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8自由時報   龍應台的兒子 淡水的劇場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018自由時報   

龍應台在歐洲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她童年時受的地理教育,都是在講長江、黃河、中國的大山大水。「我們從小被教育,這個小島代表整個中國。我們成長在一個矛盾的環境中,總是在學習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卻假裝你周圍的東西並不存在。」她長大後才發現,這是殖民者的教育方式。

龍應台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她大兒子十歲時,在德國小學拿到一張他們所居住的小鎮地圖,興奮地找她一起研究,她卻覺得悲傷。因為,她小學在台灣從來沒有得到這樣一張地圖。

龍應台的話,讓筆者想到日前淡水藝術節,淡水砲台公園舉行「西仔反傳說」露天劇場,重演一百二十五年前清法戰爭的情景。「金枝演社」劇團在台北縣政府與淡水鎮公所支持下,張貼公告邀集民眾共同參與,沒想到報名參加者極為踴躍,經過挑選後的臨時演員,從十四至八十歲都有。國中二年級的朱宣樺說,原本只在教科書上看過「西仔反」的歷史,現在自己「活生生參與其間,感到十分興奮。」七十二歲的楊先生也驕傲地說:「雖然我的台詞只有三句,『卡緊、沒土了、我要在這裡不走』,但令人感到非常榮幸。」如此由淡水人演淡水的歷史故事,可說百年難得一見的盛事,兼具教育、歷史文化與觀光價值,特別值得高雄鄉親參考。

從龍應台談兒子的地圖,到淡水的露天劇場,這就是「同心圓」教育的具體展現。許多四、五、六、七年級生都有和龍女士一樣的感傷,因為國民黨與蔣介石就是把台灣當跳板、當成一個殖民地,完全沒有落地生根的打算,所以教育上幾乎完全忽視台灣的存在,卻要台灣人民去死背那些不屬於自己土地的歷史與地理,因此才有優秀軍人把對岸當祖國,有民歌手創作「龍的傳人」這種既虛幻又自大的歌曲。

民進黨執政後,加強本土教育,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力倡的同心圓教育理論,讓學生先從了解自己家鄉之史地與人文開始,再逐漸擴大範圍,認識其它地方。中小學之白話文也增加許多,讓學生可以減輕背誦不切實際的文言文之苦,又能重新認識台灣文學之美。其次開設客家、原住民與閩南語電視台,讓許多年紀大的老人也可以聽得懂電視新聞。民進黨相當程度的治癒了一個、甚至兩個世代的悲傷!

沒想到,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文言文比例要大幅度提高(比中國大陸高近一倍),中國歷史比例也要大幅提高,以台灣為本的同心圓又遭棄置,國民黨居心叵測要回歸殖民者的教育方式,令人難以茍同。

值此國民黨十八全會召開,呼籲國民黨應該拋棄大中國思想,落實台灣主體教育,不要再讓「野火」燒到歐洲,把國民黨的惡形惡狀暴露在國際友人面前了!

(作者鄧鴻源 為淡水真理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