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6自由時報   老台北看高雄世運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726自由時報  

這次在高雄舉辦的世運,不只讓世界走進來(總計有一○五個國家、近五千名選手、教練來台)感受台灣的光與熱,還讓台灣成為全球耀眼的聚焦點。最值得欣慰的是,世運的成功,顯然帶動縮短台灣南北差距的一股無形力量,譬如台北將舉辦的世界聽障奧運,已感受到高雄的壓力,顯現南北較勁的意味,此乃過去一甲子未有的現象。作為一個老台北人,深切感到如果聽奧只有北京味,沒有台灣味,或京味高於台味,那就太遜了,亦將使台北蒙羞,就沒有資格作為台灣首善之區的表率!

譬如這次的世運,能讓國際媒體競相報導,就是一種國際的評價,無法自我吹噓;連《紐約時報》、《富比世》都對世運主館讚嘆不已,咸認足堪媲美北京奧運的鳥巢,許多外電亦對高雄市主辦的苦心孤詣,諸多讚揚;世界運動總會長郎佛契(Ron Froehlich)尤其點滴在心頭,他對台灣人民的熱情友善,和七千多名的志工,不畏風雨艱難,無怨無悔地在各個角落為世運盡力(二十三個比賽場館,分別擔任隨隊、行政、競賽、交通、醫療、翻譯等服務)推崇備至。

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野合作(綠營謙讓不爭功的表現最佳)排除萬難之下,使馬總統得以元首身分宣布開幕,不僅彰顯國家主權,猶提升台灣形象。許多高雄人在看到各國國旗和代表隊進場的剎那間,「我們終於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了」的那種振奮,顯非言語可以形容!

這次的世運,台灣雖有主場優勢,卻表現得泱泱大度,像中國隊開幕式的缺席,我們照樣依序舉中國隊牌和旗幟進場,比賽時照樣為中國隊加油;而運動場內各種旗幟飛揚,足證台灣的多元民主開放;在這裡,「中華民國」和「台灣國」的最大公約數,就是「台灣」!相互包容,有台灣為主體的旗幟,並不意味中華民國國旗被冷落,像世運場合講「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大家一樣掌聲熱烈,可見族群融合是自然的,南北差距亦會縮短的,更是政客挑撥不了的。

(作者呂一銘 為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