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4自由時報
台灣高鐵日前更換董座,代表民股的原董事長殷琪請辭,由官股推舉歐晉德接任,政府透過人事改組方式,正式介入主導台灣高鐵的營運。此一人事改組,意味推動十二年的台灣高鐵BOT案宣告失敗,縱然政府仍未接管,但台灣高鐵實質上已成為國營企業。面對此一結果,藍營預設政治清算立場,檢方與監察院磨刀霍霍,朝弊案方向調查,意圖進行另一場政治大追殺。然而,何以台灣高鐵竟會淪落今日局面,殷琪接受媒體訪問時,一席「十二年來整個產業的外移,失去近兩百萬工作人口,把航空業殺了,也殺了高鐵」的直率發言,不僅點出高鐵失敗的癥結,也是台灣經濟發展最值得省思的警訊。
高速鐵路的興建,是台灣最大的公共工程BOT案,然而建造以來工程進度即多所延宕,資金並屢次出現重大缺口,在多數原始股東不願參與增資下,由泛政府部門出資挹注,形成名為BOT,實則泛公股超越民股的奇特局面。高鐵的財務惡化問題,在營運後不但未獲改善,反而一路走下坡,入不敷出,資金缺口愈來愈大,債務達四千億元,終致今日民股董事長下台,政府出面主導的結局。坦白說,由於殷琪的政治色彩始終不見容於藍營,過去在扁政府時代,藍營政客、媒體即一面倒批判高鐵,意圖塑造高鐵BOT案是弊案的錯誤印象。如今殷琪去職,政府介入,無異宣告高鐵失敗,藍營見獵心喜,從監察系統與司法系統發動攻擊,若不將殷琪碎屍萬段,打入黑牢,顯然心有未甘。
台灣高鐵是否存在弊端,未有確切的證據,即胡亂指控,乃是一種政治鬥爭。此部分之真相,應待司法調查,方可水落石出,民眾看待高鐵問題,不必隨這些充滿偏見的政客媒體起舞,最重要的課題,反而應該深入剖析台灣經濟向中國傾斜的後遺症,則不僅可以了解台灣高鐵之「死因」,更可發現台灣內需不振,失業人口劇增的癥結。而這些關鍵問題,從殷琪的受訪中,事實上已提出完整的探討方向與答案。台灣高鐵的失敗,是敗於多年來政府向中國傾斜,鼓勵產業西進的政策。在此我們且隨著殷琪的說法,一步步解剖台灣經濟死於西進的病因,提出一份台灣產業「驗屍報告」。
殷琪坦承高鐵營運失敗的最大原因,是誤判了運量,當初政府評估為每日廿三萬人次,現在運量只有八萬人次,僅是投標時估出來的三分之一。此一誤判來自於當時無法預見「十二年以後台灣的產業…那麼徹底的移走,台灣在十二年裡面,失去了可能接近兩百萬的工作人口。所以外面說,高鐵把航空業殺了,其實不是高鐵把航空業殺了,是整個產業的移走把航空業殺了,也殺了高鐵。」自從政府開放產業西進後,官方與統派媒體一再誇口,只有產業西進,才是台灣經濟再起的希望,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些西進中國的兩百萬人,不是投資就是擔任主管幹部,具有高度消費能力,若是他們仍在台灣生活,台灣的交通工具、設備,包括高鐵、南北捷運、計程車、國內班機,以及餐廳、娛樂場所、飯店、百貨、超市,甚至特種行業都會欣欣向榮、財源滾滾。更重要的是,這兩百萬人若留在台灣,他們的工廠、企業亦會留在台灣,工作機會不至於大量流失,失業率也不會居高不下。如此一來,台灣內需強勁,經濟自然飛躍成長,何來高鐵的失敗,國內航空的失敗,店家紛紛倒閉,計程車載不到客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社會更瀰漫悲觀的氛圍?
嚴重的錯誤政策將可能導致亡國,台灣高鐵的失敗,非關個人能力,而是台灣產業西進的受害者。產業西進,帶走了兩百萬主力消費人口與工作機會,失去了多數乘客、顧客,誰來經營高鐵、國內航線、開餐廳,都一樣無力回天。尤其,過去李扁執政時代,產業西進仍有管制,已造成如此慘重代價,馬政府對中開放,卻完全不設防,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高鐵是一面鏡子,照出向中傾斜是一條不歸路,若是馬政府只顧政治鬥爭,不去反省此一警訊,仍然執意與中國簽訂金融監理MOU、ECFA,則不僅高鐵會倒下去,台灣經濟也會整個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