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0自由時報
苗栗縣政府不顧文建會的「協商」,用大型機具殘暴地把三種古窯給毀了。苗栗縣政府把古窯當作工廠廢棄物,不管十幾年來的研究、出版、規劃和文化活動,只是為了規劃中的一條馬路。
後龍這個古窯區,從平埔族時代就引進漢人的「包子窯」技術蓋房子,這種原始形式的窯爐,提供三百年台灣人美麗的紅瓦屋,一直到二十年前這裡還有五種古窯,每一種窯爐生產的磚瓦陶瓷都不一樣,不同時代、不同的生活文化特色、不同的用火智慧,其背後所展現的是豐富的文化與歷史。苗栗僅剩唯一一座包子窯,竟然被後龍出生的縣長給毀了,實在諷刺!
古窯曾經是我們祖先的產業,生活物資的重要生產工具;現在雖然變成不具生產價值的「窯爐」,但她卻是人類用火文明、馴火智慧的重要軌跡;特別是「川竹古窯」,蓋窯者不但是台灣重要的陶藝前輩,其釉藥的成就應該讓後世瞻仰。台灣已經找不到這種傳統形式的「四角窯」,「將火倒行」,由深入地底的煙道控制火,和火鬥智,燒出美麗的瓷器釉藥,燒出苗栗的酒甕,燒出磁磚、燒出馬桶。如果沒有這一座僅存的四角窯,我們如何告訴子孫這些先人精彩的土與火的故事。
苗栗三大古窯被摧毀,提醒為政者、文化主管機關,頭腦要轉彎。台灣不要是一個只知道「開發」,不知道自己家鄉的文化最可貴的地方。
(作者鄧淑慧 為搶救苗栗古窯行動聯盟發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