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5自由時報
作為民主政黨本來就該「清廉、改革」,此並非是什麼了不起的訴求;但對列寧式的國民黨結構和醬缸文化而言,則是一種政治符碼和口號,一種整肅異己樹立威信的鬥爭手段。
從兩蔣以來,任何接棒者(新君)上任,都有鮮明口號,像蔣經國的廉政改革,李登輝的「本土化」主流和非主流之爭等皆是。馬英九今以「清廉、改革」的大纛,作為新黨國的標竿,走的卻是黨國復辟(未依現代民主政黨政治模式)、國共合作路線。像此次的中常委賄選事件,雖淪為好壞一鍋煮,拿二「小咖」祭旗,還要全部重選補選(正當性不足,亦視「選民」的黨代表如無物),但卻成了打擊黨內非主流的最佳工具。
這次中常委的賄選事件,就算重補選,亦難有助國民黨形象,但對非主流的派系山頭,卻有震撼作用!因為馬系主流的集結,是以「清廉、改革」為名,展現了「馬意志」,硬是依人民團體法規定,拉下非賄選的中常委請辭,以湊足重補選的人數,卻不願宣示由立法院修改政黨法,將黨內選舉比照公職選舉,查到賄選就法辦,顯然是權鬥的一種障眼法。道理在選黨代表、中央委員到中常委過程,已有「賄聲賄影」,卻不處理,這次查辦又冒出「歷史共業」、「標準何在」之說等等,馬系固能運作若干中常委的「爭相辭職」,再以「非改革不足以救黨」來達成全面「補選」,看似師出有名,然也坐實了中常委的賄選污名!
依目前馬的聲望和民調雙雙低落,「改革」時機不對,亦未必有效。因為黨內盤踞的非主流為求生存已然集結,伺機反撲,在外的非主流縣市,亦已烽煙四起。再依人民的觀感,「改革」的順序也不對!台灣人民對國民黨黨產已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不管何種民調,均有超過五成以上的民眾,要求將「黨產繳還國庫」,看得比「馬胡會」還要重要。但馬不「改革」,卻拿中常委這種「他家的事」唬弄百姓。
時機不對,順序錯誤,馬的「假改革真權鬥」,恐怕對即將來臨的「三合一」選戰,已埋下了「未戰先敗」的伏筆(一九九七年的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分裂,民進黨贏了十二個縣市)!
(作者呂孝佛 曾任國民黨職)
|