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自由時報
記者趙新天/特稿
高雄世運成功舉辦,國人同感歡欣,但相關經費問題,地方政府與中央至今仍各執一詞,所謂「兩個女人的戰爭」成了世運最不完美的部分,體委會針對世運預算逐條審查,固然於法有據,但國家第一次主辦這種國際大型運動會,作為一個中央部會,體委會格局顯然小了些。
細看世運經費爭議,其實高市府與體委會各自掌握對自己有利的元素,從去年起就交手多次。昨天還有媒體質疑體委會:「為何還欠高市一億四千萬元?」
體委會主委戴遐齡法令當靠山,一切「依法行政」,還搬出民進黨執政時代,前行政院長張俊雄對世運經費運用的裁示,當成最佳擋箭牌,兩造甚至對立法院匡列預算的執行方式,都各自有一套解釋。只不過,當中央政府決心「依法行政」的時候,高市府後續採取更多政治動作能有多少成效,值得觀察。
平心而論,世運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國際運動賽會,無論中央或地方都沒有經驗。特別是中央政府的態度還未能與時俱進,無法跳出「上級單位」監督、防弊的角色,加上意識形態差異,都讓外界認為體委會給高雄市「穿小鞋」。
如果舉辦世運,甚至層級更高、更受全球矚目的國際運動賽會,對台灣整體形象、社會集體意識的凝聚都有正面價值,中央政府在預算處理上,應該更合理地全盤規劃,讓實際執行的地方政府好辦事。
要是中央政府對於防弊仍有疑慮,有了舉辦世運的經驗後,對於預算規模和執行內容多少都有概念,未來各直轄市或縣市爭取主辦國際重大賽會時,可事先嚴審執行計畫,經費核撥則依計畫儘量給予合理的便利,免得再次留給外界「高雄努力舉辦世運,體委會卻在計畫和預算逐項挑毛病」的錯誤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