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自由時報   從一中市場到終極統一的捷徑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731自由時報   

經濟部日前公佈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影響評估」研究報告,經過經濟部「專業調整」後的研究結論,宣稱簽ECFA具實質且正面經濟效益,不但經濟成長率將提高一.六五%至一.七二%,而且就業人數也可淨增加二十五.七—二十六.三萬人。而馬英九接受媒體專訪時則表示,日前經濟部長尹啟銘與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新加坡出席亞太經合會議,已談過ECFA,「有關簽訂ECFA,一定會加速進行!」他並強調,ECFA不涉政治層面,不需要交付公投。

姑且不論經濟部官僚的「專業調整」是否比原來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來得「專業」,且又刻意略去負面的影響部分而報喜不報憂,就以未經「專業調整」的原始研究報告本身即已很難令人信服,因為研究報告中某些「假設條件」根本就悖離經濟現實。例如,假設簽訂ECFA後自台灣銷往中國的大部分工業產品之關稅降為零,台灣的石化原料便可一百%完全取代韓國與日本的石化原料,台灣的機械產品便可完全取代韓國與東協的機械產品。這是何等不切實際的假設!關稅並不是影響產品競爭力的「唯一」因素,而各國的石化、機械產品又非完全「同質」產品,怎能一百%完全替代?

不過,就算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抗拒委託單位(經濟部)的政治壓力,作出客觀公正的評估,以模型量化評估的負面影響仍無法凸顯ECFA的主要問題。事實上,當兩岸在關稅降為零與解除管制下,台灣各產業普遍都會產生對中國出口增加,同時排擠到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尤其是對美國、日本及歐盟,而導致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加深,台灣國家經濟安全的風險升高。這才是簽訂ECFA最大的問題!

目前台灣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超過七十%,而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又高達四十%,只要中國採取減少自台灣進口的措施,台灣的經濟馬上就會受到嚴重的衝擊;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一季就是如此。如今,馬政府還急於要簽訂ECFA,要使台灣經濟更依賴中國,就是要把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送給中國掌握。經濟部長尹啟銘的「三個蛋黃」說指出,ECFA其實就是指「貨品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而這「三個蛋黃」正是中國與香港、澳門所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三大目標,也符合馬、蕭所主張的「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之精神,即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以追求兩岸的經濟整合。透過經濟整合以達成馬英九的政治「終極統一」,這恐怕才是馬英九急於要簽訂ECFA的最大玄機!


(作者王塗發 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