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4
霸權主義九百句型

 

2005.02.14自由時報

■李筱峰

 近月來,台灣國內醞釀政黨和解(或合作)之舉,這本是件好事,因為世上凡是任何衝突對立,若能以和解終了,絕對是上策。但是親民黨人士拋出和解(或合作)的條件竟然是這樣說:「只要民進黨放棄台獨黨綱,才有和解(或合作)的可能。」諸君聽了這話不覺得似曾相識嗎?這不是中國北京當局經常對台灣使用的句型嗎?中國當局不是也這樣說 - 「只要放棄台獨,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什麼都可以談」?

 真是「兩岸中國人一條心」啊!請問:世界上有一種談判或和解,是要求對方接受我方的內定結論,而猶謂之「談判」「和解」的嗎?「只要你們照我們的意思做,什麼都好談」,只有「偉大的中國人」才講得出這種「霸權主義九百句型」!

 對台灣虎視眈眈的北京當局,要台灣放棄獨立,本不足為奇;奇怪的是,同樣生存在台灣的國親新三黨的人,也要台灣放棄獨立,才真令人啼笑皆非。一九四九年以後,台灣事實上就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發展至今,不僅創造出舉世肯定的經濟成果,而且是科技大國,更發展出民主政治,被國際人權組織Freedom House評比為「完全自由的國家」,與美、英、德、法、日等國並列;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被列在「完全不自由國家」之列。

 「完全自由的國家」台灣,與「不自由的國家」中國,當然是不相隸屬的兩個國家。所以,就歷史的發展與現狀的事實來看,統獨之爭的雙方,應該是「獨」派合乎事實;「統」派則不僅違背事實,也會破壞現狀。因此,若要一方放棄主張,應是不符現狀與事實的「統派」放棄「統一」與「一中」的主張才對,怎麼反過來要求合乎事實的獨派放棄台灣獨立的主張?

 我們這個「完全自由的國家」台灣,也真是有夠自由了,自由到他們內部的政黨可以和敵國同聲同調來反對自己的獨立自主,而且還不許人家說他們是「中共同路人」。

 話說至此,我聯想起一件弔詭之事,日昨,身兼國民黨副主席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他願率團赴大陸(應該叫做中國),與對岸會談,希望對岸不要制定「反分裂法」。

 我實在搞不懂,王金平不是站在反台獨的藍色陣營裡面的人嗎?而中國的「反分裂法」正是為了反台獨而制定的。一個反台獨的人士要率團去和反台獨的政權談判反台獨的「反分裂法」?這是多麼矛盾與弔詭的邏輯!更何況,王金平強調的四大原則之中,不是有一個「對等尊嚴」的原則嗎?如果把台灣一直擺在「一個中國」之下要和中國談判,何來「對等尊嚴」?

(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本專欄文章收錄於www.jimlee.idv.tw)

 

謝揆:中華民國已台灣化

 

2005.02.14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王貝林╱專訪

 行政院長謝長廷昨日在閣揆官邸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行政院團隊推動朝野和解,但台灣的主體性絕對不變;經過多次修憲,現在是「中華民國台灣化」,也可以稱為「第二共和」,兩岸在現實上是「兩個國家」。

 謝長廷同時認為,唯有以台灣為優先,建立整體國家意識,先建立台灣成為一個團結的國家,才能抵抗中國強大的壓力。

 謝揆說明,朝野和解的目的在團結台灣,每逢選舉政黨在激烈的對峙下,總以藍綠對決做為表示是否認同台灣的區別,所謂的統與獨,這樣的二分法其實對台灣十分不利。事實上,在台灣贊成與中國統一的絕對不超過十%,若被誤解為四十九%的人主張統一,這不僅在國際上造成誤解,對爭取與對岸談判也非常負面。

 謝長廷表示,有些人對正名制憲有疑慮,並不表示他們就贊成統一,這些國人應該都同意台灣應該在國際上有尊嚴,也不會反對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才對,他們只是在風險評估、對未來的信心程度不一樣罷了。

 謝揆認為,明明是近九成的人不贊成統一,就不應該把它區隔為一半的人在掙扎,應該包容他們有不同風險評估的權利,或是特殊的歷史情感,以及覺醒的時間性。

 針對推動正名,謝長廷指出,這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機關、組織、民間單位的正名,這部份可以個案處理,應向外界說清楚要正名的理由,為了生存發展、不造成混淆、不引起誤會,這部份是毫無爭議的。

 他表示,第二種是正名運動,就是國號的正名,現在是中華民國與台灣互用,也就是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這部份他建議政府與民間、執政與在野應該做一些角色的分工,民間可以全力鼓吹來形成社會共識,在尚未有共識前,政府如果表態,會帶來國際反彈,若政府抵擋不住,被迫澄清或退縮,反而是傷害;反之如果民間與在野去做,待成熟時由政府接受,這完全符合民主常態,不宜由政府走在前面,內部因此分裂,甚至限縮了台灣的國際空間。

 謝長廷感慨,過去的正名操作方式,促使中國與美國更有機會因此對話,進而對台灣增生誤會,這是令人難過的發展。

 他強調,改機關名稱並不需要「運動」,機關與組織的正名,政府要去做,也正在做,但要視實際情況及需要調整做法,像中鋼、中船是不是應該改,要與這些單位溝通,當然不能不做,但駐外機構部份就要有配套,否則可能會有風險,因為中國在國際上強調「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因此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陷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圈套中。

 謝長廷強調,對台灣來說,能正名為「台灣」是最好的選項,但若變成「中國.台灣」卻可能是最壞的選項,這點我們一定要留心,至於二者之間還有很多選項,應該如何做?朝野應該團結共謀最佳選項,排出優先順序。

 對於中華民國,謝揆認為,民間可以講中華民國不存在,是虛構的,政府就不能這樣講,否則會有大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也是講中華民國不存在嗎?

 他強調,應該是「中華民國台灣化」,中華民國在舉行公民投票時,只有兩千三百萬人有資格投票,這個事實已經確立了中華民國的範圍,在現實上,「現在是兩個國家」。

 他進一步形容,原來的中華民國,由於被認為領土及於中國大陸,說穿了是一國兩制,這是過去式,也是落伍的;事實則是兩國,我們經過幾次修憲已經台灣化,也可以稱為「第二共和」,至於中華民國這個名字在國際上則牽涉商標問題,國際已經判決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代表,有其困難。

 謝長廷表示,多數人民對目前這部憲法並沒有深入了解,美國、法國曾發生獨立革命,日本也付出過代價,但中華民國憲法是天上掉下來的,只有高考時用過,完全沒有感情。

 他指出,畢竟朝野在遇到爭議時都請出大法官希望解釋憲法,若一個國家的人民對憲法沒有共識,這是很難安定的,未來大家有必要對修正出一部合用的憲法凝聚出交集。

 謝長廷強調,雖然推動政黨和解,但是台灣的主體性絕對不變,尤其是教育的主體性,在許多國家,小學從縣史市史開始教,在台灣這個生命共同體之下,就是台灣優先的概念,主體性與共生並不矛盾,包容能形成國家一體,有共生才有主體。

 謝揆表示,陳總統說台灣的主體性不變,也要建立台灣為一個正常美麗的國家,要怎麼做?台灣面對中國強大的壓力,必須先建立一個團結的國家,一個優質進步的國家,而不是一個族群的國家,唯有以台灣為優先,建立整體國家意識,才能抵抗外力。

 他認為,台灣的主體性應該在動態中形成,經由文化、辯論等等健康的演變而成。有人說協商對話是不是就是投降,剛好相反,這是深化民主,而朝野的溝通與協商將成為台灣歷史重要的一部份,這與中國毫無關係,就是台灣共同的記憶。

 謝長廷指出,在和解的過程,也不可能犧牲台灣的尊嚴,只有行政團隊必須低姿態,有些委屈,但做為執政者必須先釋放善意,較強、較優勢的人先客氣,比較不會有有求於人的顧慮。

 他表示,過去六年市長經驗,他從無犧牲台灣尊嚴與價值的紀錄,最近我們加入國際調酒協會成為會員國,使用的名稱就是「台灣」,這是十分難得的,他並計畫二○○七年能夠邀請該協會到高雄來舉行世界比賽,腳踏實地的為台灣做一些事。

 謝長廷解釋,「務實不是放棄理想」,是把理想拉近到射程範圍內,他不會去承諾兩年內做不到的事,這是大而不當,但會把目標拉近,盡能力一點一滴去著手進行,可以得到成果。

 針對兩岸經貿現況,謝長廷表示,有些人極力反對去大陸投資、三通都是好心,因為擔心產業流失、工作問題,這些政府都應重視;最理想的狀況是完全都不去,但就是難以禁絕,因為商人是受經濟法則規範,不是為守法而活,如今在台灣連五千元的病死豬,都有人冒坐牢的危險去搶,何況去大陸投資!所以政府要做的,是在可控制、規範的前提下,做有效的管理。

 謝揆指出,現階段,首先必須先強化台灣的自由貿易港,這樣產業在台灣可以享受到優待,就沒有必要到中國去;其次可鼓勵傳統產業南向,到開發中、工資較便宜的國家,由台灣這邊拿出技術去投資;而在台灣內部與其補助失業工人,不如補助用人較多、還不錯的傳統產業,否則只靠電子業「墊檔」,還是會有失業問題。

 他補充,未來政府還要加強照顧弱勢,如加入WTO後對農民的衝擊、產業轉型造成的新貧戶問題等等,在農村社區要做好照顧、安定,在都市則要做好治安,只要各個小社區強,台灣就會強,所以他二十五日就要在台東和各縣市長開會,對落實基層照顧擬出大方向。

 在兩岸關係上,謝長廷強調對岸應該有「一致」先於「一國」的思維,現在如果談一國兩制,只有霸道而已,試想,國民所得一千美元與一萬四千美元的國家怎麼結合?

 他說,一國兩制對中國人民也不公平,似乎中國人民就沒資格享受民主;兩岸要努力的,應是先改善內部各種環境達到一致,估計這需要三十五至五十年的時間,要讓中國也能享受選舉、思想及宗教等自由,否則依中國現行狀況,台灣公園裡跳元極舞、學法輪功的,豈非一個個都要抓起來?

 他認為,台灣有很多經驗可以協助中國,包括民主深化經驗、選舉經驗,這些台灣的民主、人權團體都能提供協助,還有宗教發展的經驗,中國內部心靈空虛的情形相當嚴重,有一天一定要開放宗教自由。

 對於維護台海和平,謝長廷強調一定要讓世界覺得台灣是地球村的一員,讓世界知道台灣堅持民主、和平,只要堅持和平,對岸就沒有理由攻打台灣,否則屆時美國和世界各國也會站出來支持台灣;現在台灣講制憲,很多人誤解以為台灣要改變現狀,所以美國還有人因此認為中國提反分裂法是合理的,這對台灣傷害很大。

 他說,台灣面對中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統戰說法,當然要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強調要保護台灣、堅持和平,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這些都要讓世界了解,這樣在局勢好的時候就能擴張,像現在局勢不好時,也能保護台灣。

 他表示,台灣一定要堅持和平,能維持和平,國際投資就敢進來,台灣要了解自己的條件,減少國際誤會,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只要和平,就能「得道多助」,像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就強調,只要台灣是為維護和平而不是挑釁,美國就有義務協防台灣。

 延續前日加強治安的警力維護話題,謝長廷說,現在因為請不到警察,加上週休二日,很多縣市警察連預算員額都常補不滿,更遑論編制員額,像台中市及桃園縣,連有錢都請不到警察,所以警力一定要趕快增加,否則單是限制人民不准有槍,警力又不足,面對歹徒火力強大,無異置人民於危險之中。

 他說,政府既要管制槍械,就要讓警察更強,除了增加警力,落實勤務及妥善調度也很重要,一定要提升「見警率」,提高警察對人民的服務品質,這樣人民才有安全感,不能讓人民受害報案時,還有被糟蹋的感覺;相對的,警察的地位也要提升,像現在分局長只有九職等,有必要再提高,「並進一步將警政署升格為警察總署」,但這部份仍待朝野溝通。

 他表示,目前的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中列出十三部四會,但是朝野意見分歧,包括留下陸委會以及客委會,都是政治妥協的產物,退輔會也積極尋求恢復,如果一百分的規劃不能通過,卡住了就是零分,至少可以適度妥協追求八十分,既然之前已經妥協了,何不再增加兩個單位,未來協調後,包括海巡署升格為海洋部、警政署升格為警察總署,應該都要放進去。

 至於立法院新會期要推動的優先法案,謝揆認為健保問題要最優先解決,否則下個月就付不出錢,設置大學的頂尖研究中心也是迫在眉睫,行政院組織法修法目前歧見不大,應可先行推動,其他已溝通過或上屆立委任內已溝通過的法案,應也可儘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