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35
三通,台灣將蒙受數十兆損失

 

2002.11.21自由時報

☉黃天麟

 自從北京發動「民間對民間」、「兩岸航線」的攻勢後,統派媒體與紅頂商人立即隔海唱和,爭相表態邀功,直航議題從此沸沸揚揚,「三通救台」之呼籲聲響徹雲霄,甚至說江澤民訪美時已與美國達成默契,兩岸三通已是大勢所趨,是必走之路。可是,三通這一條路是要國人走到哪裡呢?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十年的路程吧!

 三通未通之前(即民國七十年代),台灣正處於經濟奇蹟的榮景之中,經濟成長率平均接近兩位數。但國人得隴望蜀,富有之後就開始垂涎大陸。大商人說,兩岸上下分工、資源互補,可帶給台灣另一奇蹟。面對商人之以商逼政,政府也從善如流,十餘年下來三通通了二通半,台灣利用大陸資源的密度攀上世界第一,投資金額也是世界第一(達一千五百億美元以上),將美、日經濟大國遠遠地拋在後面。結果呢?西進論者及大商人所期待的另一台灣奇蹟並沒有出現,代之而來的是,經濟成長力道之日衰、財富縮水、產業外移及失業人口之增加。

 表面上我國對中國之貿易年年順差,累計也達一千二百多億美元,但出口順差並不表示賺到了錢,商品之出口是有代價的,同期間我國對日本的逆差也達一千八百零三億美元,其中有一大部分進口就是對大陸出口所需的原料及半成品,真正從中國賺到的錢其實不多。可是代價就很高了,多高呢?

 第一,為此台商對中國之投資累計達一千五百億美元,這一千五百億美元是真汁真味的生產資本,等於國內投資用資金減少了五兆二千億元台幣;第二,投資的商業考察、旅費平均一年花掉台幣五百億元,十年累積也達五千億元台幣(約一百四十億美元);第三,民間實質資金之西流使台灣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十年下來傳統產業最多的中南部下挫達五十%,平均全國約下跌四十%,以全國房屋五百六十萬戶計,總價格萎縮約達二十二兆四千億元(約六千四百九十億美元),國人的財富減少;第四,受中國農產品走私,農畜病菌之侵襲,農村經濟幾近破產,耕地價格大跌五十%以上,全國農民財富計蒸發了二兆二千億元(約六百二十億美元);第五,債留台灣的企業日增,銀行不良債權為此高達一兆五千億元(六月底),若再加上已打銷的呆帳八千多億元,銀行為了產業外移、財富萎縮所蒙受之損失估約已達一兆四千多億元(約四百億美元),且還持續增加之中。以上,就是台灣為了二通半所付出之代價,合計達三十一兆七千億元,折合九千一百五十億美元,若再加上變成水餃股、雞蛋股的股票族之損失、產業外移所造成的稅收之減少,及因台資登陸間接資助中國武力,而迫使我國相對增加的國防費用,即台灣全民因二通半所蒙受之財富損失早已數十兆元計。從此台灣經濟為之元氣大傷,也是台灣由亞洲四小龍龍首地位滑落的主因。

 然而,代之而起的韓國就完全不同了,韓商就是不信「不去中國就會悶死」之魔咒道理,矢志甘願悶死韓國也不去中國。因之十餘年下來對中國之累計投資僅一百二十億美元,僅約台灣的十二分之一。結果呢?韓國的經濟因此欣欣向榮,韓國房地產價格年年增值。

 歷史的教訓就是「人類一直無法由歷史得到教訓」,台灣十餘年的痛苦歷史、韓國成功的經驗,仍然喚不回「大中華」意識形態者的心。只要看看立法院要求限期直航而咄咄逼人的情景,以及電視的叩應節目,就可了解北京「以經促統」的經濟鏈政策是成功的。直航真的如推動「三通條款」的民代所言「是發展經濟的必要途徑」嗎?直航確有助降低運輸成本,但亦會加速產業外移。一位紅頂商人說「直航可馬上節省五、六百億元運輸費用,也能使產業根留台灣」,但歷史經驗的驗證卻恰恰相反。香港的回歸中國,對大陸的大開放並未使香港企業根留香港;台灣北迴鐵路之開通並未使花蓮的人口增加,經濟繁榮;同樣澎湖縣自有空運直航台北、台南各地後,並未使澎湖商人根留澎湖,人口反而大幅減少。歷史經驗歷歷在前,國人應該重視中小企業協會戴理事長勝通給大家的諍言:「假如貿然三通,台灣人恐怕會大舉西進消費或買房置產,資金外流更嚴重,失業率會更高,屆時台灣可能真正完了。」果真如此,留在台灣的國人所付的代價又將以十數兆元計,直航可節省的五、六百億元運輸成本與必須付出之代價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可說完全不值一提。

 三通代價的確很高,惟筆者並非死硬派地反對三通,而是要提醒國人,直航之前,必須先有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有效機制,更應在確保國家主權、尊嚴與平等之下行之,尤其反對「三通可救台灣經濟,三通可以使企業根留台灣」的論點,因為台灣、中國大小懸殊,兩者的經濟統合依市場原理,必使小的經濟體的人才、資本向大經濟體之中樞移動,終使小經濟體被中樞吸納而被邊陲化,何況「吸乾台灣」又是中國對台政策的核心,兩者相加必使台灣被邊陲化的陣痛加劇、速度加快。十餘年來五兆多元實質資本之西流、高達三十多兆元財富之流失,就是此種邊陲化過程的結果,也是中國「以經促統」的傑作。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直航若無防範中國磁吸之有效機制,而貿然實施,則戴理事長勝通的擔憂必很快顯現於國人之眼前│即「台灣可能真正完了」,戒之慎之。(作者黃天麟╱國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