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1自由時報
親愛的花媽:
剛剛看到熱比婭紀錄片《愛的十個條件》決定「提前放映」的消息,我身為一名狂熱觀眾、一名影展「半約聘」工作人員、一名電影政經理論研究生、一名曾經的高雄市民,委實大惑不解。今年七月世運那個令人振奮、感動、尊敬的花媽哪裡去了?那麼從事民主運動數十年,曾經為台灣民主價值而坐牢的花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會在美麗島三十週年前夕,以「近乎撤片」的「投機形式」低調在高雄電影圖書館草草播映了事?
依照一般影展慣例,策展單位會與國外影片公司簽訂放映場次,一般三場至五場為常態。如果《愛的十個條件》簽訂四場,如今提前到九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兩天放映之後,十月份高雄電影節正式放映期間,是要開天窗?還是要與國外片商研擬加映事宜呢?
熱比婭在中國眼中是一名搞民族分裂的恐怖份子,相對地她在另一群人眼中是民族英雄、是革命領袖;然而,她在家人眼中不過就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愛的十個條件》這樣一部從多元角度去透視一名在國際間充滿爭議的女性的紀錄片,標榜人權城市的高雄市政府不把它買來當成公共財收藏在電影圖書館裡也就算了,反倒還礙於中共的威脅恫嚇,以及國民黨政客及有心媒體的推波助瀾,草草播映交代了事,這不僅令許多支持花媽您的高雄市民大惑不解,同時也羞辱了所有為台灣民主付出生命的前輩的魂魄。
事實上,所謂「提前放映」停止內耗的決策,既無法獲得國台辦的「嘉許」,也無法贏得台灣觀眾的諒解,迅速引發網友連串討論,甚至已有熱心網友「雍小狼」在他的個人噗浪(http://www.plurk.com/p/1zpvuh)上整理出國際媒體的相關報導。紐約時報報導「高雄映演維吾爾電影激怒中國」;華爾街日報著重「中國已開始藉自身經濟實力影響台灣獨立運作的文化」;路透聚焦「中國外交打壓維吾爾:高雄電影節不放維吾爾運動人士紀錄片……面對中國,台灣城市『卻步(balk)』,擔心『惹惱(upset)』中國,台灣第二大城正『重新考慮』放映一部關於維吾爾領袖的電影的計畫」。日本的每日新聞報導「高雄市政府考量中國方面的反彈,將熱比婭紀錄片與影展切割,使此次爭議事件能告一段落。當地輿論認為高雄市政府採取行動是屈服於中國的壓力」;此外中日新聞與產經新聞也都報導了高雄市政府「基於避免政治紛亂而提前放映《愛》片的舉動」。這些國際媒體的報導,對高雄市、對花媽您,是正面的嗎?
以政治力干預一個正常電影節的獨立運作,不只攸關高雄市、高雄電影節的未來與格局,同時,這更關係到台灣作為民主國家的高度與視野,以及花媽您自己。
(作者鄭秉泓 為影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