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活動

[ 上一頁 ] [ 向上 ] [ 下一頁 ]

 

中華民國還存在著嗎?/李筱峰

          有一個缸子裡面裝滿著白米,缸子外面貼上一個標籤,寫著「米」字,這是名符其實、順理成章之事。可是,如果有一天米吃光了,缸子裡改裝蕃薯,不過缸子外面的「米」字標籤還貼著,我們到底要根據「米」字標籤來認定缸子裡的東西是米呢?還是根據缸子裡面實際裝的東西來認定它是蕃薯呢?問這個問題簡直把人當白癡。可是類似的道理轉換成國家的問題時,白癡就真的不少了。

  在台灣,許多人在國家的概念上,竟然是以外在的標籤(國號、國旗、國歌)來認定的,而不是以國家的實際內容(人民、土地、主權範圍等)來思考。

  近年來,有關台灣獨立建國的民意逐漸上升,國民黨也感覺到過去反對台灣獨立的理由顯得愈來愈牽強,只好改口說「我們中華民國在台灣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甚至更好笑的說,「中華民國建國到現在已經八十八年了,我們一直都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何須再宣布什麼台灣獨立?」講這種話,就如同前面的比喻一樣,面對著貼有「米」字的滿缸蕃薯說:「自有這個缸子以來,米字標籤一直標示得很清楚,這些米的存在是不容否定的事實。」簡直笑死人。「米」字標籤固然沒有變,可是缸子內的內容已經變了,蕃薯不會因為缸子貼有「米」字標籤而變成白米。「中華民國」的名號確實被使用至今已有八十七年多的歷史,然而存在的,只是一個相同的名號,實際的國家實質內容卻是一百八十度迥異。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開國時的中華民國,其範圍是所謂的「秋海棠」,而不包括台灣;但今天掛名叫做「中華民國」的,其統治範圍卻只有台灣,而沒有「秋海棠」。國號雖然相同,但其範圍剛好顛倒過來。原先在一九一二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到了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就結束了,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結束後,其原先的掌政者(蔣介石統治集團)拿著「中華民國」名號,流亡到原本沒有參加中華民國建國的台灣,繼續維持其政權。原先代表範圍僅限於「秋海棠」(不包括台灣)的所謂「國旗」(沒有經過民主法定程序,純然由一黨制定,且黨國不分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卻只能拿到原本不在其代表範圍之內的台灣來插掛,並強行要求台灣人民認定它為國旗,若不認同它,就是「不愛國」,所謂的「國歌」(其實是中國國民黨黨歌),也是如此,至於,在「秋海棠」醞釀、專為「秋海棠」設計的「中華民國憲法」,現在也只能拿來原本沒有參加中華民國建國的台灣來修修補補,所以,說穿了,如果僅認得「中華民國」名號、「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國歌」等標籤,卻不在乎國家的實質內容,而以為中華民國至今還存在了八十八年,這簡直是癡人做夢。假設說,滿清政府被推翻後,清室皇族跑去大平洋上買一塊小島,掛起大清帝國的旗號,統治當地土著,我們能說清朝還沒有結束嗎?

  也許有人問說,台灣人翁俊明等人也曾參加同盟會的革命,怎可說台灣沒有參加中華民國的建國?要反駁這種幼稚的理由很簡單:日本友人參加辛亥革命的人更多,難道日本也參加中華民國的建國嗎?

  或許又有人會說,在一九四五年以前,台灣固然不屬於中華民國領土,但是一九四五年終戰以後,台灣已為中華民國領土,一九四九之後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到同屬中華民國領土的台灣,則中華民國當然還繼續存在著。這個爭論,就牽涉到戰後台灣地位問題了。按日本的投降,是向聯合國盟軍投降,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陳儀在台北公會堂接受日本投降時,禮堂大門前寫的是「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意指聯合國盟軍的中國戰區。雖然當時號稱「台灣光復」,但就其實質,是一次過渡時期的軍事暫時接管。台澎的領土歸屬,必須等到與日本正式訂定具有國際法效力的和平條約,明定領土的歸屬才能確定,弔詭的是,中華民國還來不及和日本完成正式簽訂和約的手續,就被中共推翻,國民黨政府扛著「中華民國」的名號,逃退到地位有待國際條約來確定的台灣。原來的中華民國領土幾乎全部喪失(只剩金門、馬祖、一江山、大陳等小島)。無怪乎,隔年(1950.3.13)蔣介石在陽明山莊演講<復職的使命與目的>時坦白說:「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滅亡了,我們今天都已成了亡國之民,…」已經滅亡的中華民國,其主權當然由繼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蔣政權退入台灣半年後,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其中謂:「台灣將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的安全恢復,及對日本的和平條約成立後,或者聯合國予以考慮,才能確定。」此一立論的主旨,在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而擁有台灣主權。一九五一年九月舊金山對日和約中,日本才正式表明「放棄對台灣及澎湖群島的權利、權限及請求權」。在舊金山對日和約的48國當中,並沒有包括「中華民國」,因為此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逃離了原來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絕大部分國境,而正流亡在地位未定的台澎。台澎並非與日本作戰的地區或國家,而是戰時日本的領上,因此台澎不可能產生一個統治政府出來參與交戰雙方的和約問題。從這個歷史背景來了解,終戰後的台灣,嚴格說,並非正式的中華民國領土,而是一個在盟軍指令下由中華民國軍隊暫時接管的區域。只是,不久它竟然成為中華民國政府敗逃流亡的所在。

  今天,我們如果硬要拗說「中華民國存在已有八十八年」,而滿足於實際是流亡政府的延續,這有什麼意義呢?國民黨維護著「中華民國」的名號和旗歌,表面上以此來表示其國家還存在著,實際上是要維護並延續其政權;而受蔣政權制式教育洗腦下的無知國民,也以此名號做為國家認同的標準,實際上那只是巴夫洛夫式的制約反應而已。自私的政客配合著無知的人民所共同維護的「中華民國」的名號,只會把台灣繼續封鎖在世界的角落。什麼時候我們願意放棄流亡的符號,以名符其實的台灣身分,建立新的國家,才有被國際社會接受的可能,也才能在國際的安全體系中真正有效制止北京的武力犯台。(原載於1999118日自由時報)

歡迎  上網討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