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03.26自由時報 學界不設防 農技外流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除了種苗之外,農業技術外流中國的情況也同樣值得憂心。新華社最近報導,有二百六十多人次的台灣農業專家,帶著蘆筍、糧食、蔬菜等兩百七十五個品種和農藥、器械等,到福建東山島交流農業技術,一年創造五億多人民幣的產值。 中國拉攏台灣專家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學農業教授透露,為了取得台灣農業生物科技技術,中國近年來積極拉攏台灣農業專家,尤其是大學教授,對岸使盡各種方式吹捧,甚至重金禮聘,並順道招待前往旅遊,讓台灣學者充分感到「禮賢下士」,在寒暑假期間,赴中國短期講學、演講等,進行所謂學術交流,這些學者專家在毫無戒心下傾囊相授,政府卻無法可管、莫可奈何。 農委會警覺性不夠 農委會科技處對此表示,目前僅對研究中的敏感農業技術輸出有限制,其他並無管制,當然也無法限制學者到中國的講學內容,畢竟透過技術、學術交流,大家互相討論、切磋,才有促進新科技發展的機會;況且單純把技術帶過去,不同的土壤、氣候條件,是無法栽培出一模一樣的農產。 對農委會的說法,這位教授批評「警覺性不夠」,在兩岸特殊的關係下,進行科技交流須格外謹慎。事實上,大學教授是最有可能接觸到農業先進科技的人,許多還是國科會、農委會的委託研究案,換句話說,我國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來研發,最後卻被帶到中國,壯大中國,再反過來威脅台灣的農業外銷市場。 政府可能基於尊重學術自由或信賴學者,並未對農業高科技委託案或計畫案,附加保密規定,但他認為,仍應比照電子高科技產業,訂出科技輸中的明確規範,而非放任而行,否則將嚴重傷害依賴台灣這片土地生存的農民。 |
||
|
||
2007.03.26自由時報 單邊輸血 掏空台灣農業 記者鍾麗華/特稿 兩岸農業交流並非「互惠雙贏」,而是「單邊輸血」,近年來台灣種苗、技術外流中國嚴重,直接威脅台灣農業發展。但檢視政府法令,不是無法可管,就是管了也罰不到,沒有積極作為,只會讓漏洞越來越大,最後導致台灣農業被掏空,喪失競爭力。 中國對台農業統戰,以「引進、吸收、超越」三階段手法,吸引台灣農業生物科技、資金與技術。 到去年底為止,中國政府在福建、海南、山東、廣東、廣西、黑龍江等省份設立十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同時還在四川新津、福建漳浦等地設立四個「台灣農民創業團」,在中國有計畫拉攏下,台灣農企西進迄今粗估超過台幣一千五百億元。 農業技術輸中結果,造成中國大舉搶攻台灣農產外銷市場。 以台灣最引以為傲的蝴蝶蘭為例,在雲南昆明舉目可見台灣蘭花,還奪走我國在美國市場六成的占有率;而台灣冷凍毛豆莢在日本市場也由原本的獨占市場,跌落僅剩兩成的市占率,農委會見情況不對,去年底才公告毛豆種苗禁止登陸,但為時已晚。 同時也造成在國際市場上,台灣正港的「黑珍珠」與產自中國的「冒牌黑珍珠」同台競爭,中國廉價假貨,打亂國際市場,甚至回銷台灣,尤其國產水果在部分季節經常發生產銷失衡,價格低迷的情況下,無疑是雪上加霜。台商赴中投資農企的結果,反而成為台灣農業最大的傷害。 農政單位本應照顧農民,勇於任事,而非以民間技術、難以管理、遵行WTO的架構等理由,來作為自己行政怠惰的藉口,當務之急還是要趕快「補破網」,把現行法令重新檢討與審視一番,並嚴格執法,否則放任式的交流,將重挫農民在台灣安身立命的根基。 |
||
|
||
2007.03.26自由時報 台灣米一級棒 護種刻不容緩 〔記者楊金城/南縣報導〕台灣米品質好,難保不被有心人偷偷將稻種外流至中國,生產全國冠軍米的農業大縣台南縣農業界認為,政府應落實種苗法,登錄各良質米品種並以智慧財產權保護,免得被「複製」。 由於開放中國米外銷台灣的可能性很低,南縣農業界對中國生產台灣米再回銷台灣打擊國內稻農倒是不擔心,不只因開放政策不可能實施外,最重要是台灣米的口感和品質絕佳,除了土壤、氣候、水質條件外,田間管理技術更是關鍵。 登錄良質米品種 後壁鄉是台南縣的米倉,以台農七十一號和台梗?九號稻米為主力,後壁鄉農會生產「蘭麗米」,芳榮碾米廠出產全國冠軍米,聯發碾米廠引進日本「夢美人」稻種栽種成功回銷日本,都闖出名號;他們都不認為中國能種出比台灣更好的台灣米,但認為台灣米的品種確有可能被偷偷帶至中國栽種培育。 聯發碾米廠董事長陳水盛說,多年前有台灣的米商,到中國經營碾米廠生意,但中國的糧食政策管制很嚴,難有生存空間,沒多久就認賠退出。 陳水盛說,國內稻種經農改場再三交配培育,至少要經五年以上研發才能命名推廣種植,因此保護稻種刻不容緩;他也以本身引進日本「夢美人」稻米經驗說,日本人保護稻種很嚴格,只賣生產權,不賣稻種,故今年已放棄「夢美人」推廣計畫。 縣府農業局長郭伊彬舉例說,芒果、鳳梨和蘭花也都是台南縣特色農產,有些品種都被台灣人帶至中國栽種,但台灣未開放來台銷售,未對農民造成衝擊;稻種也有可能被帶至中國栽種培育,如果特色種苗都能登錄「台灣品牌」,好吃的農產出自台灣,就不怕被外國複製搶國際市場。 |
||
|
||
2007.03.26自由時報 中國冒牌黑珍珠低價搶市 |
||
|
||
2007.03.26自由時報 中國燕巢搗亂 衝擊台灣燕巢
|
||
|
||
2007.03.26自由時報 茶、稻米、蓮霧 禁止附中投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