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7大紀元時報
⊙王靜雯
提起新疆,很多人會聯想到不少新疆民歌:「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溶化灌農莊……」「塔里木之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拋開歌詞裏那些強加的政治內容,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令新疆成為很多人嚮往的地方。
新疆是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超過中國陸地的1/6,相當於3個法國,6.5個英國,相鄰的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邊界線占了全中國的1/4。新疆盛產石油和棉花,這「一黑一白」給新疆經濟帶來巨大潛力。
據官方統計,2008年新疆GDP總量4千2百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19,893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名列第14位左右。廣漠的國土、獨特的位置、豐富的資源,重要的地緣政治,這些都令新疆成為一個人們想擁有的好地方。
軍政合一的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又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簡稱「建設兵團」、「兵團」),是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合一」特殊社會組織。50年代初,隨著戰爭的結束,大批軍人復員轉業,當時進駐新疆的解放軍第1兵團、第22兵團的17.5萬人就地集體轉業,在新疆安家落戶從事工農業生產,由此組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兵團屬副省級,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受北京中央政府和新疆自治區的雙重領導,總部駐烏魯木齊市。
目前兵團有260多萬人,其GDP占新疆1/7主要仍以農業為主。2006年兵團3次產業的比重分別為35.7%(農業)、32.1%(工業)和32.2%(服務業)。
儘管新疆盛產石油、天然氣和礦產,但新疆人並不能真正分享其經濟成果,因為石油公司大多是國家級企業,歸中央管,收入也上繳中央,和當地民眾沒有任何關係,和當地政府也沒關係。新疆油田分為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獨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等幾家單位。2007年底,新疆油田全年實現總收入2,700億元,油田公司和石油管理局連續多年名列中國納稅百強企業。
矛盾由來已久中共是根源
據老人們回憶,漢人剛到新疆時,在公共汽車上見到少數民族都會主動讓座,內地更是把少數民族當作歡迎對象,少數民族也把漢人當成老大哥,認為漢人到新疆真是來幫忙建設新疆的。文革開始後,維族人同漢人同樣經歷了共產黨的蹂躪和踐踏,大約30萬維吾爾書籍被焚毀,穆斯林民眾被強迫養豬,加上中共有針對性的漢族移民計畫,使很多維族人在自己的家鄉成為了少數族群,這些都使維漢關係變得緊張。
作家王力雄在《我的西域,你的東土》一書中指出,導致民族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共的政策。比如1997年新疆爆炸事件後,政府曾要求在公共場所對人們攜帶的包進行檢查。檢查人員對漢人的包只是走形式地掃一眼,對少數民族卻百般細查。這種明顯的民族歧視很快蔓延到整個中國,無論在哪個城市,看見維族模樣的人,警察動輒攔住盤問;新疆面孔的人打出租車都很難,車都不停,住旅館也常遭拒絕。比如上海市政府規定,新疆人來上海,只能去一家指定的回民旅館。這種赤裸裸的種族隔離歧視政策,無疑把很多少數民族推到了漢人的對立面,致使疆獨或東突厥斯坦(東土耳其)運動得以抬頭。
近十幾年來,由於中共以「打擊恐怖分子」為由,對新疆少數民族進行了更加嚴厲的管制,致使民族關係迅速惡化,彼此仇恨日增,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間,維漢隔閡越來越深,甚至在同一住宅區裏,小孩子都以民族分團夥,互相之間除了打架沒有其他來往。一位漢人回憶說,「如果你大白天走在新疆喀什的大街上,有個四五歲的維吾爾小巴郎向你拋石子或跑過來踢你一腳,你千萬不要奇怪,也不要對他的行為進行呵斥,你說什麼、做什麼都是火上澆油,只能加快腳步跑開。」
7.5流血事件還在進行中,維漢民眾都傷亡慘重,這表明雙方百姓都是中共失敗的民族政策的受害者。民族問題的解決只能依靠寬容、和解的柔性文化,而中共一貫奉行的是鬥爭哲學,令維漢百姓也都認同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冤冤相報,導致彼此間仇恨難以化解,最終釀成的悲劇使吐魯番的葡萄都變苦了。——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13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