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5自由時報  公義與建國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4.25自由時報  

一月廿二日的立委選舉,民進黨政黨的得票率為卅六.九一%,與最近三屆立委得票率的平均值沒有什麼差異,顯示民進黨的基本盤並沒有鬆動。

三月廿二日的總統選舉,仍然有至少五百四十四萬的選民(占四十一.五五%)因為認同民進黨的「獨立建國」主張而支持民進黨,這可從三月廿二日有五百五十一萬票支持「入聯公投」得到印證。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就民進黨的選後檢討提出三點看法。

第一、民進黨的基本盤在這次的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都沒有鬆動。

民進黨應該好好珍惜這些忠實的支持者,而不是嫌棄他們,不可「吃碗內,洗碗外」,盲目追求浮動的中間選民。我們不應該草率地把五百五十萬的基本票跟一百二十萬的中間票對立起來,被迫只能二選一。當然更不能為了一百二十萬的中間票,放棄我們建黨的核心價值—「公義」與「建國」。我們需要的是,先鞏固五百五十萬支持者的信心,讓他們有熱情,願意與我們一起去開拓另外的一百二十萬甚至二百二十萬或三百二十萬新的支持者。

第二、多數台灣人民仍然支持民進黨的基本價值—「公義」與「建國」。

民進黨對基本價值的追求並不是太多而是不夠,人民期待民進黨真正做到清廉、民主、改革、建國,帶給人民公平、幸福。選民失望的是民進黨的清廉與執政能力出問題,從來不是責怪民進黨對基本價值的維護。我們不可受妖言迷惑,對黨的基本價值與路線失去信心。我們要檢討的是,如何讓人民對我們的清廉與能力重新產生信心。

第三、為因應新的選舉制度與政治環境,我們必須往下紮根,從村里長的組織做起,尤其是在扭曲的媒體環境下,我們絕不能停留在隔空傳播理念的層次。

我們必須以黨機器做為動力平台,深入民間,深入社團,贏取更多席次的村里長、鄉鎮代表、縣市議員等,由下而上鞏固基本盤,才能落實政策,展現我們的執政能力。

最後,我們必須很明確地指出來,台灣人民期待的是安居樂業,過公平、幸福的日子。「公義」與「建國」固然是保障台灣人民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但是在執行面上,民進黨的八年執政沒辦法讓台灣人民對經濟現狀滿意,選民當然會另做選擇。我們必須群策群力,提出一套建國經濟學,突破中國與島內統派的雙重包圍,讓台灣在經濟繁榮的腳步下,邁向建國之路。

(作者蔡同榮 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