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2大紀元時報  洋垃圾舊衣變身成外貿服裝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022大紀元時報  

☉王涵/整理

在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到處可見一件件衣服如垃圾一樣,從一輛輛載滿服裝的三輪車上傾滑落地,卻無人理會。這些看起來光鮮、廉價且未經消毒的「洋垃圾」服裝每年銷往全國各地,可達上億件。這裡的「衣比紙賤」,各廠家已非法經營了十多年。

據《廣州日報》報導,這個擁有33萬人口的海邊大鎮,大海給碣石人帶來生猛鮮活的海鮮,也給碣石人帶來透著黴味的服裝。據說有1萬個碣石家庭靠販賣外國人,甚至是外國死人淘汰的舊服裝發達致富,他們把這些衣服賣給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舊衣」翻新有術

碣石本地人李群(化名)說,當地人都把「洋垃圾」服裝稱為「舊衣服」,在公開層面,他們不願提及「走私」和「洋垃圾」這兩個貶義詞。但在與顧客的交流過程中,這兩個詞卻是一種噱頭,是最大的賣點。

懸掛在各家店內的樣品,從幾米開外看去,幾乎與新服裝無異;只有近距離細看,才能辨清瑕疵。背後,是店主和夥計們按部就班的翻新程式。

這些服裝一開始從集散地運到店舖時,被堆放得雜亂無章,猶若垃圾,從中幾乎找不到一件賣相好的。幾家店舖的老闆都表示,那是為了節約貨櫃的空間,把服裝都壓縮得緊緊實實。

拿到貨以後,店老闆首先要分門別類。接著,他們用板刷和去汙劑把衣服上一些較為明顯的汙漬刷掉——在幾件衣服上看到疑似血跡的汙點。許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經起毛球,他們同樣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時甚至得用上拋光設備。一般的服裝經過以上翻新流程,即可銷售;那些「無可救藥」的,只能當作垃圾拋棄。但價格稍貴的毛料上衣和牛仔褲等,卻還需額外的電熨。

變身「外貿服裝」 銷路極好

一位行內人胡明(化名)說:「香港有個大老闆,承包了大量美國、韓國等國家淘汰下來的服裝。服裝埋到地底下很難化掉,燒了又汙染空氣,這對重視環保的發達國家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他們就倒貼錢找人幫忙處理掉。這個老闆兩頭賺錢,一手拿外國政府的錢,一手倒賣到中國內地。」

「碣石人做這個已有十多年,有兩個本地人是最大的批發商,從香港拿貨後倒賣給鎮上的老百姓。『洋垃圾』服裝中不乏世界頂級名牌的正裝,一般按件數賣;檔次低的,就稱斤兩賣。」「從碣石出去的服裝無所不在,東莞、深圳的市面上都有得賣,部分賣相好的甚至進了專業服裝市場。而在省外,湖南、四川……幾乎都有買家。好貨進城賣,差貨下鄉賣。」

這些「洋垃圾」服裝打著「外貿服裝」等名號,堂而皇之地登入虛擬的網路市場,由於款式新穎、獨特,備受年輕人追捧。有網商打出「僅此一件」的口號,銷量頗豐——追求個性的年輕人都不喜歡「撞衫」,而從正規商場購買的大眾品牌,很難避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