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NEXT

2007.10.21自由時報

請問謝馬:教育呢?

吳樹民(台灣社社長)

鄭正煜(台灣南社社長)

張學逸(台灣北社社長)

戴正德(台灣中社社長)

余文儀(台灣東社社長)

張葉森(台灣客社社長)

王逸峰(台灣南社副社長)

陳惠凰(台灣南社副社長)

陳昭姿(台灣北社秘書長)

李 喬(小說作家)

楊維哲(台大退休教授)

戴寶村(政治大學教授)

李勤岸(台灣師大台文所所長)

楊文嘉(社會工作者)

黃光芹(資深媒體人)

吳金水(台南大學退休教授)

林鐵雄(義守大學教授)

吳明昌(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何信翰(中山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蔣為文(成功大學助理教授)

鄭兒玉(南神前基督教社會所所長)

陳延輝(台灣師大教授)

張復聚(成大、高醫台語教師)

郭憲彰(台灣南社法律組長)

陳高明(美國賓州大學博士)

黃素玉(花蓮教育大學教授)

林瑞霞(嘉義桃山人文館館長)

李勝雄(屏東教育大學教授)

曾韋禎(文史工作者)

謝長廷日前在台大EMBA學生會演講時表示,對中國資金來台、到中國證券投資、中國白領高層對台移民、對中投資淨值四十趴上限考慮放寬等等政策,他都持贊成、開放態度,「與馬沒什麼不一樣」。

對中國的經濟政策有龐大的討論空間,某些企業集團與部分民眾的一時性利益,與國家安全、司法與社會制度,和人權、人民福祉的長期護持,其間的折衝、斟酌,必然是煞費思量,但是台灣主體認同落實於學校教育體制,必定可以用以檢核台灣忠誠與向心的純度。

馬英九雖然可以扮演勞工、下田學農,表現貼心、貼身台灣的泥土,但是馬英九所屬的國民黨,斷然辣手推落台灣青少年的精神碗盤:把杜正勝部長精心規劃七十二冊的「青少年台灣文庫」,在編撰、出版到第十八冊的當下,一舉把第十九冊以後的預算,一文不剩全數刪除。僅此一例,請問馬英九的台灣認同何在?台灣被心向中國的中國人立委凌辱,是我們的不幸,請問國民黨的台灣人立委,也來如此作踐台灣的本土書刊,請問你們的良心何在?

日前馬英九到中壢仁海宮用客語與客家鄉親博感情,雖然他提出我們不知道是什麼碗糕的「公事語言」,好像客家話就此可以從「鄉土語言」向「公事語言」晉級,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馬英九在市長任內,曾經為提高國小學生的「國語」水準,主張把「鄉土語言」減少一節,改授「國語」。直到發現國小「鄉土語言」總共只有一節,若減少一節,等於取消「全部」。後來馬英九雖然做了修正,但藉此可以了解馬英九對台灣母語的潛意識與內在思考。也由此可見把客語提昇為「公事語言」的語言是馬英九的「選舉語言」,不是馬英九的內心語言。

今年七月上旬,八個本土社團曾就「還我台灣文學、台灣母語平等受教權宣言」向馬英九、謝長廷兩位總統候選人請教,針對要求台灣文學應大量進入中、小學國語文課程;教師授課應華語與台灣母語(河洛語、客語、原住民語)平等,交叉使用,要求馬、謝兩人提出具體回應辦法。結果國民黨僅派政策會秘書出面,完全未有任何回應意見;謝長廷部分最後由李應元總幹事回應,表示謝有台灣優先、文化優先的四大優先原則。

然而做為台灣人民充實精神內在的靈魂主體,總統候選人的台灣主體立場的具體教育方案到底為何?至今未獲得任何具體的影像顯示,只有一再、再三的陷入迷茫與毫無具象可能的尋索與幻思,「親像走佇一條呣知影有外長的烏暗路」!

謝長廷先生就中國政策問題宣示開放性與主體性兩大原則,至今謝已提出多項對中國的經濟開放性方案,經濟主體性政策則仍未有對等性的充足,而平衡經濟開放性的教育主體性乃是台灣人民命脈之所繫,台灣人民在對馬英九已無所寄望的一刻,大家仍然對謝深致期待,以求激勵為「長昌配」熱誠拉票的動能,為台灣黨的勝選奠定必勝、必成的強固宏基!

 

2007.10.21自由時報

阿Q與阿K

■ <李筱峰專欄>

阿Q被罰跪在眾人面前,心中卻想,反了!反了!這年頭竟然有兒子處罰老子之事,想著想著,明明遭罰跪,心中卻真以為當起人家的老爸來了。魯迅寫《阿Q正傳》,藉著主角阿Q,諷刺中國人那些上了當、吃了虧的人,不知奮發,卻只會說大話,自我陶醉,獲得「精神勝利」的劣根性。中國魯迅創造的「阿Q」,與西班牙的塞萬提斯所創造出的「唐.吉柯德」、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創造的「羅亭」,都是名滿世界的典型人物。

最近我發現我們台灣也有一種人物類型,可以躋身其中。不過,這類人物的性格,完全異乎「阿Q」的性格,我稱之為「阿K」。阿Q出自對岸的中國,但是阿K則可以在台灣的中國人身上找到。我期待哪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趕快執筆寫一部不讓魯迅專美於前的《阿K正傳》。

阿K到底何許人也?阿K的K,當然是KMT的K。KMT者,國民黨之英譯簡稱。以下試舉阿K近日言行為例,提供《阿K正傳》的寫作素材:

之一:阿K們最近開記者會,公布陳水扁總統率團出訪外國,花掉了幾千萬元費用。他們大罵阿扁總統浪費國家公帑去拚外交是毫無意義。其實扁政府出訪外國的花費,都在外交預算之內,阿K就不能容忍。但是阿K竟然感覺不出來他們的同志王玉雲、劉松藩、朱婉清、伍澤元、王又曾、梁柏薰、朱安雄、陳由豪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一大堆逃亡在國外的經濟犯、貪污犯掏空台灣的錢是阿扁外交費用的幾千倍?記憶所及,陳由豪掏空台灣六百五十億元;國民黨籍官派的前高雄市長王玉雲違法超貸中興銀逾八十億元;前立法院長劉松藩協助前廣三集團總裁曾正仁向台中商銀超貸十五億元並從中抽佣一億五千萬元;梁柏薰涉嫌僑銀五十多億元背信和違反銀行法的貸款;至於曾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的王又曾,掏空的數目更是天文數字…。同樣都是出國,一者是元首出訪友邦,一者是掏空台灣資金逃亡在外。阿K對前者辱罵有加,對後者卻無動於衷,唉!阿K精神!

之二:更爆笑的是,有位阿K(乾脆唱名清楚:她叫盧秀燕)也開記者會,指責第一家庭穿的入聯T恤是A了國家的錢,每件兩百元,陳幸妤全家四人共A了八百元。第一家庭穿的入聯T恤是否A自國家的費用,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阿K們竟然忘了他們侵占自國家財產的黨產數目,是那四件T恤的一億倍以上!

之三:阿K們批評國軍不該散發宣傳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傳單,也攻擊郵政總局在郵件加蓋入聯公投的標語。對於宣傳台灣加入聯合國,最不高興的,應該是中國北京當局,沒想到台灣的阿K們竟然如此和他們同聲同息。阿K竟然忘了以前國軍單位和各類郵件,多的是五花八門的標語─從「消滅共匪」、「蔣總統萬歲」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愛怎麼喊,就怎麼喊,誰能奈阿K何?

之四:有一位阿K(還是唱名清楚,就是丁守中),在立法院質詢新聞局,說民進黨每逢選舉就激化兩岸問題,會促使中共武力犯台。阿K竟然不知道他們要中華民國「返聯」,必須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此舉激化兩岸更深。至於這個深怕激化兩岸的阿K們,正是當年專門要我們激化兩岸(消滅共匪)的集團。阿K,我真服了你!

之五:阿K聽我們要入聯,就趕快轉移話題,責罵扁政府只拚政治不拚經濟,造成人民生活困苦。阿K不知,近年失業增加乃因過度「中國熱」造成過量工廠西移所致。而此「中國熱」不正是阿K們最熱中者乎?罵別人救火不力,卻提著汽油要救火。如此阿K,非幫他立傳不可。

(作者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本文同時收錄於www.jimlee.org.tw)

 

2007.10.21自由時報

郝的不學

■ 彭錦陽

當年帶有教授氣質入閣擔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自從擔任台北市長後,氣質全變壞了,不但在市議會備詢時蠻橫強悍,對中央政策更是動輒唱反調,三兩句就要嚴厲懲處、要抓起來,宛如北洋軍閥重現。

單單活動審核,郝龍斌就有多重標準,像對馬英九活動的特別禮遇、對施明德紅衫軍的包容放水等等,相較之下,他對這次公投入聯路跑活動的積極干預、放話威嚇,簡直像個「軍閥市長」,成為一則國際級民主笑話!

市長,還是做點政績出來吧!別學馬英九處處意識形態掛帥,論政績,卻連藍教信徒都搖頭!

 

2007.10.21自由時報

謝志偉、杜正勝 讚!

■ 莊雄吉

為國家政策辯護乃政務官基本職權,尤其第一線的內閣閣員,更應善盡本分,義無反顧並全力宣達及執行。因此,對現任新聞局長謝志偉推動台灣入聯的投入、深入,以及對教育部長杜正勝深耕及堅持本土教育,不但是台灣人的驕傲,也是台灣人的光榮,更是行政團隊的標竿。

多幾位這樣的政務官,推展政策才會順遂。畢竟,正面辯論政策時,在野黨多只能耍嘴皮子,不是心虛就是不做功課;辯不贏,就指責他人開會「打瞌睡」或「挖鼻孔」等窮極無聊之烏賊攻防。立委職責是監督國家政策及看緊國家預算,而不是扮演取締上課打瞌睡或挖鼻孔的督學。請不要再黑卒吃過河「吃人夠夠」,失去格調也失本分。

(作者為親民技術學院會計室主任)

 

2007.10.21自由時報

查禁雜誌展出 重現戒嚴年代


國家圖書館昨日舉辦「開風氣之先/雜誌創刊展」,吸引民眾駐足觀賞。(記者廖振輝攝)


一九四六年出刊的台灣文化雜誌,第二期以魯迅為封面的「魯迅逝世十週年特輯」才出版就被查禁。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原本應該被銷毀的上百本早年被查禁的陳舊台灣雜誌,昨天在國家圖書館重見光明!

國家圖書館昨天舉辦「開風氣之先/雜誌創刊展(一九四五至一九八七)」,以人文思潮、藝文史地為主軸,從終戰後至戒嚴時期,共展出兩百多本雜誌創刊號,透過雜誌發展興迭,民眾不難了解台灣社會早年發展,見證台灣民主發展軌跡。

教育部長杜正勝及新聞局長謝志偉昨天也出席開幕,杜正勝表示,這些雜誌記錄了台灣歷史,可看到時代的現象,也反映了當時知識份子的思想。許多民主理念,透過雜誌表達,即使不斷被查禁,仍愈挫愈勇。謝志偉隨後致詞時則表示,兩人一杜一謝,讓泛藍朋友總是感覺「上吐下瀉」。

負責導覽的國家圖書館編輯林淑芬說,台灣戰後初期本土雜誌很多,至少有一百一十多種,但二二八事件後,幾乎都消失,但五年後又有一百多種刊物,在這段時間創刊的雜誌高達兩百多種,顯示台灣期刊發展非常蓬勃。

民主化過程 扮演重要推手

展出內容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七○年代前後政論時評雜誌,從自由中國到大學雜誌,在台灣民主運動發揮了結社與運動的功能。

林淑芬說,黨外雜誌被禁在一九八○年代達到高峰,以鄭南榕為總編、陳水扁為社長的「自由時代」系列,更是一口氣申請二十多張執照,以平均兩天查封一本的速度,總是有辦法用新刊物名稱發行,不屈不撓精神令人敬佩。

林淑芬也透露,這些當年被禁的書刊,依規定原都是必須要銷毀的,但當時被館方私下保存了下來,甚至被藏在鐵櫃中深鎖,如今都成為珍貴的時代見證,讓民眾有緣親眼目睹當年都看不到的禁書;這項展覽預定展出至十一月十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