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30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特稿
東吳大學今召開臨時校務會議,擬通過提案限制教師在媒體的發言。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裡,還會出現這種倒退性的思維及作法,令人匪夷所思。東吳大學今若通過,大學理應培育的自由校風,將嚴重受戕。
這項提案最大的問題是,為何只拿參與電視及廣播電台的教師來「開刀」?
其實,大學教師不乏在外有各種兼差,即使是媒體,更多的人是在雜誌或是報紙撰文。若在電子媒體發言會影響形象,那為何其他就沒事?
另外,「一個月最多四次」的限制,也讓人啼笑皆非。難道四次以下,形象便得以維持?
東吳大學的作法,明顯是不滿幾位經常在電子媒體政論性節目出現的校內名嘴。但又要做得好像一視同仁,指提案只是為了維持校譽;難道東吳校方不知道這種限制教師發言的作法,才是真正最傷害校譽。
大學校園就是應該提供自由、不受干預的校風,才能孕育獨立人格的大學生。教師在外發言,既未違反法律,也沒有影響校內正常授課;校方憑什麼權力訂定規範來限制。教師的表現好壞,自有一套評鑑制度;對於教師在校外的言論,學校有什麼資格逕行干預。這獨霸心態與過去威權時代何異?
更令人擔憂的是,將接任馬政府首任閣揆的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卻主導這項爭議性提案,難道是想藉由校方之手,打壓這幾位會繼續批評藍營政府的「眼中釘」?
例如被藍營視為頭號戰犯之一的新聞局長謝志偉,將返東吳德文系任教。此案也等於「卡住」他日後在媒體發言。
這背後的深層意義是,當國民黨已經獨攬行政大權,國會也獲得壓倒性多數時,仍然意猶未盡。還打算把手進一步伸進大學、媒體等社會各領域,堵塞民主自由的空氣,建立更為封閉的權力獨大體系。
事實上,從東吳大學臨時召開校務會議的動作,已可嗅出這種寒蟬效應正逐漸發酵中。劉兆玄於離任校長前決定出手,等於也給其他學校「下馬威」、「立範例」,未來劉內閣的政治態度將會如何,這問題顯已不是單純的學術與言論自由,更攸關民主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