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9大紀元時報
【記者郭秋怡/編譯報導】上週瑞士銀行(UBS)出脫中國銀行的持股後,這週美國銀行再公布出售部分的中國建設銀行持股,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此舉恐將帶動外資出走中國銀行界的風潮。
引進外商 哄抬銀行股價
許多人認為外商銀行出脫持股是為認列收益,以彌補在金融風暴中受創的會計帳。的確,隨金融危機的擴大,已有愈來愈多外商表示將跟進降低投資。雖然外商投資中國銀行業的初衷在於策略結盟,但據某內部人士指出:「外銀承諾少、給得更少,中方也未能真正了解可以要求什麼,就只專注在要達成利潤可觀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交易。」
至少另外有4位與外商投資中國銀行有關的人士也證實,中共官方引進外商投資銀行的最主要作用是可以粉飾銀行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因為股東名冊上列有高盛、美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著名外資銀行的名號,所以幾年前應已破產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及交通銀行等金融機構,才得以高價在香港及上海發行股票。
外商投資中國易進難出
2005年至2006年間,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三大銀行首次公開發行時積極收購股權,近來的金融危機已促使一些外資銀行開始出脫手中持有的中國銀行股份,但專家警告他們必須面臨來自中共官方施壓和巿場吸納量的雙重挑戰。
瑞士銀行在2006年以5億美元取得中國銀行1.3%的股權,一般認為是為取得中國銀行股票在香港掛上巿的諮詢交易,上週的出售時機剛好是鎖定期屆滿,該銀行獲利約3.35億美元。雖然瑞士銀行已強調將持續堅守與中國銀行的關係,但交易商警告任何欲出脫持股的外商必須考慮副作用。
隨股巿重挫,北京當局正卯足全力為大銀行護盤,因此,上月中美國銀行擬出售價值達30億美元以上的中國銀行持股,在北京官員表達不悅後只得取消。這引起許多外商投資機構擔憂將受限於「策略夥伴」關係而難以退出。
然而,美國銀行本週三(7日)卻意外地宣布以28.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中國建設銀行的部分股權,使其在中國建設銀行的持股比率從原先的19.1%下降至16.6%。此次美國銀行突然的售股距上次該行取消的售股計畫不到一個月,所以已引發銀行界人士相信其他外商可能會開始出脫中國銀行持股,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及新加坡的淡馬錫(Temasek)。其中,英國被收歸國有的蘇格蘭皇家銀行持有4.3%的中國銀行股份,現在鎖定期已屆滿。
據熟悉內部情況的人士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美國銀行重啟上月取消的售股計畫前幾個小時,總裁里維斯(Ken
Lewis)曾接獲中國建設銀行主管郭世坤的電話,美國銀行延後售股計畫的原因仍不明,但中國銀行高層的行動可顯示出北京鮮明的反對立場。
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吳永剛(譯音,Wu Yonggang)表示:「中國股巿目前處境危急,若所有大型的外商投資人都從銀行撤離,將重創信心,這是中共官方最不想見到的。」而且,外商想出售股票也會因難以找到買主而無法如願。
香港一位銀行家指出:「全球銀行正在檢視非核心持股,無疑地,有很多銀行將出售中國銀行的持股,但這些股票無法同時出售,因為巿場將難以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