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9自由時報
宣傳戰是相當精緻的,往往以無聲無息的方式進行著。
此次中國四川地震中,我們政府宣佈將捐款20億元,而企業家與宗教霸主更競相捐輸。這些舉動勾起了台灣人在九二一地震時北京區區的十萬美元,以及封鎖領空不讓俄羅斯救難隊快速抵台救人等屈辱感。
然而,習於觀察具體事物的台灣人卻不知,海峽雙方的地震交流,台灣並不是單方面的金錢輸出而已,中國也因提供地震資訊,讓台灣在無意間成為「祖國」政治宣傳輸出的樣板。
過去,無論是印尼海嘯或緬甸風災,因為語言的隔閡,台灣的媒體都轉載西方同業的資訊。這些資訊雖被批評為西方觀點,但西方媒體因多獨立於政府之外運作,其專業表現中規中矩與就事論事,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此次中國四川地震,由於正好是相同的語言區,台灣媒體在消息中斷或官方有意的封鎖下,只能毫無選擇依賴中國媒體(特別是中央電視台)。他們的畫面無不設計著「軍愛民、民敬軍」的意象;其「分秒的延遲都是生命的消逝」等文學性,甚至如「管你讀書、管你吃住」、「解放軍建功的時刻」等煽情性的旁白,無不意在讓觀眾充分體會「祖國的偉大」。
更進一步的說,無論是否有後續體制動員的配合,在溫家寶溫情喊話之時,台灣人民已在無意識間軟化了對千枚飛彈的恐懼,而接受了「可親的溫爺爺」的形象塑造。
可以說,毫無篩選的直接引用中國媒體的資訊後,台灣新聞同業已不知不覺的成為北京政府的化妝師了。在競爭壓力下,每一位記者都是北京政府的新聞局長,即使號稱較有台灣自覺意識的媒體,也一樣無法倖免。連我們慣用的「走山」,也變成繞口的「山體滑坡」,其嚴重性可見一斑。
這個地震是嚴重的,動員多少人力與時間都難以竟其功,但溫家寶空口一句「你給我救人」,卻成為部分媒體所吹捧中國首腦的救災擔當…。
正因為無獨立的主體性,台灣的媒體無法發覺位於四川西部龍門山地震帶(強震區)的災區,為何多的是無鋼筋配置的磚造建築。這是四川地震死傷慘重的制度性元凶。
宣傳戰的展現方式是相當細緻的,一字一句之差,都足以扭曲或掩蓋事實,中國媒體宣傳樣板就這樣透過台灣媒體的輕忽與故意,而影響我們的認知方向。
台灣,正快速喪失文化主體性。地震交流,事實上是「虧上加虧」。
(作者端木儀 從事台灣文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