歐洲聽取美國的意見,試圖將美方關切的問題納入考慮,且雙方已達成明確共識,希望看到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影響力與日俱增的同時,能夠扮演正面角色。萊絲說,中國在六四事件後逮捕了兩千人,至今仍囚禁在監獄內;同時,美國也關切亞洲地區的軍事平衡,以及科技與相關移轉問題。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稍後證實,歐盟即將就解除禁令一事做出決定,但會顧及美國關切的敏感問題。巴洛索說:「歐盟在此問題上不應受到貿然行事的指責」,「我們同意美國的看法,東南亞的武器數量或品質大幅提升,對任何人都沒好處」。

 針對萊絲在歐洲談及中國武器禁運問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艾瑞里同一天在華府表示,他認為美、日對此問題的觀點有明顯交集,一致反對。

 英國「衛報」指出,歐洲將中國武器禁運問題的決策結果,延到美國總統布希本月稍後訪問歐洲時宣佈,預料屆時白宮會接受歐洲解除禁令的決定,但美國國會的態度將較為強硬,可能會尋求對歐洲實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