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4大紀元時報 台灣的經濟在自己手中,不在博鰲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4.14大紀元時報 

☉童文薰(台灣及美國紐約州律師)

4月11日起博鰲論壇開始之後,一個媒體原來毫無興趣的、影響力極其有限的經貿會議,突然被炒作成兩岸的融冰之旅。但是牛肉在哪裡?這才是想要拉抬台灣經濟的人所關心的問題。

中國的投資環境在去年一年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台商在內的外來投資者,紛紛撤資轉向其他國家,這是經濟現實所趨。不論台灣的執政團隊或中共想要用什麼政策去引導,廠商的投資意願從來就是依據投資環境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過去18年來台灣政府祭出各種限制,廠商仍然可以透過第三地轉投資的方式,前進大陸。但現在潮流逆轉,除非投資環境對台商有利,不管台灣政府拿出什麼「特赦台商」或者與中共訂下什麼經貿保障協定,也無法留下台商的心。

蕭萬長以副總統當選人的身分,前去參與博鰲論壇,媒體雖然一頭熱,但蕭萬長實際上並未與胡錦濤進行任何議題或具體的談判。蕭萬長說「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但馬蕭在競選時所提出的優先項目,是「包機直航」以及「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說白了都是對台灣單方有利的項目。前者有利於台商當天往返中國,後者不是什麼巨大的商機,如果每天來台陸客有1萬名,每人旅台5天,每天在台灣花費5,000元新台幣,這樣乘上365天,一年不過是182億元新台幣的生意。這個數字只是正在進行售股案的台灣「東森購物台」每年營業額的一半!對於台灣的總體經濟根本產生不了什麼作用。

相反的,開放中國旅客來台觀光,可以促成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什麼是民主與自由,從而認清中共那一套專制體制的問題。因此陸客來台觀光的雖不能給台灣帶來有多少生意經,但中共卻必須擔心那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對其政權的影響。

從2008年一開始,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每幾天就發生一起千人以上參與的罷工。從深圳及東莞台商圈傳出的消息則指稱,中共《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後,就引爆了台商的關廠潮。隨著中國投資環境的改變,台商大量撤出中國。在這波撤資潮裡,要如何吸引台商回流才是台灣新政府所應致力的目標。

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如果有1萬家廠商回流,每家平均雇用100名員工,就會產生100萬個工作機會。假設開放80萬個東南亞外勞來台,讓廠商能夠不需要外移也能夠和那些到提供低價勞動力國家設廠的公司競爭,那麼台灣還能淨得20萬個工作機會,無論是新入職場的年輕人或被裁撤的中年失業者,都能充分就業。

除了這些白領的工作機會之外,這100萬個勞動力都要在台灣吃飯消費,受惠的不僅是本地的勞工,還有各種飲食業、小吃、計程車等等。1萬家廠商還要在台灣繳稅,以每家廠商平均2,000萬美元的營業額,就有2,000億美元,亦即6兆新台幣的營業額。182億新台幣的陸客觀光生意,相形之下根本微不足道。

博鰲這場經濟會議廟會落幕了,無論「包機直航」以及「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能否實現,台灣經濟出路的答案絕對不在博鰲,更不在中共,而是掌握在台灣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