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3自由時報   經濟以外的文化視野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003自由時報   

日本小說家大江健三郎即將於十月五日來台,參加六、七兩日的「國際視野中的大江健三郎」學術研討會。原本參與的日本東京大學因為中國因素而退出,這項研討會只由中研院文哲所和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合辦,大江來台而被提示的大江健三郎和文學的意義,仍然應該受到重視。

大江健三郎這位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小說家,以戰後的視野和另一位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以戰前視野凸顯不同的日本文學風格,傳統的日本美學與世界觀糾葛著二次大戰的課題,涇渭分明地存在著。

大江健三郎一再強調他作為民主主義者的立場,沖淡他被視為左派作家的角色。在日本,他既在部分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也受到國家論者的批評,反映了日本的社會氛圍。而他反思日本侵華戰爭的言說,受到共產黨中國的歡迎。這也許是日本應承擔的責任,但相對地也顯現了共產黨中國,甚至泛中國自我反思和批評的缺乏。

以《建國大業》這部國策電影、風風光光地宣揚推翻國民黨中國六十週年的共產黨中國,比起中日戰爭死亡人數,死於自己國家暴行的八千萬人,仍然被掩飾在走資化成果的背後。相對於大江健三郎對於自己國家的批評,以及這樣的批評被共產黨中國視為終戰的賠償,而無視於自己的罪行。哪個國家較為文明,可以想見!

大江健三郎蒞訪的台灣,不只被日本殖民過;不只在二戰後被國民黨中國以祖國進佔的名義進行殖民統治;現在更面臨共產黨中國的威脅。大江健三郎的中國視野是否能夠不再以中國在日本的侵華戰爭中被害為局限,像《沖繩札記》、《廣島札記》一樣,也為台灣發出見證的聲音?

閱讀大江健三郎、閱讀日本的一個側面。看看一個國家的文學;如何探觸人的心靈,又如何探觸國家。要成為國家,要成為一流國家的台灣,要有經濟以外的文化視野。

(作者李敏勇 為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