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6大紀元時報
☉何清漣(旅美經濟學者)
美國《時代》週刊日前評選出2008年十大醜聞,名列其中的大多是政治人物。讓中共政府極為不快的是北京奧運開幕表演中林妙可的對嘴假唱,也被選為《時代》年度醜聞的第10名。入選的原因,想必是因為這次假唱(包括「大腳印」、「少數民族孩子」造假)發生於中國大陸展示國家實力的北京奧運之上,牽涉到國家的誠信──亦即「軟實力」問題。
而誠信缺失,給中國大陸造成的災難讓大多數中國大陸人深感切膚之痛。比如「中國製造」遭受到全球抵制,就與「中國製造」充斥假冒偽劣產品密切相關;而中國大陸的毒奶風波,也緣於廠商信用與政府監管的缺失;而四川大地震中導致逾萬名中小學生痛失生命的「豆腐渣校舍」,其實也是社會缺乏誠信的產品。
但中共政府只在災難來臨時的應急表態中重視「誠信」,比如當「三鹿毒奶粉」事件引起民怨沸騰時,國務院總理表態說「誠信很重要」之類。大多數時候,中共當局奉行權謀至上,以詐取勝,根本就沒考慮「誠信」應該是國家軟實力的關鍵所在。
「軟實力」這一概念由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於1990年提出,亦譯為「軟權力」、「軟力量」、「軟國力」,現在早已成為國際政治中的流行用語。據約瑟夫.奈解釋,「軟權力是通過吸引力而非高壓整治在國際事務中達到所要結果的能力。通過說服別人追隨自己,或是別人同意自己的規範和制度,並以此方式來識別人產生自己所想要的行為。軟權力存在於使別人被某種觀念吸引或者能夠決定別人喜好的能力」。他認為,當今世界力量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無形的權力資源即價值觀的力量越來越重要,霸權越來越靠「硬力量」和「軟力量」的共同支撐才能維持。
西方國家在與中國大陸的交往中,一直希望中國大陸能夠遵守由國際組織、國際公約和各種國際準則構成的遊戲規則,在這些規則的約束下,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成員。但中國大陸自詡為「敏捷的龍」,哪裡甘心接受這些與其極權價值觀格格不入的國際規則的束縛?於是,中國大陸在用神五、神七、軍事力量現代化、GDP總量等展示「硬實力」的同時,也將「軟實力」這一概念吸收過去,並按照自己的理解,設計了一整套「軟實力外交」方略。但這樣一個毫無原則,按照機會主義方式行事的政府,由它設計的「軟實力」外交實在是頗具「中國特色」。
按照官方媒體的闡釋,中國大陸的「軟實力」外交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以亞洲外交為例,首先,通過增加對外援助與東南亞國家政府建立牢固的政治和經濟聯繫;第二,通過自由貿易協定等計畫發展全面合作框架,讓東盟國家成為中國大陸的利益夥伴;第三,通過半官方項目加強文化吸引力並增進東盟國家的親華態度。
這種軟實力外交不止體現在亞洲戰略中。事實上,在世界範圍內,對外援助、全面互相滲透的經濟關係和文化傳播就是中國大陸「軟實力」資源的核心,未脫「利誘」這兩個字。文化傳播則是將價值觀念傳播包裹於「孔子學院」的外衣之下。這些年來,通過「利誘」,中國大陸確實成功地讓法國、德國等國與其合作。
按照不少在華「中國通」對中國大陸社會的理解,所謂「中國特色就是腐敗」。於是,帶有「中國特色」的「軟實力」外交,常常導致對遊戲規則的破壞與腐敗。「中國特色」蔓延給國際投資關係,貿易關係與政治關係打上的深重烙印,就是腐敗氾濫。近年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腐敗醜聞不斷,朗訊、德普、IBM、日立、西門子都曾相繼傳出過賄賂中共高官的醜聞。即使一直是塊淨土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最近也曝出幾位委員涉嫌收受中共政府賄賂的醜聞。
可以說,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推行「利」字當頭的軟實力,其結果是造成對世界的「精神污染」。小看這種「精神污染」造成的腐蝕力量,會使世界受到很大報應。
──轉自《華夏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