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4大紀元時報
☉童文薰(台灣及美國紐約州律師)
「春江水暖鴨先知」。2009年剛開始,外資銀行就爭先恐後的拋出手中持有的中國銀行股票,跑得最快的是瑞士銀行(UBS
AG),首先將其持有的33.8億股中國銀行(BOC)H股配售出脫(剛於2008年12月30日解除禁售限制)。
緊接著李嘉誠基金會(LKSF)也表示,要出售手上BOC的股份。敏感的股市投資人立即發現,中國銀行股成了外資爭先恐後拋售的對象。為了安撫人心,不管是中資銀行或外資銀行都解釋說,這是外資銀行母公司缺錢孔急,與中資銀行的表現或短中期預期無關。
其實跑第一棒要出脫中資銀行股份的是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只是這項在2008年12月中的出售計劃(中國建設銀行CCB),因為北京的壓力而被迫取消。然而事隔3週,美國銀行還是減持了CCB股份,脫手變現。
根據路透社1月7日報導,美國銀行是以12%的折讓價減持CCB價值28.3億美元的股份。賣資產賣到必須打折出讓,究竟是美國銀行需錢孔急,還是美國銀行看清楚中國銀行的重大危機?
真相是什麼?《經濟學人》指出,蘇格蘭皇家銀行幾已確定將全面出售持有的BOC股份。高盛、安聯和美國運通在2009年4月解禁期後,不意外的也將出售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這些銀行不約而同的集體行動,都是因為需錢孔急?
在同一個時間拋出大量的股票,必將造成股價的低跌。最擅長金融遊戲的銀行家們絕不會不清楚這個道理。而且對於這些外資銀行來說,在中國銀行的投資只占其資產的極小比例,即使為了籌資,也沒有必要立即處分中國資產,何況此時正是中國銀行股的低價期!
任何一個經營過企業的人都明白,要處分公司資產一定是從最不利的資產開始處理,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來的則是核心資產——公司的金雞母。很顯然的,中國銀行股被外資銀行當作「不利資產」拋售,而非當成「金雞母」牢抱。
在此同時,台灣銀行界卻在執政黨的領導下,打算「進軍」中國銀行界!這是「危機入市」還是「入市危機」?因為保守經營而在這波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傷最小的台灣銀行業,能不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