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0自由時報   兩成德商出走 愛迪達也要逃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1210自由時報   

編譯羅倩宜/專題報導

中國自今年初實施勞動合同法以來,出口大幅下滑、經濟成長率降低,近期更出現裁員關廠而引發大規模勞資衝突。由於中國低廉勞動成本的優勢不再,包括愛迪達等知名外資企業紛紛出走,這是金融風暴之外,其所面臨更嚴苛的考驗。

最近以來,中國政經情勢動盪不安,通膨、政策不穩定及社會抗爭不斷,知名跨國企業紛紛停止在中國擴廠,轉而尋找其他生產基地。不過,影響廠商出走的最重要因素,則是勞動成本大幅提升。根據在中國的外資製鞋業估計,中國工資自今年一月以來,漲幅超過四十%,而技術專業勞工的薪資漲幅更高。與印度和越南相比,中國沿海地區勞工每週工作四十小時月薪約一二○美元,越南每週四十八小時則為五○美元;印度的薪資成本也只有中國的一半。

因此,早在幾個月前,德國工程師同業工會便表示,在中國的一千六百家德資企業,將近五分之一有意撤離中國,知名運動品牌愛迪達就是其中之一,擬遷出部分工廠,另行開發生產據點。日本佳能企業也不再於中國擴建新的印表機廠房,轉而將越南河內近郊的工廠人力增加一倍。另外,Nike、愛迪達、Puma等歐洲知名運動鞋品牌,已將產能重心逐漸轉到印度,目前當地工廠已開始接受訂單。這些歐洲廠商表示,過去中國產品約比印度產品便宜一成,但隨著勞動成本增加,加上歐盟的反傾銷關稅及人民幣升值,中國已失去優勢。

勞動合同法以維護勞工權益之名,行剷除低階產業之實,再配合降低出口退稅率,中國政府希望能將該國的經濟主力,從目前的加工出口業轉型至高科技及化工業,達成產業升級。不過,從目前的成效看來,這道藥方顯然下得太猛,中國的經濟體質不堪負荷。

今年第三季,由於出口衰退加上內需不彰,中國經濟成長率降至九%,打破連續十季二位數成長的紀錄,雖然中國對外宣示明年GDP保八,但勞動合同法的衝擊太大,中國已掀起龐大的關廠、裁員與失業潮,中國能否挺過這一關,似乎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