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09
了解中國談判本質以免步入促統圈套

 

2002.11.02 自由時報

 在泛藍在野人士施壓直航、定點包機直航之際,行政院表示兩岸對三通立場已經比較接近,雙方應儘快坐下來溝通談判,陸委會則表示,十一月底兩岸關係條例修法完成以及直航技術評估報告出爐後,政府將以更具體積極的善意啟動兩岸協商。於此同時,許多立委認為中國所提的三通條件根本是「以商促政、以通促統」,他們強調兩岸即使要談判直航,也應當中央政府對中央政府,通航也要以主權國家對主權國家名義進行,否則台灣會有淪為中國一部分之虞。

 而據國安高層指出,中國近來的三通攻勢,目的在於獲得國內外文宣上的成果,因此重點在說而不在做。據指出,所謂直航、包機定點直航的攻勢,可以從三方面來了解,一是中共十六大在即,江澤民必須交出成績單,二是利用台灣兩岸關係條例修法推波助瀾,讓談判優勢自然形成,三是突出民間航運以分化台灣的政府與民間。自錢其琛放出兩岸航線、兩岸三通航線風聲後,國內的泛藍在野人士、統派媒體與紅頂商人立即隔海附和,不顧國內經濟、失業問題岌岌可危,把直航搞成唯一的議題,實在令人憂心。

 我們深覺訝異的是,那些施壓政府推動直航的人,似乎不關心此事必須經過兩岸談判,而且台灣必須在談判過程中維護主權尊嚴。政府方面一向堅持兩岸談判必須符合尊嚴、安全、對等的原則,但卻予人行將掉入中國所設圈套的觀感。例如,最近中國發動的兩岸促通文宣攻勢,政府幾乎被泛藍在野人士牽著鼻子走,跳不出中國所設定的議題。政府被直航問題纏住,無法全力推動振興產業計畫,面對中國步步進逼只會更加不利。如果政府在所謂的談判前就落入中國的邏輯,正式談判展開之後必定會處於不利的地位。

 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當深入探討中國的談判本質,否則台灣的民主優勢在中國的和談攻勢下,很可能反而會成為脆弱的打擊點。長期以來,中國總是以談判作為撬開對敵接觸的手段,以建構施展統戰分化的橋樑,民主國家說要以談判代替對抗,而中國則是把談判當作掩護進擊的工具。如果對中國的談判本質缺乏認識,就會在中國的和談攻勢下產生錯覺,讓自己陣營被一一分化,從而整個戰鬥力也因此癱瘓。蔣中正到台灣後曾經沈痛指出,「自抗戰結束以後,政府對共匪鬥爭,其所以遭受挫敗,不在於歷次的戰役,而在於兩度的和談」,這就是沒有知己知彼的教訓。

 就我們觀察,中國的談判本質可以透過若干特點來掌握。一是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靈活運用手段。毛澤東曾言,我們的原則必須是堅定的,我們也要有為了實現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須的靈活性。所謂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什麼都好談,乍聽之下好像挺寬大的,但仔細想一想,只要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剩下的只有投降的方式了,這對中國當然是什麼都好談。

 二是先發制人搶先拋出議題、設定底線、奪得主動。中國經常透過會議發言、官員講話、記者會或向媒體餵消息的方式,把談判問題事先界定範圍,而且將談判前提公開拋出,以製造有利於己的籌碼,讓對手只能在自己開的價碼上討價還價,不論結果如何中國都是贏家。中國在對台政策上,只要論及談判都是針對台灣主權為標的,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豈非怎麼談都輸?中國說三通談判只需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好像避開了主權爭議,但中國哪有官方、民間之分?這根本就是矮化台灣的政府地位嘛!

 三是分化對手陣營使其內耗不已。一九四九年之前,中國不斷吸收國民黨的失意軍政要員,讓國民黨迫於內部壓力與中國談判,最後讓國民黨潰不成軍。在對外談判上,只要中國碰到硬手,就會設法拉攏「敵人的敵人」,將他們塑造成溫和派、理性派,或者誘導其人民對政府產生不滿情緒,使對手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昨天某在野黨領導人說,審查兩岸關係條例需從「人民」而不是「政府」角度審查。其實,我們的政府是由人民所選出,政府與人民一體是當然之義,這種官民兩分法可說正中北京下懷。

 四是利用媒體進行文宣攻勢。中國的新聞媒體是黨的喉舌,一切聽令於中央指揮,同時嚴防國外媒體進入,所以民意不會受到外界媒體的影響。但是,中國卻非常擅長利用對手國的媒體,替它放風聲、敲邊鼓,以左右對手國的輿論,對其政府形成壓力,改變原先的立場。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主權前,中國甚至利用親中企業家收購媒體,以及利用中資機構的廣告控制,來影響香港媒體的輿論導向,讓港英當局陷入孤立狀態。錢其琛的兩岸航線、兩岸三通航線,利用台灣的統派媒體放出風聲,並且散佈非直航不可的輿論假象,也是同樣的伎倆。

 以上所舉,只是中國談判本質的概觀,其他如拉長談判戰線、施加心理壓力、發出破裂威脅等,都是常見的手法,中國常能利用談判大撈一筆,本錢就在這裡。政府未曾與中國正面交鋒,尤應對中國的種種手法多加了解,未雨綢繆研擬對策,如果把脫下毛裝換上西裝的中國等閒視之,難保不會陰溝裡翻船。當年鄧小平放話說大家坐下來談通商、通郵、通航,泛藍在野人士至今仍高度肯定的蔣經國警告大家,這種話說得很好聽,背後的陰謀卻是不費一兵一卒竊佔台灣。泛藍在野高層過去擔任政府要職,對此應當記憶猶新,現在中國共產黨的本質依舊如昔,難道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筋?當前的時空固然與「三不」時代有別,但這些警語直到今天仍有意義,值得政府引為參考,泛藍在野人士更不能忘記前車之鑑自毀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