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08
認清直航陷阱!

 

2002.11.02 自由時報

☉羅志明

 近日直航議題惹得全國上下沸沸揚揚,從直航的討論,衍生到統獨爭議、國家認同問題。但是朝野應該就事論事,認真思考兩岸直航所衍生的國防安全、刺激經濟、國家立場、人道考量等諸多面向,一一解析。

 根據陸委會最近所做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二點四的民眾贊成「有條件三通」;其中認為必須兼顧國家安全的高達百分之五十二點一;其次分別是「對等立場」與「國家尊嚴的維持」等條件。贊成立即開放三通的只有百分之九點六。顯見民眾還是對立即三通存在諸多的疑慮。由此可見,兩岸的交往最大的癥結在於彼此能否提供對方足夠的信任與安全感。

 中國為何突然表示願意積極規劃兩岸直航的相關議題?分析其脈絡,背後有相當濃厚的的政治意圖。首先拋出「兩岸航線」激起台灣輿論,再補充闡釋兩岸航線必須基於「一個中國」架構下,將台灣躍躍欲試的直航定位為國內航線。相對於中國,台灣內部以「撤除經濟藩籬」、「便利台商往返」作為促通的思維,壓迫行政院必須立即直航,但卻對中國積極催促直航背後企圖,充耳不聞。基於兩岸目前仍處於敵對狀態,要解決兩岸問題不是一廂情願,也不是某一兩個人說了就算;重要的是如何在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務實、全盤的考量國家之間的交往關係。唯有以國家立場出發,思考兩國之間的交往關係,再考慮通航的可行性。切莫因為急著通航,陷國家於萬劫不復。

 直航真的是挽救台灣經濟的救命丹?國、親兩黨言之鑿鑿,似乎通航之後,台灣繁榮將再現。不過,從最近兩年的貿易數字來看,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依存度持續增加,但是台灣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卻持續下降,表示中國對台灣經濟的威脅正逐漸加溫中,未來將不可避免的會對台灣的經濟產生威脅。目前台灣的經濟模式已經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台商在中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一千四百億美元,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的一半左右,已經是外資中最高的投資來源國。但是中國的GDP目前還佔全球生產不到百分之四,即使到二○一六年,中國的經濟實力仍不如想像的樂觀。台灣的經濟資源已經嚴重的聚集在中國市場,無法分散投資風險,是一大警訊。

 再者,直航可以節省企業多少成本?根據統計,台灣一年有二百億出口貿易額,運費約僅佔百分之五(四十億左右)。其中兩岸直航所減少的運費約僅有十三到十五億左右;並不如外界所評價的數百億元那麼高。而空運直航約可減少廿四至卅億的成本。直航的效益並不如外界所言龐大,反而要思考直航所帶來的政治、社會、以及國防成本。這些成本無法被量化,但卻對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外界將台灣經濟急速衰退的原因歸咎於李前總統時代的「戒急用忍」政策,是嚴重的誤解。戒急用忍並不是完全禁止台商到中國投資,是限制登陸投資金額在五千萬美金以內;產業則限制部分高科技和基礎產業到中國投資,維持國家安全與製造技術。對於真正所謂勞力密集的夕陽工業,並不在限制登陸之列,依然可以登陸。從民國八十五年戒急用忍實施後,歷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是六•一%(八十五年),六•六八%(八十六年),四•五七%(八十七年),五•四二%(八十八年),七•九四%(八十九年第一季)。如果戒急用忍會造成台灣經濟蕭條,為何台灣經濟依然繼續成長?如果當年沒有戒急用忍,放任高科技業登陸,台灣經濟衰退情形將會更甚於現在。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時,江澤民曾經保證「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如今五年過去了,香港的失業率已經從百分之二點二,陡升到今年九月的百分之七點四;同時香港的民間經濟亦因全面開放後急速萎縮。回歸後,香港人每年到中國的人次是香港人口的好幾倍;有些人索性就搬到深圳去住。台灣應引以為戒,三通將會加速台灣生產、消費資金的加速外流。一旦政府開放三通後,將會造成台灣產業結構性的破壞。而尤其是通航之後,台灣民眾可能出現五天在台灣工作,二天在大陸旅遊享受的情況,屆時國內觀光產業會面臨空洞化的危機;因此,開放直航不但會帶走國內的資金,消費力也外移至大陸,對國內經濟的打擊可見一斑。

 台灣經濟不景氣是世界趨勢,部分人士屢以失業率高、競爭力下滑、經濟衰退等批評執政黨施政無能;但就世界經濟趨勢來看,台灣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世界第廿四,貿易額排名世界第十六;出口更是世界第十四大;而在亞洲四小龍中依然排名第三,世界經濟力量排名中依然沒變。若單以週期性的景氣消長而看衰台灣,實未臻公允。

 台灣未來的定位,應走向「正常國家」發展,在國家定位上,應確立與中國大陸的交往態度;在經濟上,應致力產業升級與厚植研發力量。如果台灣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已開發國家,還想要與那些開發中國家互爭市場相比,是錯誤的想法;台灣產業應只是考慮到「西進」、「南進」或是「東進」尋求出路,而沒有想到「上進」,讓台灣的產業升級。(作者羅志明╱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