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7大紀元時報  小心,言論自由市場正逐漸僵化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617大紀元時報  

☉唐浩(媒體工作者)

近來,台灣政府積極推動兩岸政經交流以及對大陸企業、資金來台投資的開放政策,其中有不少類別的產業頗令識者憂心,倘若一旦開放,將對台灣社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與威脅。

媒體產業即為一例。放眼世界,凡自由民主國家無不具有開放、自由的媒體環境——然而,這種開放、自由的目的,是要對「言論市場的多元性」提供保障庇護,確保不同立場的公民意見,都可以在媒體上獲得表達的機會或被正確地再現,而非對「商人買賣媒體產權的任意性」作為保障前提。

畢竟商人或特定人士自由地買賣媒體,並不見得就能確保意見市場的多樣性、未必能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反而容易由於媒體產權的集中、寡占,造成媒體言論趨於同質化、單一化,形成「媒體獨裁」的反民主態勢。

目前台灣媒體產業便面臨這般隱憂。與中共當局關係密切的旺旺中時集團,挾著豐沛資金買下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天電視台、中國電視台四家媒體後,台灣歷史上首見的「跨媒體平台托拉斯」(「托拉斯」,原文trust,意指具有壟斷市場能力的商業組織)於焉成型。不僅令人憂慮該集團會否因為媒體市場佔有率過高、壓縮到其他媒體的生存空間,從而造成媒體產業的寡佔局面外,其濃厚的中共政商背景,更令人擔憂旺旺集團在此刻大肆收購媒體,背後是否有中共高層在下政治統戰的指導棋?是否意圖藉此收編台灣媒體、削減諸多不利於中共的真相言論,從而營造「對中共一面倒」的輿論幻象?

其次,對大陸企業開放來台刊登廣告,又將形成另一項「以商業之名、行政治之實」的統戰威脅。香港立法會民主黨議員劉慧卿日前來台召開記者會,便明確指出,香港媒體界在過去幾年來受到大陸企業廣告預算的箝制,不得不刪去、收束許多不利於中共政權的真實言論。而這些大陸企業背後,其實都受到中共威逼利誘的操縱。事實上,目前已有部份台灣媒體透過若干手段來規避法律、並刊登大陸廣告。

當前的媒體操控手段,已經轉入較為隱晦的「商業白手套」模式。這種模式對外既可堂而皇之地高喊「商業自由」、「增加經營效率」等政治正確之名,對內卻又可避免留下具體證據、降低穿幫機率。特別是在極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下,銀彈利誘往往更容易吸引媒體前來自願上鉤。但說穿了,一切毋寧是飲鴆止渴,背後犧牲的,將是無價的言論自由、民主政治及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