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02.09自由時報 二二八紀錄片/ 林江邁的真真假假 ■ 阮美姝 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台北市文化局發表《尋找二二八的沈默母親─林江邁》紀錄片,其中有林江邁的小女兒林明珠與林江邁孫女林素卿(林江邁次子林匏螺之女)的訪談,連同紀錄片一起發行的小冊子,內容皆與過去我從事二二八事件調查時,林明珠、林匏螺跟我所講的完全不同,嚴重扭曲歷史事實。為此,我必須出來說話。 為了對歷史負責,我重新展開調查。後來根據我的重新調查,二二七那晚林明珠不只沒有跟媽媽出去賣菸,她根本就不在台北,證人說是在桃園龜山山上的舊路坑(林江邁娘家)!跟在林江邁身邊的是第三跟第四個兒子,土龍(綽號)和文山,林匏螺跟我說那天去賣菸的是文山。文化局的謊言被揭穿之後,就有很多人來關心這件事,特別是李憲文老先生、黃守禮教授和《一位台美人的奮鬥傳奇》的作者王桂榮先生,都表示事件發生當晚他們人在現場願意作證,沒有人看見林明珠這個小女孩,尤其王桂榮先生就在林江邁的隔壁賣菸。 二○○一年,我去訪問林明珠,她跟我說當時年紀小,她不在現場,六十年前當天她媽媽發生的事情她都不知道,叫我去找她哥哥林匏螺,但是強調千萬不能跟哥哥說電話、地址是她給我的。當時對林明珠的這句話沒想太多,以為是一件小事,等看到這本書才知道當時為何她這麼怕哥哥林匏螺(林匏螺本人排斥外省人,連結婚喜餅都不願意出去送)。 本來林家都不願意接受外界訪問,但是我以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的身分很有誠意去拜訪,林明珠也很歡迎我,所以才介紹他哥哥讓我訪問。由於林匏螺先生與我年紀相近,後來變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我拜託林匏螺讓我拍攝紀錄片,完整的訪談內容都在我出版的《二二八家屬的二二八史》裡面,從第一片的第二十至卅五分左右。紀錄片裡面可以很清楚看得出來,林匏螺才七十歲左右,當時頭腦還很清楚,身體健康,絕對不是像他女兒林素卿所說的是她爸爸胡亂跟我講。在林匏螺先生過世之前十天,我還特別去探望他。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林明珠人不在台北,林素卿還沒有出生,林江邁如何受傷、就醫,去哪家醫院,根本就講不清楚。事實上,林江邁是送到洪外科住院治療,因為二二八事件中受傷、死亡的大多是送到洪外科,最有名的是蔣渭川的女兒巧雲。 桃園龜山地方人士跟我抱怨,文化局打算從省道台一線旁邊開一條很長的路直通林江邁的墓園,想要給林江邁安魂讓人憑弔祭拜,地方人士強烈反對,因為這又是另外一種造神!到底誰在利用林江邁,誰在製造神話?但是幾千名的二二八受難者的母親、太太,文化局要怎麼交代?丈夫、兒子被殺之後的驚惶、痛苦和屈辱,發瘋、生病、賣身,一輩子被人監視,現在還活著的這些人,誰來同情? 林江邁女士於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導火線而不是禍首,此次文化局補助出版《尋找二二八的沈默母親─林江邁》紀錄片,完全忽略事件爆發之前的民怨與衝突的真實原因,對於當時的政經社文條件毫無著墨。失去了歷史縱深的論述,無法作為歷史解釋之根據。要還原真實的林江邁女士,就不能避談二二八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如果缺乏面對歷史的勇氣,反而只是讓林江邁女士面貌更形模糊,讓紀錄片所強調要「以小市民、女性觀點呈現的二二八歷史」,變成一種捏造扭曲的虛假故事。 二○○六年六月,我將一生追尋調查的二二八歷史資料,全部無償寄附給台灣神學院及真理大學保存使用之後,公開說以後不再跳入歷史真相的調查,要致力於推動二二八歷史研究及教育,藉花藝與音樂傳達歷史情感,用愛包容一切悲傷。但是,今天我為什麼從教育界又站出來?是為了二二八的真實,為了不讓錯誤的虛假歷史取代真實的歷史共同記憶。我知道林家不少事情與內容,我同情並欽佩林江邁,但鄭重要求林明珠、林素卿兩人一定要向所有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也向台灣人歷史認錯、道歉,並向文化局勇敢說出扭曲事實的行徑。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終身名譽講師) |
||
|
||
2007.02.09自由時報 不正常獨立國家 ■ 邱乾順 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但是一個不正常國家,要正名、制憲讓國家正常化。此一論述簡單易懂,是站在對台灣有利的戰略位置,指出台灣的問題,並提出解決的方法。 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在國際強力宣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導致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台灣獨立是要由中國獨立出去,稱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有其戰略高度,向國際宣示台灣和中國沒有隸屬關係(所以台灣不需要再追求獨立),在這個基礎上,推動建國目標。目前台灣仍使用「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這個國號,並使用未經台灣人民授權的「外來憲法」組成「非法」政府,造成國家的不正常。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已將China這個國號,判給在中國大陸的中共政權,台灣再使用China這個國名,是冒牌貨(不管ROC或PRC,都是China,在聯合國中國的英文名稱仍是Republic of China),是侵犯中國國家名號的侵權行為,所以台灣只能用一堆「藝名」參與國際社會,還需經中國同意,也才有用「Chinese Taipei」(中國人的台北)這個名稱加入奧運、APEC的荒謬。 另外,台灣目前的政府是根據一部未經台灣人民授權的外來憲法所組成,造成這個政府統治台灣人民的不正當性,所以必須制定新憲,更改國名,組成具有正當性的合法政府,台灣才能受到國際社會承認,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台灣已是個主權獨立國家,這是大多數台灣人民的認知,不管如何論述,祇要台灣人民制定了自己的憲法,決定自己的國家名稱,就完成建國(正常國家)的目標。台派陣營要善加利用這個議題,引起廣大人民注目的時刻,努力向人民說明台灣需要制憲、更改國名的緣由,把握時機,扭轉爭議成為建國助力。(作者為公務員) |
||
|
||
2007.02.09自由時報 民主國家不應膜拜威權政權的象徵符號 ■ 社論 為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民進黨中常會日前通過由黨主席游錫?提案,要求行政部門參考德國等先進國家「去納粹化」經驗,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元凶及獨裁強人的紀念體系,全面檢討廢除。中常會並通過建請行政部門「即速撤離」駐守慈湖陵寢的憲衛兵、儀隊及相關工作人員,陵寢由蔣家後代自行管理,中正紀念堂也建議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堂。民進黨另外呼籲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對於二二八事件的處理要有明確的態度,不要玩兩面手法,一方面每年都到慈湖謁陵膜拜獨裁者;另一方面,又刻意製造同情受難者的假象。如果馬英九有反省,便不該再對獨裁者謁陵。 民進黨政府最近積極推動高中歷史教科書改版、中油等單位正名、移走蔣中正銅像,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撤走駐守兩蔣陵寢的憲兵等,實具有「去除威權遺緒」與「去除外來政權遺緒」的雙重意義。民進黨政府的大動作,固然引起藍營的強烈反彈,但只有落實轉型正義,徹底「去除威權遺緒」與「去除外來政權遺緒」,台灣方可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如果威權統治與外來政權的餘毒猶存,無異徒有民主制度的建構,卻欠缺民主的文化與價值,民主政治仍未臻完美成熟。台灣的民主化正缺乏如此的臨門一腳,以竟改革之功,因此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的領域不乏專制、獨裁的異化逆流,阻礙了民主制度的運作與社會公義的落實。 從族群與歷史的角度觀察,台灣的住民包括原住民、移民與難民的後代,是多元族群的國家。原住民具有南島民族的血統、語言、文化,是屬於海洋的子民。移民主要為數百年來陸續從中國南部沿海遷居而來,他們以閩客族群為大宗,懷著打造新家園的夢想,因此無畏黑水溝的兇險,渡海來台。至於難民,前有十七世紀跟隨明朝的鄭成功而來,後有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在中國大敗後,隨著蔣介石政權倉皇逃難。這兩股難民來台之初,仍打著「反清復明」、「反攻大陸」的旗幟,抱持回歸中國的幻想,但最終返鄉夢碎,大都在台灣落地生根。而四百多年來統治過台灣的政權,有中國人專制王朝、東西方的殖民帝國,皆屬外來政權。 二千年政黨輪替後,第一個本土政權成立,雖然確立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但台灣仍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因此,正名制憲與「去除威權遺緒」、「去除外來政權遺緒」,便成為打造正常國家的必要步驟。其中,正名制憲的目標,礙於客觀環境的限制,仍待長期的努力,方可獲得成果,至於「去除威權遺緒」、「去除外來政權遺緒」等工作,阻力不大,民進黨執政之初即應為而不為,及至陳總統二任任期即將屆滿,方見大力推動,不免令人感到遺憾。 民進黨政府的怠惰,六年來造成一種荒謬的場景,此即台灣一方面是民主國家,以實施民主為傲,但多數國營企業仍以中國為名,學生唸的教科書並未呈現台灣本土的歷史與民主理念,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元凶、獨裁者蔣中正的銅像依舊矗立於軍營,至於具有封建帝王意義的兩蔣陵寢仍有憲兵駐守,佔有大片土地,並未遷葬到國軍公墓。此種民主與威權同時存在於台灣的錯亂景象,既令人錯愕,也可能引發錯覺,對台灣的民主產生質疑。總之,正常的民主國家,不可能膜拜威權或外來政權的象徵與符號,民進黨政府最近的一些作為,正是促使台灣正常化的舉措,絕不能因藍營或守舊勢力的反彈而退縮,必須貫徹堅持,破除阻礙,台灣才能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
||
|
||
2007.02.09自由時報 獨裁者的死相 ■ 自由談 幾乎所有的獨裁者,都想尋找永生之道,但人類的力量終究是無法與自然的規律對抗,不管這些統治者擁有多大的權力,最後仍不免一死。更可悲的是,獨裁者既無法長生不老,有些人死後甚至被他的徒眾製成「木乃伊」,說好聽是讓人民永懷領袖,其實是要民眾永遠看到他們的死樣子。 獨裁者的死相,當然不可能好看,即便是生前叱吒風雲,主億萬生民浮沈的列寧、毛澤東,他們的遺體被以各種秘方維護得栩栩如生,但本質上還是一具標本,與各種被獵殺的動物標本並無兩樣。換言之,這些獨裁者的命運與叢林中的萬獸之王相同,死後都被製成標本供人觀賞。 人死自然是入土為安,恐怕也沒有哪一個獨裁者願意被製成標本?諷刺的是,獨裁者生前無人可以奈他何,死後卻奈何不了他人。而且,對於他的徒眾而言,把獨裁者當神一樣供奉,乃是承繼政治權力正當性的一種儀式,因此不管獨裁者意願如何,便把遺體製成標本,供子民膜拜。如此一來,獨裁者遺體供奉在紀念堂內,繼承者就堂而皇之當起政治神廟的廟公。 蔣介石死後三十年仍未下葬,而停厝棺木的地方竟稱為「陵寢」,或許與他生前掌握的帝王般權力,也算名副其實,但在民主台灣卻存在這種封建王朝景象,卻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夕。 |
||
|
||
2007.02.09大紀元時報 中央黨校校刊 炮轟黃金甲醜陋 【大紀元訊】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在最新一期刊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陶東風的評論文章,炮轟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是一部失去了道德底線的「醜陋大片」。並指出,中國文化界的「拜金主義」已經「深入骨髓」,「中國藝術中道德底線的瓦解,已經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可怕的事實。」 據中新網報導,陶東風在文章的開篇說:「剛看完<黃金甲>的那幾天,胃部的不適感一直揮之不去。他批評<黃金甲>是一部嗜血的電影,還聯想到其他同樣嗜血的中國影片<夜宴>、<十面埋伏>、<無極>等等,「真的懷疑中國的大片是否到了嗜血成性、靠喝血賺錢的時代」。 文章說,「想當年,當中國導演還在為資金苦惱的時候,中國電影界曾經流行過一個瀰天大謊:如果中國電影也像好萊塢大片那樣有巨額資金投入,拿奧斯卡獎有何難哉?」但如今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本土「大腕」導演早已躋身所謂「億元俱樂部」,結果卻是在進軍奧斯卡的道路上紛紛折戟而歸。作者不禁感嘆:「中國文化界的「拜金主義」可謂深入骨髓了。」 文章指出,「好的藝術不是用金錢堆積出來的。好電影不等於奢華的場面和視覺的盛宴,更不是暴力和性的簡單相加。」 中國那些熱衷於拍攝大製作影片的導演們忘記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真正打動人的總是一個非常樸素的東西,打動觀眾的,恰恰是那些簡單卻永恆的人生哲理,是真正能夠觸動人們心靈的故事,包括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人們從國產大片中渲染暴力美學和暴力崇拜可以看到,中國藝術中道德底線的瓦解已是一個可怕的事實。 文章還指出,「我們常常聽說美國的大片因為渲染暴力而遭到譴責,但是相比之下美國大片在嗜血方面遠遠不如中國的大片。至少美國大片的道德感是鮮明的,是非觀念是清楚的,價值判斷是明確的,正義和邪惡是能夠分別清楚的。」◇
|
||
|
|||
2007.02.09大紀元時報 北大生找工作 平均送出42份履歷
【大紀元訊】北京社會科學院最新調查顯示,2006年北京大學生為找工作平均送出42份履歷,最多高達500份,而北京大學生獲得一個就業機會平均需送出21份履歷。 據中央社引述《中國青年報》報導,北京社會科學院人員表示,調查採用問卷方式,共接觸北京9所高校共459名受訪者,其中男性175人,女性284人。 調查顯示,為了找到工作,北京大學生平均送出42份履歷,約獲得8.62個單位的面試邀請,而學生會去參加其中的6.1個單位,最後會有2.29單位同意接受。 據推算,北京大學生獲得一個就業機會平均要送出21份履歷,最多達500份履歷。 專家分析,數據說明當前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競爭激烈,同時一些大學生找工作相當盲目,出現「病急亂投醫」現象。 此外,從就業地區選擇來看,北京大學生首選工作地點集中在北京市,其次是上海、廣州、深圳,其餘分散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大中城市。 就業單位方面,科研、學校、醫院和新聞等事業單位受青睞,其次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再次是大型國有企業、政府機關,選擇私營企業和自行創業比例不到4﹪。 由於就業市場壓力,北京大學生月收入期望值持續下滑。調查顯示,中國地質大學學生薪資期望值落到人民幣一千元以下,而選擇兩千元及三千元以下的大學生最多。北大、清華學生薪資期望值超過五千元人民幣。 就業障礙方面,超過半數受訪者選擇工作經歷,其他因素分別是性別及專業不佳。 分析認為,在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工作經驗被過分看重,而工作經驗不足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劣勢,顯示很多企業不注重人才培養,卻希望新進人員快速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功利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